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

自古以来,边界与领土问题,都可谓是国际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而因领土带来的争端更是国际社会战争与冲突的重要根源。据统计资料显示,仅仅是在1946年至1988年间发生的280次国际危机中,就有近50%的危机是直接由领土争端引起的。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1)

中日“钓鱼岛冲突”

就以日本为例来讲,虽然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但是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并不比别国少。特别是一些拥有重要资源的地区,更是日本想要归入自己领土的对象。就比如与我国之间的钓鱼岛之争、俄罗斯之间的北方四岛之争、以及韩国之间的竹岛之争。

那么,这些至今都未解决的领土争端,是日本与邻国之间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呢?

中日钓鱼岛争端

对于中日钓鱼岛问题,想必大家也都无比的熟悉。

事件的起因发生在2010年9月7日,我国的一艘渔船在离钓鱼岛不到12公里的海域进行捕捞时,被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阻拦,并以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均属于日本的领海,中方的渔船“无权”进行深海捕捞为由,将船员逮捕。

上述事件没过多久,在2012年3月23日,官房长官藤村秀突然宣布,将钓鱼岛附近四个岛屿中的北小岛登记为国有财产。东京市长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更是大放厥词,说东京都正准备要向日本所谓的钓鱼岛“所有者”栗元家族购买钓鱼岛群岛中的三个岛屿,钓鱼岛、南小岛和北小岛。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2)

石原慎太郎

在日本的一系列的迷惑操作中,都足以证明日本看中了钓鱼岛拥有的不可估量的资源价值和战略价值。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就开始觊觎我国的钓鱼岛,提出了非法的主权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日本从政府到民间还不断地主动挑起争端,比如非法登岛、非法树立标识、驱赶我国渔民等。

于是在这些行为下,也掀开了中日之间钓鱼岛争端的一段过往的历史。

众所周知,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其实对于这件事,日本早期的历史都是承认的,早在1702年幕府撰元禄国绘制的《琉球图》、以及1719年日本史地学家新井白石《南岛志》所附地图,都以琉球西南端的与那国岛和久米岛为中琉边界。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3)

1785年,日本长久保玄珠绘制的《大清广舆图》

而日本对于钓鱼岛的非法窃取的图谋,便可追溯到明治维新后,对外推行殖民扩张的“大陆政策”有关。

“大陆政策”的实施可被分为五步:

第一征服我国的台湾,第二征服朝鲜,第三征服我国的满蒙即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第四征服全中国,第五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取得钓鱼岛主权的唯一法律依据,便是1895年中日结束甲午战争后,缔结的《马关条约》。按照该条约的第二款第(2)项规定,中国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以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4)

《马关条约》谈判场景

但是,即使是在日本进行了殖民统治之后,日本出版的很多地图也未将钓鱼岛绘入日本领土。比如1935年三省堂出版的《最新铁路旅行图》、1937年帝国地图学馆出版的《东亚现势大地图》、1957年出版的《最新日本分县地图》都标注了日本所有领土,但不包括钓鱼岛。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重庆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并宣布了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马关条约》便也不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了。而后,为了更好地协调对日作战﹑共同处理战后问题,1943年的12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共同发表《开罗宣言》。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5)

开罗会议

而在《开罗宣言》中也明确规定:“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由于考虑到日本归还岛屿可能会引起地域不清楚的争议,《波茨坦公告》的第八条也做出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虽然到此为止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但是二在战结束后,美国为了谋求东亚霸权,并以冷战为名,有意改变盟国对日本领土处置的共同规定,并在1951年9月8日主导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6)

《旧金山条约》签订场面

在这个和约之中把日本所要归还给中国的领土改变成了日本放弃,如“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及要求”和“日本放弃对南威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

这些行为进而也改变了《开罗宣言》的规定,但是这完全是不合法的。《开罗宣言》是中、美、英、苏四大盟国的共同规定,具有国际法效力,但《旧金山和约》是在中国未被邀请参加、苏联拒绝投票的情况下仍强行通过的。

这种改变的后果便造成当今日本与中国钓鱼岛领土争端,当然,这个和约改变的不止钓鱼岛,还导致了日本同韩、俄之间及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大概便是美国当时所希望的。

日俄“北方四岛”争端

在西太平洋上,有着一条天然的岛屿链,它自俄罗斯的千岛群岛起,经日本列岛和中国台湾,再延伸至东南亚诸岛。而在这条岛屿链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一环,它更是被看作为俄罗斯进入太平洋的门户,这便是北方四岛。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7)

这里的“北方四岛”便是包括了色丹岛、齿舞群岛、国后岛与择捉岛,因为国后岛与择捉岛属于千岛群岛的一部分,因此俄罗斯不同于日本称谓“北方四岛”,而是称其为“南千岛群岛”。

其实俄罗斯十分重视这个地方,大多是由于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因素。因为俄罗斯除了长年封冻的北冰洋出海口可以不受他国封锁外,其他的出海口,如黑海、波罗的海、通往太平洋地区等出海口都处在他国的控制之下。

但是,如果占据了“北方四岛”,俄罗斯不仅能够自由出入太平洋,还能监视日本行动,加强了其在远东地区乃至东北亚的安全局势,因此,“北方四岛”重要的战略要地,致使俄罗斯绝对不会轻言放弃。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8)

当然,“北方四岛”对于日本来说,同样也有十分重要。我们知道,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本身便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的大量资源,日本必须依靠需要进口。但是,如果拥有“北方四岛”的话,那么日本自然就能改善现状。

暂且不说“北方四岛”上则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仅仅是其位于冷暖流交汇处,盛产大量的海产品,能够促进日本渔业发展,便是一大吸引力。此外,占领“北方四岛”不仅会扩大其日本的国土面积与海军力量,也会在地缘政治上占有优势,在美、日同盟过程中获得优势。因此,“北方四岛”对日本来说,无论从军事安全还是经济利益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那么,这四个的岛屿遗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实,早在19世纪,日、俄两国对于“北方四岛”的归属有着明确依据,在1855年签订的《日俄友好条约》中,便规定了俄日两国对于“北方四岛”的界限划分。并在1875的《萨哈林合千岛群岛互换条约》中,规定了千岛群岛完全归属于日本,俄国掌控库页岛。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9)

进入到20世纪后,俄、日两国便爆发了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俄日战争。于是,1905年的这场战争,成为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水岭。对于战败的俄国来说,在签订的《朴茨茅斯条约》中,也对“北方四岛”重新做出了界定,迫使俄国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了日本。

为了进一步掌握“北方四岛”,1917年,日本再次借由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之危机,出兵占领了库页岛北部。并于1925年签订了《日苏基本条约》,并在条约规定,以日本获取库页岛北部的石油﹑煤炭等资源开发权作为交换日本撤军的条件。至此为止,“北方四岛”的归属权是完全属于日本。

事态的转变则是在二战爆发后,在1945年8月,美、英为了寻求苏联对日宣战,在《雅尔塔协定》中把日本的千岛群岛(包括北方四岛)和萨哈林岛南部交给了苏联。而苏联接受后,也在1947年正式把这些岛屿并入其版图。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10)

2019年,梅德韦杰夫视察南千岛群岛俄军官兵

但是,对于上述条约,日本并不予承认,并产生了日俄之间的领土之争。但是从条约法角度看二战期间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和宣言等其中规定赋予俄罗斯获得“北方四岛”领土的权利以及规定日本义务的行为均有法律效力。

日、俄两国对于“北方四岛”的所有权,在争执了近四个世纪之中,尽管日俄双方无论是基于发展外交关系还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就领土问题进行的多次的交涉与妥协,但最终结局都不尽人意,这也成为了至今俄日两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一大难题。

日韩独岛争端

其实,日、韩关于独岛领土纠纷问题早已由来已久。独岛,位于韩、日两国海域交界的东海(韩国称东海,日本称日本海),面积也仅约0.18平方公里,本来仅是一个为无人居住的小岛。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使得其有着极高的战略价值和海洋经济价值。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11)

总的来说,关于独岛所有权之争其实就是领海主权的争夺,也是海洋经济权益的争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就算是小的岛屿,也将拥有分割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巨大利益。因此,对于韩日两国来说,独岛的取得可以使本国成为世界海洋大国。

我们知道,一国若想对某海域拥有主权,则必须对此海域沿岸的陆地或海域范围内的岛屿拥有主权,这也是韩、日夺独岛所有权的核心问题所在。因此,为了把独岛划分到自己的领土之上,日、韩两国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12)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登岛

早在20 世纪 50 年代初,韩国政府提出了本国在海洋权益方面的和平线原则,将独岛纳入线内并据此开始对独岛行使主权时,日本政府便表示抗议,由此韩、日两国关于独岛(竹岛)主权问题开始纷争不断且持续长达半个多世纪。

而在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韩国与日本在独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第一次是在2005年 2月﹐是由日本岛根县议会总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将2月22日定为竹岛日(韩称独岛)的条例引起的。

第二次因为独岛而产生矛盾是在2006年 4月中下旬,韩国针对日本要在独岛附近海域进行海底地形监测,展开了强有力的外交攻势。最后,双方为了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终于达成“妥协”,日方将测量船撤回东京港。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13)

虽然,两次独岛危机都得以暂时解除,但是,对于独岛的历史归属问题,韩、日两国一直各执一词。韩、日双方都宣称自己在历史上拥有独岛,并给出各自的历史依据,但是,韩国关于独岛的文字记录要早于日本一千多年。

对于韩国方面来说,独岛与临近不远的郁陵岛自古以来就归属“于山国”这一国家,而后来统一朝鲜半岛的国家新罗早在公元512年就征服了于山国。此后,作为于山国的国土,独岛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新罗的领土,成为现在韩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这些历史,也可在关于朝鲜半岛三国历史的《三国史记》中可以找到确切的记载。

而日本方面对于独岛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在17世纪中叶出版的历史书籍《隐州视听合记》,这里第一次使用了竹岛或松岛的名称。此外,在权臣藤原行成的日记《权记》中,关于郁陵岛的最初记载中明确写到郁陵岛属于新罗,并相继又属于了高丽,但关于独岛却一字未提,因此,日本主张独岛在历史上并没有归属于韩国。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14)

此外,在1905年2月22日,日本实际控制朝鲜半岛以后,岛根县知事于发布告示,宣布“隐歧岛西北85海里处的岛屿称为竹岛,并属于本县”。这也成为日本政府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的重要证据。

随着日本在二战之中的失败和大韩民国政府的建立,联合国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于1948年8月15日,将独岛与其他领土一同交给大韩民国政府,并且由大韩民国政府行使主权。

但是,根据日方来说,在《旧金山和平条约》签订期间,韩国当局当时向美国方面提出“希望承认竹岛为韩国领土”时,美国政府表示,由于竹岛并未确定为朝鲜政府管辖下的部分,也没有朝鲜提出对竹岛主权的充分证明,因此美国方面拒绝了韩国的竹岛主权要求。

在1953年5月,日本又趁着朝鲜战争之际,派兵一度占领了该岛,并在岛上建立了领土标志碑,但是,当韩国得知后,立即组成了“独岛义勇守备军”将日本军队赶走,收复了独岛。基于此,独岛是完全处于韩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之后,韩国在独岛上分别于1957年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和1981年底修建守岛军用工事。虽然日本每年都向韩国政府递交外交抗议文件主张竹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但是韩国政府并未退让。

钓鱼岛争端历史回顾(钓鱼岛独岛千岛群岛)(15)

韩国在独岛设标志石伸张主权

对于日本而言,是不可能放弃拥有独岛主权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争议未解决之前,日本最大限度地建议与韩国共同开发、共同享有权益。于是,在1998年初,日本废止《韩日渔业协定》,这一单方行为的直接目的就是在缔结新韩日相关协定时,努力取消韩国关于独岛专属经济区的划定,而是经过协商将争议海域改为双方共同管理下的海域。

而在这个新的协定中,韩国也不再坚持原来的强硬态度,出让了一部分权益,而日本则获得了该海域的部分管理权限。虽然如此,韩国的历届政府基本上还是对独岛问题采取毫不退让的态度,其中便包括2005年时任韩国总统的卢武铉发布的有关独岛问题的告国民书,以及上一任韩国总统李明博2012登上独岛宣示主权的行为等。

总而言之,从现实发展情况上来看﹐尽管日韩领土主权问题还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无法解决﹐但是随着日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相互渗透、不断加深后﹐其最终结果极很可能导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竹岛”的局面。

文:LW

地史馆原创,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