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高考(青春说两代人的高考)

谁的青春不迷茫高考(青春说两代人的高考)(1)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今年是国家恢复高考45周年。高考见证了一个时代,改写了青年人的命运,影响了中国的未来。我家两代人经历了高考,受益颇深。

高考对我来说,是一个蔚蓝的梦。小时候由于家里成分不好,耽误了父亲一辈人。我上学时还有“读书无用”、“知识越多越反动” 的论调。当时兴推荐上大学(工农兵大学生)。村里很多同学小学勉强毕业,就被叫回家挣工分了,以为种地不需要文化。

1977年10月,国家恢复了高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时尚。

1982年我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高中。1985年5月中旬,我参加高考预选考试后,正在承包地里锄草,本校复习班一老乡,找到我村,让人把我叫回家,给了我一张油印的返校通知单(书)。

到校后,我才知道我预选上了。当时两个文科应届班只预选上不到十人,后来又补录了几个人。加上复习班也不到三十人,重新组成一个文科高考班。预选我考得还不错,原班主任(在新班里就只当任课老师了)怕撸了自己班的光杆子,单独约我谈了话,问了我的复习情况和高考打算。

当时能考上高密师范高中中专,跳出龙门,就是应届生最好的结果。上一届就有一个预选第一名的应届生,只考上了师范高中中专,被当作学习经验典型。

我想到了我的家庭,家里劳力少,妹妹为了我能上高中,已经放弃了升学。“当了过河卒子,只有向前拼命”。我没有退路可想,满打满算还有一个多月,(当时高考是在七月的7、8、9三日,全年最热的日子,被称为黑七月)。

我回老家办了一个月的“转粮”,(就是把家里的粮食按小麦、玉米三七开,用麻袋分别装好,送到仁和乡粮管所,开好转粮单据,然后拿到学校换成饭票,就不用往学校送面粉了)。

高考前一天下午,考生分头去看考场。我三姑家住在县城,离考点(高密一中考场)比五中宿舍近,高考三天我就住在三姑家。路上遇雨,我的自行车又匆忙中掉了链子,急得直冒火。恰巧一预选落榜生经过,帮我摇上车链,顺口背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让我忐忑不已,恐惧心虚。

高考第一天,原班主任不放心我,跟到考场,一再嘱我:“打好第一炮,至关重要”。第一场我却考得很轻松,就有点得意忘形,放松了绷紧的高考弦,午休睡熟了。

下午考第二场,原班主任一看快入场了,我还未到,就安排人骑车子到我寄宿的三姑家拍门,我正好刚醒。好在时间还不算太晚,未耽误入场。后两天我提醒自己,再没出大差。

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山东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专业,成为所在应届班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分配进了农行,至今35年矣。

而儿子打小一直是重点学校重点班的重点生,每年都是两张奖状,一张三好学生,一张优秀班干部。 2010年要考高中了,儿子的目标是高密一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市里规定独生子女中考加5分,由于妻所在的高密制革厂早已破产,妻的计生证明因没有单位管理、盖章,儿子的独生子女证明开不出来。

“屋漏偏遭连阴雨”。妻下岗后找了一份离家偏远的临时工,不巧,因雨天赶早班,出了车祸,住进医院。临近中考,儿子缺乏生活料理,妻躺在病床上,更是心疼。

中考前夕,正逢儿子生日,我请了假为儿子过生日,告诉儿子,要有敢于为理想一搏的勇气和信心,就是拿钱当择校生也要上一中。儿子很受鼓舞,一鼓作气,结果以文化课十个A,体育B的优异成绩,考进了高密一中

2013年是儿子的高考年。先是春末家人的去世,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规律。接着我被从县城调到最边远的柴沟镇农行工作,在儿子高考冲刺,信心堪比黄金,最需要关怀、安慰、鼓励的时候,我只能在第一时间,远距离默默地在心里为他祈福,给高考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儿子的纯洁心理,留下了灰暗的阴影,我也更加体会到了伤口撒盐的滋味。

更为遗憾的是,正待“泥泞踏遍,静待花开”的高考时刻,家里准备用来接送儿子高考的摩托车,在家门口被人盗窃了,儿子只好骑着自己那辆骑了三年,除了铃铛不响其他都响,准备扔掉的破车子参加了高考。结果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上心仪大学。

儿子说,是玫瑰总会开花,是金子定要闪亮,有实力在哪里也能成功!儿子大学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并被推免中科院直博,如今博士也快毕业了。

人生旅途上,总有一些时间会被定格,没齿不忘。那些迎战高考的经历,欢乐和痛苦,每当想起,仍如鼓似潮,在血脉里流淌。

壹点号山东高密单立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