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今天一起来看看神经元、反射、反射弧问题,一地要区分和辨认它们。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称为反射弧。神经元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会产生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内,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不同神经元之间,兴奋通过突触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脑和脊髓中有控制机体各种活动的中枢,这些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大脑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功能。

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如下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

(2)树突和轴突

数量

长度

分支数

功能

树突

接受兴奋

轴突

传导兴奋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概念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的反射

后天生活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获得方式

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

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

刺激方式

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反射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低级中枢,如脑干、脊髓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是否需要强化

不需要

需要

意义

完成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举例

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

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联系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3.反射弧五种结构的功能分析

兴奋传导

组成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传入(感觉)神经末梢及附属结构

将外界刺激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也不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也不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既无感觉,也不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外界刺激作出应该反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相互联系

反射弧的各部分是由反射活动连接起来的,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发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发射都不能发生,因此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

【关键一点】

(1)并非所有反射弧都具有中间神经元(如膝跳反射只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2)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中可将反射划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经训练获得的后天性反射,后者中枢位于皮层以下(如小脑、脑干、脊髓等),是由遗传得来的、固有的反射。

(3)反射活动的进行除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外,还需要适宜的刺激。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局部电流

(1)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3)

(2)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

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

(1)突触常见类型: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4)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5)

(2)传递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6)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5)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归纳总结

(1)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变化。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突触小体中的高尔基体参与递质的释放,释放方式为胞吐,释放的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由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

(3)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4)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其原因主要与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关。

(6)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小题精炼

1.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4)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5)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

(6)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7)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2.有关兴奋传导的判断

(1)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2)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4)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5)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6)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3.有关兴奋传递的判断

(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3)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5)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7)

结构名称

主要神经中枢

功能

大脑

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平衡等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受大脑的控制

2.人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除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8)

(1)语言功能——言语区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9)

(2)学习和记忆

①学习和记忆的概念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系统概念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0)

②学习和记忆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学习和记忆过程涉及脑内神经递质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和记忆更深层次的奥秘,目前仍是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难题。

小题精炼

1.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判断

(1)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2)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

(4)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5)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6)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2.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判断

(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2)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3)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4)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5)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S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