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市外国语中学地理教师裴肖刚

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1)

裴肖刚 本人供图

□鹤报融媒体记者 岳珂

高考在即,考生们正在积极备考,针对地理科目复习及考试技巧,市外国语中学地理教师裴肖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要死记硬背

“高考地理试题在探索课程标准时,提炼了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市外国语中学地理教师裴肖刚说,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引导着一线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指导着广大考生正确备考。”

分开来讲,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要求学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观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裴肖刚举了一个例子:2020年全国高考Ⅰ卷36题,利用顺坡垄种植葡萄,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这就考查了农业生产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的培养,要求学生形成从空间和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联系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发展现状和发展。例如,2016年全国高考Ⅰ卷36题,考查广西横县茉莉花相关知识,将地理事象(茉莉花)置于真实的区域环境中,认识区域内部特征与外部联系。

综合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形成从综合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例如,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中,考查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的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思维能力,能从降水、蒸发、地表径流、水域封闭程度等多方面分析与湖水盐度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等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中,考查河道冲淤、振兴乡村调结构等。

裴肖刚表示,通过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不难看出,高考考生在冲刺备考中,“切记不要拿着课本死记硬背,要重点关注新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有意识地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贯穿在每天的学习中”。

考试技巧

具体到考试技巧,裴肖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选择题要重点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审清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二是仔细分析A、B、C、D四个选项内容。

审清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抓住题干关键字眼儿:题干的关键性文字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有些干扰选项本身表述不错,但解释不了题干关键信息;

2.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在审题干时,应逐字逐句看题干叙述,全面挖掘题干的规定性要求;

3.抓题干本质:审题干时,应抓住题干本质,不断揣摩出题人的考查意图,排除思维定式干扰,才能更好地选出正确选项。

仔细分析A、B、C、D四个选项内容

1.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多数情况下,这些选项错误的可能性较大;

2.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对应。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对应,有些选项抛开题干看并不错,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

3.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对比各个选项,注意它们在叙述上的细微变化;

4.注意应用辅助图。一些内容复杂但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只从字面上去苦思冥想往往容易弄错,如能画简图帮助判断,就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综合题要做好以下三点:

1.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答题指向、根据分值确定要点个数。建议大家把大段的文字材料逐句分解,逐句归纳要点信息。

2.缜密的解题过程

解题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答案。解题关键:明确答题范围和要点;解题要领:展开联想、求助图示、排列要点。建议大家在平时完成解题后,认真分析,形成严谨、科学的解题思路。

3.规范的答题术语

答题是把解题中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或图像等方法表达出来。答题基本要求:清楚、准确、简明、完整、有序;答题关键:正确运用术语。建议大家把近3年高考真题中的大题答案背熟,不断提高运用专业答题术语能力,培养良好的书写、表达习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