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1)

春风花草香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作品大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成为“诗圣”,他的诗称为“诗史”。

【注释】迟日:春日。 丽:好看,漂亮。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鸟,外形像野鸭而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于游泳,翅膀长,能飞。雌雄多成对生活在水边。

【诗意】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2)

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子,苏辙兄。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诗、词、文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取得了独到的成就。在古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词人,开辟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沛、蔡襄并称“宋四家”。

【注释】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冠筒状,淡黄色。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欲:将要。

【诗意】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3)

小溪泛尽却山行

【作者简介】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其诗歌风格近于黄庭坚,后被归入江西诗派。其诗句律严整,有一种清新活泼、明快流畅的风格。

【注释】三衢: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梅树的果实。梅子未成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一般呈黄色。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鸟,羽毛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吃昆虫,对林业有益。也叫黄莺。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4)

日出江花红胜火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之称。主要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注释】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 蓝:蓝草,叶子可制青绿染料。

【诗意】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5)

爆竹声中一岁除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州(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宋神宗时,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王安石的诗歌很有特色,自成一家。他退居江宁以前多写政治诗,内容充实,但议论过多,形象不够丰满,以咏史和怀古为题材的诗篇中也颇有传诵之作;退居江宁以后的10年中,他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走着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的路子,在对仗、典故、格律上精益求精;又吸收了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进一步增强了艺术美。

【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除:逝去。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诗意】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6)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亦精。其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其诗歌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故前人评其诗“雄姿英发”“俊爽”。

【注释】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雨纷纷:雨滴多而杂乱地下着。 行人:在路上走的人。 欲:将要,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就要开始。 断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悲伤到极点。 借问:敬辞,多用于向人打听事情。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遥指:远远地指着。

【诗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7)

重阳节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至768),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后随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最为擅长山水田园诗,此类诗不但数量多,而且状物精细传神,色彩鲜明如画。他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注释】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异:另外的,别的。 逢:遇到。 佳节:美好而欢乐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倍:加倍。 遥:远。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8)

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先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以“王孟韦柳”并称。

【注释】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 独怜:唯独爱怜。 黄鹂:黄莺。 深树:树荫深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诗意】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的古诗(三年级下语文课本里的古诗)(9)

山寺桃花始盛开

【注释】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 指花凋谢了。 山寺: 指大林寺。 始: 才;刚刚。 长恨: 常常惋惜。春归: 春天回去了。 觅: 寻找。 不知: 岂料,想不到。 转: 反。 此中: 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初夏时节,各种花都已经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而是偷偷地躲到这里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