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文史知识考点(高考历史核心考点)

一、王位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宗族血缘关系由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考历史文史知识考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历史文史知识考点(高考历史核心考点)

高考历史文史知识考点

一、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宗族血缘关系由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二、分封制

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王。

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

(1)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先代贵族、功臣。

(2)诸侯权利:世袭统治、任免官吏、征收赋税、招募军队。

(3)诸侯义务:随从作战、朝觐述职、拱卫王室、交纳贡赋。

4、评价

(1)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传播了文化,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

(2)局限: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矛盾。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两者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5、结果: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关系决定的金字塔等级结构

6、影响:

(1)保证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垄断地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形成了“家国同治”“家国一体”的统治理念等。

(2)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影响了民间尊宗敬祖、认祖归宗传统观念和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四、礼乐制度

1、含义:通过礼仪乐舞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礼”强调差别等级,“乐”讲究和同政治与社会色彩。

2、规则: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不同等级有不同的礼,不能僭越。

3、目的: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巩固统治。

4、作用:稳定社会秩序;压抑人的个性与创造性。

五、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国家政治结构。

2、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严格的等级结构。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易错点

1、有些同学认为长子一定是嫡长子。错,因为偏房的所生的长子不是嫡长子。

2、嫡长子继承制的利弊。

可以避免兄弟之间为争夺权力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祸乱,从而维护王权的权威和社会的稳定;但是继承人不一定是最贤能的那位,有可能导致国家政治的混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