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早春古诗千古名句(名句诵典春日游)

城东早春古诗千古名句(名句诵典春日游)(1)

思帝乡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人间词话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清新明朗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天真烂漫、热烈追求爱情、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选择的少女形象。语言质朴而多情韵,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赞扬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女子对爱情狂热而大胆追求的精神。

上阕写的是女子心目中的风流少年。中间一句“杏花吹满头”是词眼,杏花既与“春日游”之“春”字呼应,“吹满头”则又直接将人物引出,并映衬了游春者的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乃是在一见钟情的基础上做出的大胆决定。末二句是进一步的说法:为求所爱,甘冒风险,可见这位女子执意追求的是两情相悦的境界。

此词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近似。白诗云:“妾弄青梅依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接下去写女子被抛弃后的心情:“今日悲羞归不得。”并告诫说:“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白诗与韦词,实乃两种风致,各有深意。

文史拾遗

托为绮词

韦庄身经黄巢之乱,转徙流离,后虽居成都,官至宰辅,而俯仰今昔,不能无慨于中。据载,韦庄早年所作《秦妇吟》写实太直露详尽,用语又浅显易懂,触怒了一些公卿贵胄,甚至触及王建隐私,深犯王建的忌讳,而自己后来又投在王建幕下。于是,韦庄就用这种“托为绮词”的方式来“伪装”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既显得更艺术化,也不至于因暴露自己的真实心理而罹祸。这首《思帝乡》当是韦庄“托为绮词”之作。

杏花的意象

开头前两句,交代词中人物出游的时间——春日。词人用了几个字来形容,“杏花吹满头”。这里有多层意蕴。

其一,杏花是早春的意象。梅尧臣在《初见杏花》中写道:“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词中虽只提杏花,而花开烂漫的春季景象已经宛然可见。

其二,杏花初开淡红,而后渐白,花朵精致而繁簇,它寓意着少女的豆蔻年华,以及她的纯洁和激情。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杏花那枝头绽放的是纯洁和盎然的生机!

其三,“杏花”何以会“吹满头”呢?想来这位游春的姑娘并不像林黛玉那种大家闺秀一样娴静地观花,她一定是在陌上花开的林子里钻来钻去,这样一个活脱脱的野丫头,说出一些大胆、炽热的话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其四,杏花是“吹满头”而不是“落满头”,“吹”与“落”两者之别,是加入了“风”的意象。春风摇荡着花枝,吹得人鬓发飞舞,吹得人衣袂飘飘,在这样一个心旌动荡的氛围中,姑娘的大胆和热情更加可以理解了。

决绝语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指出,这首词是“作决绝语而妙者”。

“决绝语”即是指在内容上描写儿女柔情,而在语言上以质朴直接而近乎极致的词句来表达。“决绝语”大多用发誓的方式说话,表达极尽直,专作情语,而且情感极坚定,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故言情具有“透骨”“无以复加”的感染力及冲击力。如牛峤“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

韦庄与爱姬

据史料记载,韦庄有一个爱姬,容貌美丽,能歌善舞,而且会写诗作词,韦庄很喜欢她。后来这位女子被好色的王建看见,王建便假借教宫内嫔妃学词为名,硬逼韦庄将她送往宫中。韦庄起先不从,后因王建催促再三,他慑于权势,只好含愤将爱姬送入深宫。

韦庄的爱姬被夺走后,他思念不已,乃作《荷叶杯》一词以寄悲思。这首词伤情凄婉,一字一泪,倾诉了生离死别之苦,人们争相传播,盛行于当时。后来词被韦庄的爱姬知道。她本怀满腔幽怨,读到这首词时,不禁呜咽失声,泪流满面,后竟不食而死。

韦庄因此还写了《悼亡姬》:“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姮娥月易沉。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表达自己对爱姬的深厚感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