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浪游记旅游攻略(游记大河记游)

西乡风光 走笔大河

陕南汉中,有一块在人们心目中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提起它的名字,人们的脑海中会蹦出一串串不寻常的字眼,浮现出想像中或不是想像中的印象:青面獠牙的土匪,打土豪分田地的红军,深山密林中穿偏耳子草鞋,头缠白帕的山民,传说中的奇山异水……

她就是位于西乡县西南角的大河坝。

我的城市浪游记旅游攻略(游记大河记游)(1)

远观高洞子

1

崖口、龙池

我的城市浪游记旅游攻略(游记大河记游)(2)

崖口盘山路,王刚摄

三辆越野汽车组成的车队,在狭窄的山道上卷起的尘土,象一条飞扬的黄龙在山谷中腾起。

汽车依旧飞速地向前奔驰。

突然间,一道绝壁横亘在车前,仰头望去,但见绝壁千仞;如斧劈刀削。只是因为郁郁葱葱的树木,遮去了它少许狰狞的面目,也因为山顶一块崩裂的崖面,挂不住树木,才显得它那雄狮怒吼般的神态。

汽车直扑绝壁而立,就在相撞的一刹那,车头猛一转,钻进了由树枝搭建的绿色隧道里,围着山崖,绕起了圈了来。

也不知道在树丛竹枝间转了多少圈,只见原来仰头赞叹过的大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崖口前摆放的一串串小馒头。

汽车终于爬上顶峰,从狮子头似的山崖旁经过时,头不经意地向外去,但见公路象一条细线似的,缠绕在群山深谷间,再朝下一望,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顿时把人吓得人心惊肉跳。

车上了山谷间平道,一颗悬了好长时间的心,才稍稍放下来。

从崖口车行不久,就到了龙池。

龙池是西乡县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西乡县降雨最丰富的地方,站在这海拔1400多米的龙池天然林保护站里,看见在年降水量达1500多毫米雨水冲洗下,显得格外清新的群山,车载的电子温度计,标识的22℃,提醒我们进入一个巨大的空调房。

坐在天保站里,手无意中搭到椅子的铁架子上,感觉还有点冰手。这一切,使我们这些刚从近40℃的高温煎熬中,仓惶逃出的人,感到分外的清爽。

龙池,又称绺子场,是当年土匪横行的地方,是高山顶上两山相夹的一条狭窄的山道。两边山上的雨水汇集到这块洼地里,形成两个巨大的渗水坑,仿佛是巨龙的一对眼睛。

撤区并乡前的龙池,全乡仅有800多人,是西乡县人口最少的乡镇。在原来乡政府的周围,稀稀落落住十几户人家,勉强有一个街的样子。但在古代,甚至在民国年间,这里曾是川陕之间重要的商道,商贾行人不绝于路。在清代,还在这里设立“巴山巡检司”,用来把守隘口、查稽走私和征收商税。

这片由层层叠叠的绿树竹丛构成的原始密林,也曾是一片喊杀声震天的古战场。1861年,也就是清嘉庆六年,曾横扫楚、川、陕的白莲教起义军,被清兵打败后,在首领辛聪的率领下,退守巴山老林。一日,突遇大雨,教军正在龙池的密林中躲雨,不料,宁陕总兵杨芳,率领清兵突至,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教军促不及防,慌忙应战,被打的大败,辛聪被擒。

二百多年的今天,古战场当年的血迹,已被岁月和莽莽苍苍的树木冲洗和遮盖住,寻找不到半点痕迹。

2

大河坝

我的城市浪游记旅游攻略(游记大河记游)(3)

俯瞰大河,廖华清提供

车又飞驰起来,才穿过一个长长的长满五色鲜花,美的叫人惊叹的高山草甸,车又钻进林莽中。

车前不断有锦鸡被惊起,“扑啦……扑啦……”懒洋洋地飞几步,又停在不远处的树丛中,那神情自若的样子,就象城市里喂养的广场鸽似的,仿佛早已习惯了汽车的惊扰。又好像是一个爱虚荣的小女孩,专门飞起来向汽车里的人们炫耀它美丽的羽毛似的。

两边的树木和竹林越来越密,你挤我,我挤你,树丛竹枝挽起手来,在公路两边织成两道绿色篱笆。汽车在林莽中又上又下,穿行了一个多小时,前面树木稍微有些稀疏,从树梢间看到横亘在车窗远处如画屏似的石马山,知道大河坝就在脚下。

大河坝并没有平坝,河倒有一条,是一条叫菩提河,又称巴水的小河。原来的区公所,即现在的镇政府,还有学校、医院等,都建在一个相对平缓,距山根还有几百米的半山腰上。

在原来的想像中,大河的街头看到的只会是头勒白帕,脚穿偏耳子草鞋,身背背篓,憨厚甚至有点傻气的山民。

眼前的大河,全然不是心目中的想像。

水泥铺成的街道,扫得干干净净,顺山势而修的房子,虽然不是那么整齐,但却看上去十分舒服。街上有一个小小的超市,超市里的货物琳琅满目,街上甚至还有一个简陋的卡拉OΚ厅。和城里一样,房子的四壁上也被刷上了各种各样的广告。

街上的老乡大方而且厚道,衣着虽不是十分时新,但却和城里人并没有多大区别。全然没有心目中山里人那种固有的神态。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长按二维码,关注西乡旅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