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将裴擒虎算第几条好汉(隋朝一代勇猛虎将贺若弼)

公元589年,贺若弼击败陈朝最强大的精锐部队,韩擒虎拿下陈朝后主陈叔宝,隋就此灭了陈,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状态,天下重新归于一统。如此勇猛虎将又有赫赫战功,然而在日后,贺若弼先遭罢免,又被诛杀,为何?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出身将门,少有大志,擅长骑射,博闻强识。

初仕北周,追随齐王宇文宪,封当亭县公。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贺若弼助行军元帅韦孝宽攻取南陈淮南之地,拜为寿州刺史,封襄邑县公。因高颎荐举,乃委任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守广陵。

贺若弼的父贺若敦是北周将领,任金州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

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贺若敦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因图一时口舌之快而招来杀身之祸,为了让儿子记住“祸从口出”这一人生格言,他还“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也就是亲自操锥刺儿子的舌头,告诫他慎言。

公元581年,杨坚接受皇帝的禅让,登基为帝建立了隋朝。在他登基为帝之后,志在统一天下。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于开皇八年(588年)冬十一月,隋军大举伐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主攻建康。

贺若弼一方面整军经武,一方面刺探南陈情报,并细心考察渡江地点,反复推敲和演练渡江方案,向隋文帝进献《取陈十策》。而后率军自瓜州偷渡,攻拔京口,进军直抵钟山,一路苦战,击溃陈军主力,生擒大将萧摩诃。此战胜利,结束了中国经历了二百余年的魏晋南北朝。

贺若弼如此有勇有谋,骁勇善战,军功赫赫,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好景不长,贺若弼便招来了杀身之祸。

开皇十二年(592年)贺若弼因灭陈,立下赫赫军功,进位上柱国,晋爵宋国公,还惠及家人。其兄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

志得意满的贺若弼就变得骄矜傲慢、自恃功高:“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因此不把朝中大臣放在眼里。而后杨素、高颎的官职高于他时,他心里就非常的不满。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王公,贺若弼为五言诗,诗中词意愤怨,心生怨怼。以致被免官除名。后虽恢复爵位,却未被重用。

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是有名的良将,他们的优劣在哪里?”贺若弼就说:“杨素有勇无谋;韩擒虎只会打仗,不会带兵;史万岁只会骑马,不是大将之才。”杨广说:“那么谁才称得上是大将呢?”贺若弼回答说:“那就看殿下您的眼光了。”

言下之意,这位大将就在殿下眼前。这番话不仅伤了同僚们的脸面,也让隋炀帝对他产生了戒心。因此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贺若弼更加被疏远。

公元607年(大业三年)七月,贺若弼随隋炀帝杨广北巡至榆林。为了制造出我天朝上国的奢华大场面,杨广命人制造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认为这太过奢侈。结果可想而知,被人上奏后,杨广大怒,以诽谤朝政罪,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同诛杀处死,贺若弼当年六十四岁。最终贺若弼还是死在了杨广手里。

两百多年后,唐人周昙慕而作诗赞叹云:

破敌将军意气豪,请除倾国斩妖娆。

红绡忍染娇春雪,瞪目看行切玉刀。

宋人徐钧也曾无限感慨,赋诗叹曰:

乃翁永诀语堪悲,果定江南副所期。

守口未能终死舌,如何忘却刺锥时。

隋朝一代名将贺若弼,是灭陈之主要功臣。他智勇兼备,尤善谋略,他军令严明,秋毫不犯。但他居功骄傲,数争功,且诋毁别人,颇失大将风度。史谓:“倜傥(卓异不凡)英略,贺若弼居多。”“然贺若弼功成名立,矜伐(居功自夸)不已,竟颠殒于非命。”“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右武候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

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忠良文臣,多少勇猛武将,他们不是死于鞠躬尽瘁的朝堂之上,不是死于为国尽忠的征途之中,而是倒在自己的三寸之舌下。

这其中孰是孰非?且留给予人评说!

关注我@清浅书苑,为你讲述历史长河里的故事!

#头号周刊#

#开讲吧历史#​

隋朝大将裴擒虎算第几条好汉(隋朝一代勇猛虎将贺若弼)(1)

隋朝大将裴擒虎算第几条好汉(隋朝一代勇猛虎将贺若弼)(2)

隋朝大将裴擒虎算第几条好汉(隋朝一代勇猛虎将贺若弼)(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