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博物馆 吉祥文化(老上海人有哪些年俗)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祈福纳祥的向往。上海人究竟有哪些过年风俗?1月20日,《沪上新年美好生活一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年俗文物展》将开展,带来一场具有海派魅力和人文暖意的新年聚会。

上海历史博物馆 吉祥文化(老上海人有哪些年俗)(1)

清上海小校场年画《豫园把戏图》

走进上海历史博物馆展厅,入口布置成了一条“年货大街”的样子,放置了老照片、老字号的地图以及老字号商铺包装纸等,海派春节氛围扑面而来。

上海历史博物馆 吉祥文化(老上海人有哪些年俗)(2)

清王震仿七道士清供图轴

展览精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特色馆藏文物82组,涵盖小校场年画、月份牌、老上海戏单、上海老字号包装以及各类老上海儿童玩具、贺年片等,尽显海派年俗特色。

上海历史博物馆 吉祥文化(老上海人有哪些年俗)(3)

清上海小校场年画《五子日升》

其中,代表文物有清王震仿七道士清供图轴、清上海小校场年画《五子日升》《白蛇报恩》《豫园把戏图》、民国老大房“和合双喜”包装纸、民国铜钱编元宝等。展览营造了喜庆吉祥的过年氛围,可从中了解上海地区五方杂处、新旧杂糅的海派年俗特点,一窥海派文化的多元多样。

展览分为“迎新年”、“贺新年”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迎新年”,内容呈现腊月以后民间的诸多传统习俗,从祭灶、掸尘、赠历本、蒸年糕、贴年画、守岁,六个部分介绍老上海人为迎接新年所做的准备,可见其中满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与祝福。

上海历史博物馆 吉祥文化(老上海人有哪些年俗)(4)

清代年画《财源茂盛》

中国百姓大部分会选择腊月廿三前后谢灶,希望有贵气,取其意头。上海对腊月送灶极为重视,送灶食物多用糯米团子、年糕、元宝糖以及茨菰、柿饼、菱角等,愿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现场展出的“灶君神马”年画勾起人们这一美好回忆。

压岁钱是新年的一大传统,上海也不例外。展览展出的民国铜钱编元宝,就是旧时给孩子们的压岁钱。明末清初,人们用红线串联铜钱扎成龙、虎、方胜、元宝、宝剑等形状组成压岁钱送给小孩。其中包含两个含义:一是给小孩镇邪的,二是长者给小孩新年时使用的零花钱。

上海历史博物馆 吉祥文化(老上海人有哪些年俗)(5)

灶君神马年画

第二部分“贺新年”,以放高升、祭祖祀神、拜年帖、接财神、赏花灯、逛庙会、过三桥等传统年俗活动,展现上海人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喜庆景象。观众不仅能看到自己熟知的年俗习惯,也能收获一些“冷门”的年俗知识,如:寻喜神、爆孛娄、走三桥等。

祭祖、敬祖是我国的传统,旧俗于正月初一凌晨挂祖容于厅堂,称“挂喜神”,家族合拜的叫“拜喜神”。祭祖的准备工作在除夕中午就开始了,有摆供品、奉觞奠酒、折黄表纸、叠锡箔、行礼、焚金银锞等多种环节,后来祭祀之礼越来越简化。祭祖体现了人们慎终追远的思想。现场展出的“清松江沈氏四道像图轴”就是祖宗肖像画之一,也称“喜神”“祖容”“代图”等。

上海历史博物馆 吉祥文化(老上海人有哪些年俗)(6)

祭祖

展览现场的布置还原出了过新年的热闹气氛。“年货大街”、“年画摊子”、“年夜饭”等布景,充满老上海人过年的情怀,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此外,还有年历“翻一翻”、赏花灯猜灯谜等颇有趣味的互动展项,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浓浓年味。

配合此次展览内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还在春节假期中安排了一系列社教活动,如:兔子灯DIY、年画制作、“兔”如其来古风NPC快闪等线下活动,“沪上新年·年俗大讨论”线上活动。

展览将展至2月26日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李君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