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莱州这个村有座民国二十三年修建的石拱桥)

在烟台莱州市平里店镇的东边,有一个叫做“吕村”的村庄。前几天去莱州时,当地的朋友曾专程带我到那里参观了一下。

原因无他,在这个村庄附近的河道上,有座年代比较久的石拱桥。

我们乘车从朱桥、梁郭方向前去,过了龙冢庙之后,就是吕村。而还没走到村口时,那座石桥的身影就出现了在视线当中。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莱州这个村有座民国二十三年修建的石拱桥)(1)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莱州这个村有座民国二十三年修建的石拱桥)(2)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莱州这个村有座民国二十三年修建的石拱桥)(3)

在去的路上,笔者就向友人询问了该桥的具体年代,友人说是“民国时期”,但详细年月记不清楚,建议我去看看桥身上的石刻,上面有准确的记载。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莱州这个村有座民国二十三年修建的石拱桥)(4)

因此,车到桥头之后,我一下来就直奔桥身而去。只见在一块护栏石上,刻着这样几个大字:“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吕村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距今已有87年的历史。短自然是不短,但说长也不算太长。按照这个时间推算,吕村或者周边村庄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对于当年这座桥的修建过程,应该多少有些印象吧。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莱州这个村有座民国二十三年修建的石拱桥)(5)

不过,由于行程匆匆,这次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老人请教。只能通过查询史志资料,来了解这座桥的历史。

所幸,在《四续掖县志》当中,有不少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零碎分散,但综合在一起,也大概能管窥这座石拱桥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吕村桥的修建和《四续掖县志》(1935年付梓)的编撰,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只不过,桥赶在县志截稿之前竣工,这才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记载。

按照县志的记载,这座桥的正式名称是“贯道桥”,其基本信息如下:

“在城东北三十五里吕村北。民国二十三年,村人新建。南北十五米达五,东西三米达九。两边石栏(干)杆。”

按照今天的标准,长十五米、宽三四米左右的桥,只能算作“小桥”。但在1934年,这已经是大工程了。

想要及时完成这样的大工程,自然需要有人力物力作为保障。而从县志记载的情况来看,吕村在修建这座桥时,很多村民都曾踊跃捐款。

比如,张正谊的孀妻林氏当时已年过六旬,多年来一人操持家务,生活勤俭,但在修桥的时候一下子就捐出了三百银元(三百银元当时的购买力很强,两三块银元就能下馆子吃顿好饭了)。

而从诸流村嫁到吕村的周氏,比林氏小两岁,她的丈夫张华桢(清代世袭云骑尉、庠生)也很早去世。周氏平时就孝敬公婆,在村里很有口碑。修桥之际,周氏又“慨助巨款以成善举”(具体金额没有记载,推测至少过千,甚至可能上万),更被视为道德楷模。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莱州这个村有座民国二十三年修建的石拱桥)(6)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热心村民的支持下,这座十五米长的石拱桥最终按期竣工,并且质量相当不错,至今开车过桥,依然稳如磐石。

吃水不忘挖井人,过桥则思前代功。这座石拱桥,如今也算是吕村的一个文化图腾了。村民们每看到它,就会感念起前人的功德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