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名人名言录(读湖湘文化经典百句:赏心悦目)

湖湘文化名人名言录(读湖湘文化经典百句:赏心悦目)(1)

张国骥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读好书,读好书如饮甘泉,如赏鲜花,令人愉悦。近日,由李跃龙先生主编的《湖湘文化经典百句》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好在何处?我意有三。

一曰选句经典。该书共选句113条,正如本书所名,每一条都是经典。这些经典名句,只要读者认真去体悟,都能启人心性,提升境界。

我们知道,湖湘文化虽是一种地域文化,但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人物典籍浩如烟海。从如此浩繁的湖湘文化典籍中,精选出经典百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人会说,只不过选一百句罢了,有什么难的?那你可能并不知道个中滋味。第一,非全面了解湖湘文化,就无从鉴别、挑选。要全面了解湖湘文化,选出经典名句,这要功夫;第二,浩繁的湖湘文化典籍中,有的是经典,有的不一定是经典,要挑选出经典名句,这要眼光;第三,紧扣湖湘文化精神,挑选的经典名句,要启人心性,提升境界,这要底蕴;第四,时代发生了变化,如今是现代化、全球化时代,所挑选的古人的话,其价值是否符合时代精神和世界潮流,这要视野。这四点要做到就十分不容易,《湖湘文化经典百句》基本上做到了。

二曰解读精到。本书对所挑选的每一句都有解读。解读主要包括作者简介、经典名句的出处,以及对经典名句意义的解读。把作者丰富的人生用几十个字加以概括,这要选材,要准确,这也相当不容易。至于对名句的解读,要做到准确,启发人,也非易事。比如,清前期岳麓书院山长旷敏本撰写的岳麓书院讲堂联,非常有名: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解读为:上联之意是远离世俗功利之扰,心存恬淡,亲近自然,方可领悟太极之道。下联以酬恩、立命、传道来设问,期许岳麓学子。

对此联的这种解读给人以启发。对这副对联,我的理解是,上联讲的是个人修为,下联讲的是社会责任。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无非是这两件事。张栻曾为岳麓书院确定了“传道而济斯民”的教育宗旨,岳麓书院千年以来,始终坚持重视人格培养、注重务实精神的教育理念。这副对联体现了先贤旷敏本传承岳麓书院的教育精神,希望培养并期许岳麓书院学子成为具有独立人格修养、传道而济斯民的人才。

解读古人的经典名句,有时还须有考证功夫。比如,对于“中兴将相,什九湖湘”这句话,大都认为出自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但解读者认为有误,认为应出自陈炽《庸书》内篇卷上《书院》,收入求实斋主人辑《时务经世分类文编》卷五。这种解读就纠正了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说法,给人以准确的知识。

三曰装帧精美。此书印刷精美,厚薄适宜。封面设计美

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每一条经典名句,配上古画、手稿、信札、联语和名胜照片等插图,图文并茂,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欣赏此经典名句,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先贤的书画和今人摄影作品之美,而且也丰富了我们对先贤的认识,使先贤形象更加丰满。

比如,你可能知道晚清“曾左彭胡”,其中的“彭”指的是彭玉麟。对于彭玉麟,你可能知道他是湘军水师的创始人,你可能还知道他讲过“三不要”:“惟秉诚实无欺之血忱,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但可能你并不知道彭玉麟是画家,画得一手好梅花。看了他画的梅花之后,你对先贤彭玉麟会有另一番感觉:叱咤风云的湘军统帅,“三不要”的铮铮铁汉,他还是一位风流儒雅的画家。

湖湘文化名人名言录(读湖湘文化经典百句:赏心悦目)(2)

还有,你一定知道黄兴,他是辛亥革命的元勋,他与孙中山比肩,章太炎赞誉他:“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但你不一定知道他写得一手好书法,此书刊录了他的信札,黄兴的信札书法之美令人赞叹,给人感觉是:黄兴乃儒帅也。

有人说,一百条能反映湖湘文化全貌吗?当然不能,一百条是无法反映湖湘文化全貌的。但作为入门书,窥湖湘文化之门径,则是可以的。一般的读者,也大可不必去读那些浩繁的湖湘文化典籍,那是专家学者的事情。不过,细心的读者,可以从此书中窥见湖湘文化的精神。比如,人们说湖南人有血性,湖南人有忧乐情怀,从该书中就能领略湖南人的血性和忧乐情怀。

比如湖南人的血性: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楚人屈原“九死而不悔”的血性。

吕温:“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这是三国时长沙人“敢为天下先”的血性。

郑思肖:“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这是写长沙人誓死抗拒蒙古人的潭州之役的。潭州者,长沙也,古之潭州其辖镜相当今之长沙、株洲、湘潭、益阳等地。这又是湖南人“宁死不屈”的血性。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这是湖南人“变法流血从我始”的血性。

黄兴:“天下事,所谓不爱钱、不要命,无不成者也。”这是继彭玉麟讲湖南人“三不要”后再说“二不”的血性。

蔡锷:“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这是蔡锷在云南起兵反袁世凯称帝时的心志表白。这是湖南人誓死捍卫共和、争国民人格之血性。

又比如湖南人的忧乐情怀:

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陈大纲:“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以上有的并不是湖南人,但他们或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或是出于对湖南山川人物的热爱,与湖南人一起铸就了具有血性精神和忧乐情怀的湖湘文化,而这湖湘文化又进一步铸就了湖南人的血性精神和忧乐情怀。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文化对你的影响总是无处不在的,也是不知不觉的,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回想当年我从学校步入社会,深感为人处世须要有一定准则,否则就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我当时凑了四句话:

以至诚对至伪,以悲悯对冷漠,

以简单对复杂,以实干对空谈。

其实,我凑的这四句话,就是当时看到湘军统帅胡林翼一句话受其影响而想到的,胡林翼这句话被选入了这本《湖湘文化经典百句》中:

“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胡林翼身处晚清乱世,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作为湘军统帅,面对乱世风云,何以处世?这可是人生之大事,人生之根本。他化繁为简,用两个字对待之:一个是“拙”,一个是“静”。我凑的四句话与先贤胡林翼的两句经典,无法相比:胡林翼的视野在天下,我的视野在自身,其差距不可以道里计。不过,时代虽然不同,境界虽然有异,但就其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言还是一致的:面对你所处的时代,你将何以自处?

胡林翼的“拙”和“静”的处世原则,如再往前看,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经典名言: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毛宗岗对此有精彩的评点:

“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生本领。淡泊,则其人之冷可知。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天下非极闲极冷之人,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

胡林翼的“拙”与“静”,诸葛亮的“淡泊”与“宁静”,这二者何尝没有相承关系呢?文化总是有传承性的,但又由于时代的变化而赋予了新的内容。诸葛亮是山东人,早年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隐居隆中,可以说成了楚国人。诸葛亮身处东汉末年之乱世,胡林翼身处晚清之乱世,两人都怀有救世济民之志,对此,他们二人都有一个面对时势何以自处的根本问题,不管是“淡泊”与“宁静”,还是“拙”与“静”,他们的处世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是成功的。

读此《湖湘文化经典百句》胡林翼之经典名句,在联想到诸葛亮之经典名言,再联想到自己,是否能给我们一种安身立命的人生启迪呢?像这样给人以启迪的经典名句,《湖湘文化经典百句》一书中是不少的。

总之,《湖湘文化经典百句》是一本好书,赏心悦目,启人心性,值得一读。

(张国骥,历史学博士,曾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