道德经人生最高境界是看淡生死(圣人自知不自见)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治国安邦,需要众生安居乐业,不去逼迫众生不得安居,不去阻断众生的生活,这样众生才不会厌恶统治者。而压迫过重,众生将不再畏惧统治者的权威,可怕的祸乱就会到来。

所以,圣贤的人知道自己知道,却不自以为是,自尊自爱,却不显露自己的高贵。所以我们应该舍弃自见或者自贵,应该保持自知和自爱。

道德经人生最高境界是看淡生死(圣人自知不自见)(1)

如何做到自知自爱,而不觉得自己高贵呢?首先,人与人生而平等,不存在阶级和差距。物质世界的富有只能让一个人的生活变得体验感受会高于物质不富有的人,而精神世界的富有本质上跟物质世界的富有关系不大。

我总是觉得道德经里写的道理,和我现实的认知总是存在许许多多的偏差的,然而这些偏差导致,我不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做到如此,更多做不到,才写在书里,让人觉得,原来人可以有这么高的层次,能够成为一个圣贤的人。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是要选择修行成为一个圣人呢?还是做好一个普通人?我个人觉得还是做一个普通人的好,如何做好一个普通人?我想更多的是按照圣人的标准反着来。当然这个纯粹是个人的标准。不是说我们应该做一个凡人,但是我们成圣贤的人,在大的环境中成本和难度是很高的,并且就现在的网络环境来说,我们要是按照一个道德经的圣贤之人的准则做人做事。那么,在世俗中国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道德经人生最高境界是看淡生死(圣人自知不自见)(2)

如何做好一个普通人呢?就是勇敢的承认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对于自我塑造和更高的要求,心里要有一个大的方向,在具体的操作时候,我们要先做到世俗界大家公认的成功,然后再去追寻内心深处的道义和自由。如果一个人连一个普通人都做不好的话,那么他又有什么样的资格去追寻很高的精神境界呢?如果空有境界,而无现实物质基础,那么,依旧如同空中楼阁,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昙花一现。

初见时,眼前一亮,略有羡慕,而最终的时候依旧归于平淡和现实,被世俗埋进土地,并且被埋的暗无天日。丝毫都会有所改变。

道德经人生最高境界是看淡生死(圣人自知不自见)(3)

那么,道德经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和感悟呢?它是我们在世俗中行走,修炼的精神粮食,能够让我们明白很多的事情,其实可以过得这么小而朴素,小而美好,这种风雅的美好和体验却和金钱无关。对于现实生活世俗之种,无用而却又无所不用。

道德并非无为之用的道德经,而是无所不用的规律,它能在我们感到迷茫浮躁的时候,让我们的内心重新归于宁静,并且能够自我反省,看到自己的欲望,和这个世界的趋势。并且能够让我们安静下来,思考未来的方向和道路。也能够和古代先贤对坐,跨越时空观交流对话,这么多年过去,他们的思想依旧对现实的我们有所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