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趣味冷知识你知道多少呢(除黔驴技穷外还有谁技穷)

十条趣味冷知识你知道多少呢(除黔驴技穷外还有谁技穷)(1)

Q:长城到底有多长?都长一个样吗?

秦始皇连接了原先各国北面的城墙并加以增筑,《史记·蒙恬列传》里记有“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实际上,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秦朝、汉朝和明朝修建长城都超过了五千公里。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并发布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墙壕遗存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确实是万里长城。

那么万里长城都长一个样吗?修建长城的材料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就长城墙体看来,历代长城中夯土长城是最长的,占总长度的一半以上,土质烽火台的数量是最多的,约占烽火台总量的58%;其次是石砌墙体与烽火台;我们熟悉的包砖烽火台其实只占烽火台总量的7%。

Q:意难平与念念不忘,古人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

提到“意难平”,最著名的莫过于《红楼梦》的那句“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有人将它描述为人与人之间的那些不如意,也有人将它解释为世俗生活中难以解决的矛盾。今天,人们常拿“意难平”来抒发不能释怀、求而不得、放不下又忘不了的复杂心情。

至于念念不忘,虽然也有放不下的意思,但还是和意难平有所区别。朱熹曾说,“反躬自省,念念不忘,则天理益明,存养自固,而外诱不能夺矣。”所谓念念不忘,指的是牢记心上,时刻不忘。《论语》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现在通常视这三句话为并列关系,然而,在朱熹看来,“默而识之”是学习与教导的前提,至于念念不忘的事情,则是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

Q:除了黔驴技穷,还有谁也技穷?

黔驴技穷是说有一个人往黔地运了一头驴,把没见过驴的虎吓坏了,然而观察后虎发现这个驴没有很凶猛,就把它吃掉了。“黔驴技穷”说的是虚有其表的人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

还有一种“技穷”的动物,叫梧鼠,也有写作“鼯鼠”、“鼫鼠”的。这种大老鼠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叫“五技鼠”,因为它会飞、会爬、会游,还会打洞和奔跑。然而它飞不上屋子,爬树也爬不到顶,游泳游不过小水沟,打洞浅得连自己都藏不住,跑得很慢,会被逮住。《荀子·劝学》说“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螣蛇没有脚却能飞,梧鼠却是干啥啥不行,告诉大家学习技艺不要贪多,专精一技比贪求多技更加重要。“梧鼠技穷”就比喻技能虽多而不专精,无济于事。

Q: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不应该高兴吗?

兔死狐悲是用来比喻因为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可兔子和狐狸并非同类,为何兔子死狐狸会悲伤呢?

其实这个成语的雏形应该是“狐死兔泣”。《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南宋时期,李全与杨妙真夫妇的起义军先是被宋朝收编,之后又投降了金朝。宋朝派太尉夏全攻打他们,杨妙真去找夏全求情。夏全与他们都是从山东起家的,因此杨妙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如果李全被消灭了,夏全也不会好过。这个成语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为兔死狐悲了。狐狸和兔子虽然是夙敌,但在面对猎人的时候,就有了共同的敌人,也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同类。一直以来人们只是取这个成语的比喻义,而不必过分纠结兔子和狐狸究竟算不算同类。

Q:“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怎么来的三个人呢?

月光皎洁的夜晚,李白坐在小院里一个人喝酒,月光照射在他的身上,被他挡住后在地上形成影子。而一个人喝酒实在是太寂寞了,于是浪漫的李白举起酒杯邀明月一同畅饮。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后面紧接的就是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这两句李白先是吐槽月亮不会喝酒,又嫌弃影子前前后后跟着自己。所以“三人”是诗人自己、诗人的影子以及月亮。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三人”指的是诗人自己、诗人的影子和他在酒杯里的倒影。说是李白在举杯邀请明月的时候,酒杯中的酒水反射月光形成了诗人的倒影。

十条趣味冷知识你知道多少呢(除黔驴技穷外还有谁技穷)(2)

Q:古人把东西放到袖子里为什么不会掉出来?

《乐府诗集》中有首歌谣:“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说只有文人贵族才会穿这种能放东西的宽袖子衣服,平民百姓穿的衣服,袖子普遍比较窄短,因为他们要劳动。那么,宽大的袖子怎么能放得下东西呢?

古人穿的宽袍大袖,是在袖子里面缝了跟袖口开口方向相反的口袋,而且口袋是收口的梯形形状,这样放进去的东西就不容易掉出来。另外,口袋的位置也很讲究,不是缝在袖口,而是缝在手肘后面,这样不仅看起来美观,走路的时候也不至于像提着两个沙袋一样,抬起手臂的时候袖子里的东西也不会掉出来。

古人衣服里除了放银子、手绢、书信等一些小物件,也能装大件东西,《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就记载了朱亥从袖子里拿出四十斤铁锤打死晋鄙的故事。

Q:“沐猴而冠”是给猴子洗了澡再戴帽子吗?

“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话说项羽占据关中后,他的谋士韩生建议他直接在关中建都,项羽见宫殿已被烧毁,又想着赶紧回乡显摆一番,就说:“富贵了之后不回乡,就像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谁会知道呢?”韩生听了项羽的话,就回了这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大家都说楚国人虚有其表,果真如此。韩生用“沐猴而冠”来讽刺项羽目光短浅,而他也因为这句话惹怒了项羽,失了性命。

“沐猴”一词不是指给猴子洗澡,而是指猴子的一个品种——猕猴。成语的本意是猴子戴上帽子,装成人样。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那些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Q:孔子老子庄子都是姓 子,为什么韩非子是姓名 子?

唐朝以前,韩非被尊称为“韩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便称韩非为“韩子”(“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但是到了唐朝中期,出现了一位同样姓韩的文化巨人,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由于韩愈在文化上的巨大影响和突出贡献,当时很多知识分子便尊称韩愈为“韩子”。中国文化史上便出现了两个“韩子”。从唐朝中期开始,“韩子”变成了韩愈专有的尊称,而韩非的尊称则被改为“韩非子”。

Q:喜迁新居为什么被称作“乔迁”?

乔迁的“迁”字很好理解,意思就是指移动、搬换、转变。机关单位、个人住所等另换地点称迁居。那么乔迁的“乔”字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中提到:“乔,高而曲也。”乔“有“高耸”的意思,多用以形容树木。

那么为什么 “乔” “迁”就可以代指喜迁新居呢?这其中还有个古老的典故,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伐木的声音叮叮叮,来自深谷的鸟儿嘤嘤嘤,落在高高的树上。

Q:纨绔子弟的“纨绔”是什么意思?

纨绔子弟一词起初并无坏孩子这一层意思,仅指有钱人家的孩子。那为什么纨绔代表有钱呢?《说文解字》中,纨解释为“素也”,意为一种名贵的丝绸。绔解释是“胫衣也”,意为套在腿上的衣服,类似于现在的裤子。

纨绔是何时出现的呢?据《汉书·叙传》,汉代有了纨绔。宋代《鲁宗道传》中出现了纨绔子弟的说法:“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哪里是富贵子弟受恩惠的处所呢?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