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名叫《饥饿站台》(小成本电影饥饿站台)

《饥饿站台》集悬疑、惊悚、密室、暗黑等元素,被誉为年度神作,以一个高塔式监狱为背景,将人性、恐怖、惊悚在这个一望无尽的监狱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名叫《饥饿站台》(小成本电影饥饿站台)(1)

看过《下一层》这部短片的,相信对《饥饿站台》也不会陌生。影片由加尔德·加兹特鲁·乌鲁蒂亚导演,伊万·马萨戈主演,是一部赤裸裸的把阶级和人性摆在桌面上的佳作。

电影名叫《饥饿站台》(小成本电影饥饿站台)(2)

电影的内容也简单,在未来的反乌托邦国度中,囚犯们被关押在垂直堆叠的牢房里,饥肠辘辘地看着食物从上层落下,靠近顶层的人吃得饱饱的,而位于底层的人民则变得激进。

在333层的监狱中,越靠近上层才有充足的食物,越往下层去食物越发匮乏,吃人与被吃就这样赤裸裸的理所当然的发生。底层的人们脑中只有食物,只想着活下去,到了中层能勉强解决温饱后,思考才会出现在人们的头脑里,只有到了上层你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执行你的想法。

电影名叫《饥饿站台》(小成本电影饥饿站台)(3)

剧中的小女孩更像是现在的人们顺应了社会,被磨去了棱角将所有的希望都灌输给下一代,希望下一代能成为上层人,但是当布丁被送出去后,0层的厨师长根本没有理解其中意思,隐喻人们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想要打破阶级固化,光靠一代人是不够的,需要两代、三代甚至更多代人的努力。

电影名叫《饥饿站台》(小成本电影饥饿站台)(4)

纵观全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层人的想法无法传到下层,因为他们思考的层面不一样。上层人要想把想法传到下层,最好的是强制和暴力。下层人的想法也无法传到上层,因为上层人理解不了下层人的生活。下层人只能把“信号”传到上层,至于上层人能不能理解就不一定了。

《饥饿站台》的明喻、暗喻其实非常多,但最可怕的是那些荒诞的现象能和现实生活一一对应。社会就是一个巨型的监狱坑,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其中一层。人被按阶层划分,越上层的吃得越好,下层的则是吃上层剩下的,越下层的饮食条件越差。居中伊莫古里所说的“如果每个人只吃自己那份食物,每个人都不会饿死”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社会只要超过2个人,就会有贫富差距。而且根据马太效应,有钱人往往会变得更有钱,穷人往往会变得更穷,所以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要想让每个人都有饭吃,没有人被饿死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要所有人都吃得一样多是不可能的,在监狱坑或者是在这个社会都是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