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多时候,面对民间流传的俗语,大家普遍的态度都是如此。但实际上,很多俗语虽然看似是十分的荒谬,但是其中也是包含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1)

有这样的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话:“一户开两门,人财都难存”。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两门分别是指什么?又为什么不能开两门?

一户开两门的含义

中国人是喜欢筑墙的民族,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就是证据。

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2)

哪怕是农村的建筑,主人都会将自家的院落用围墙围起来。通过物理空间的阻隔,中国人获得了安全感。

但是围墙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阻隔了内外的交流。围墙原本只是阻隔了物理性的交流,但人住在围墙里,围墙外的事,就很难影响到他与社会关系也会被隐隐地隔开了。

于是以墙里墙外为区分,以血缘为联结,人们形成了“家”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相互竞争。外人总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家人才靠得住。

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3)

于是家庭的团结就成为了个人发展的基础。

这样的社会环境又进一步地让人们更加倾向于维持家庭关系,将家庭团结放在首位。但农田是不变的,后代子女分得的田地越来越少,于是不得不分家,去拓荒寻找更多的土地。

分家对于家庭关系来说就像打开了一道裂痕,而与此相对应的,围墙也会在物理空间上多开一扇门。于是开两扇门就仿佛在暗示着,这个家庭的关系不那么稳固,连围墙也变得摇摇欲坠。

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4)

这显然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即便分家不可避免,但是也应该尽量避免房屋围墙开多一个门,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家庭的分化在物理空间上留下了痕迹。

我们的祖先是感性的,他们觉得单纯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既复杂又无聊,于是干脆会编出一些虚幻神秘的理由,试图通过神秘力量的威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就有了一户人家不能开两扇门的说法。

人财难存

其实按照风水学来说的话,它认为门代表着家族的“财”,聚财就要求有一门打开即可。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代人之所以在建造房屋时门要大,但是数量却少的原因。

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5)

“一户”强调的时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古代人对于家的概念非常的注重传统。他们会觉着分家会导致家庭不和睦,在古代,如果分家的话,往往是自立门户,而不是在一个庭院里出现两个住宅,两个大门。

另外,如果一户中存在两个门,可能在某些人心中就会分出主次,导致心里的不平衡,以致于家庭内部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等问题,导致家族不和睦,不团结,自然而然对于家产的获取都存在自己的如意算盘,而不是一同努力。

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6)

而且如果出现家族不和睦的情况发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一方面,这个家族的未来引人担忧,财富、家产都会被败光,另一方面,常常强调“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当街坊邻居都知道你的家庭存在矛盾,会在背后大肆议论的,最后会导致家族的名声受到损失。

还有在古代,由于重视家族观念,是不允许分家的。在他们的心里觉着提出分家的那个人自私,同时也害怕他做出什么有辱家规的事情,比如盗窃等行为会给家族蒙羞。为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也是着重强调要一户一门,共同生活的。

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7)

而且如果“一户开两门”,在分得有限得资源时,可能和睦家庭会对有分歧的家族虎视眈眈,占领他们的财产和田地,真正导致出现“一户两门,人财难存”的境地。

理性看待俗语

从结论上来讲,一家人开两扇门虽然是应该也值得避免的,但是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原理却是荒谬的。如果说开两门会泄露运势,那开三门四门为啥不会?

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8)

而且这种说法起源的很多理由,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消失了。那些制约人们开两门的技术和社会因素也早已不存在。

首先,传统中国的大部分人家的围墙,都是简陋的土木结构,这种结构的用料简陋,因此整体结构不稳定。如果墙体多开门,很容易导致围墙坍塌。

围墙坍塌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开两门的围墙中间的墙体容易直接倒塌,墙体损坏倒在其次,砸伤人畜就得不偿失了。在这样的墙体背后生活,平时也多了一份操心。

其次,围墙多开门,不利于防盗。

一户开两门的好处(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9)

盗贼土匪如果只是一两个人流窜作案,那么直接攻破家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山贼有时会成群结队作案,这时的大门就会成为防御的弱点,易被攻破。

最后,一家人开两个门,说明分家但是没有分很远。土地开荒不便,两家人之间的财产和生活也会纠缠到一起,最后矛盾累积,无法实现分家的初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