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带数字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七十六)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七十六:卿卿我我

卿卿我我

三国中带数字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七十六)(1)

说到“卿卿我我”的成语,我们就不得不评说一下王戎。在声名显赫的晋代洛阳的“竹林七贤”里。王戎是最介于名士和俗人之间的人。他没有嵇康的刚烈;没有阮籍、刘伶的放浪,也没有山涛的圆滑。他身处在这些名士中间,给人的印象是:精明。连他的好友阮籍,都称他为俗人。

三国中带数字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七十六)(2)

有一次,他们在竹林里聚会饮酒玩乐,王戎迟到了。阮籍一见他就说:你这个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受到这样的奚落。也只好认账,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

王戎出身于琅玡王氏,这个姓氏是当时的高门大姓。早在西晋时期就属于士族阶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有着非常大的势力。尤其是西晋灭亡后,南渡的东晋,朝廷的一大半权力都掌握王姓士族的手里。随便就可以拉出一大批有名的人:王衍、王敦、王导、王羲之……,都是在历史上有名望的人。

王戎的祖父王雄,在曹魏时期曾经做过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做过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因此,说王戎是官宦世家一点也过分。

王戎从小就聪颖,尤其是眼睛极有神彩。据说他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时的大臣、名士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这里的“烂烂”,是有光彩的意思。裴楷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被人称为“玉人”。小时候就被这样的人如此地赞誉,可见王戎的形象很好。

关于王戎早慧的故事,史书上记载的不止一件:例如王戎六七岁时,魏明帝曹睿在宣武场和百姓同乐,命猎户在现场去掉老虎的爪牙,让老百姓去看。当时,关在笼中的虎豹等猛兽不住地咆哮,吼声震天。大家都被吓得四散逃跑。只有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在楼台上看见,连连称赞王戎是一个奇童。

王戎在世袭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被司马昭任命为掾属,历仕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钟会、邓艾率军伐蜀,钟会在出师前与王戎道别,问王戎有什么灭蜀的计策。王戎告诫他说:“道家有句话叫‘为而不恃’,成功并不难,保持成果就难了。”结果第二年,钟会就因为姜维的叛乱事件,获罪被杀,大家都认为王戎有见识。

随着魏晋的政权更替,王戎也经历了宦海沉浮,在晋代魏立后,更是多次被罢官。但王戎可算是官场“不倒翁”,他不仅能够自保,最终竟能够当上司徒这样的大官,位列三公。这在“竹林七贤”里可是最大的官职。人说王戎的处事圆通,总是以自保为主,说明他很有一套做官的学问。他仰慕春秋时期蘧伯玉的为人,宁愿随波逐流,也不以世事名节为意,官做得马马虎虎,人却做的很好。据说他在做了司徒后,常常把政事交给部下办理,自己骑小马从便门出游,很少人知道他是司徒。他的很多门生也做了官,路上遇到他都要避开。

从仕途的成就来说,王戎与嵇康、向秀等人相比,甚至和山涛相比,都是一个成功者。但就是因为王戎在仕途上的成功,才使他和“竹林七贤”里的许多人无法相提并论。从魏晋风度来看,王戎也善清谈,也有隐士的派头。但和阮籍、嵇康相比,他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他无论和曹魏政权还是和司马氏政权,都没有政治上的对立,或者说本身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正因为如此,王戎在“竹林七贤”中,遭后人诟病的最多。《世说新语》记载王戎为人贪吝,在“俭啬”一篇中共记了九条,有关王戎的就有四篇。说他吝啬到了极点,富甲京城,还经常和夫人一天到晚拿着象牙筹计算财产。连女儿出嫁,还得向他借钱,不还就不高兴。《晋书》也说王戎“性好利”,多置园田水碓,聚敛无已。无论这些记载的真实程度如何,晚年的王戎,已经和所谓的“名士”毫不相干了。他的精明用在了更加世俗的东西上。

有人评价王戎的这种行为是“膏肓之疾”,厌恶到极点,但也有人说这,只是他避祸于乱世的“自晦”之举,自己抹黑自己。但无论是处于何种动机,王戎这种行为,确实是嵇康等人所不屑做的,把他排在“竹林七贤”末位,也算得是实至名归。

最后说到“卿卿我我”这个成语上来,作为魏晋时期谈玄的人,大多对礼教是不太喜欢的,认为它虚伪。阮籍的母亲死了,他听到死讯后,还照样和别人下棋,不愿停下。当别人认为他不悲伤的时候,他却“呕血数斗”,显示自己真正的悲痛。王戎没有阮籍那样的超脱礼法,他对礼教的遵守是有自己的尺度的。在古代,“卿”这个字,一般用做下称。如皇帝称呼大臣、丈夫称呼妻子,很少重叠使用。如果以“卿卿”称呼对方,未免有轻佻的意思。

王戎的妻子,史书上没有较多的记载,从这个典故中看,大概是一个性格外向,有点感情上的控制欲的女子。两个人刚结婚时,感情如胶似漆,难免有一些亲近的话语。她就常常用“卿”来叫自己的丈夫。按照当时的礼制,妻子应以“君”来称呼自己的丈夫,而她却以“卿”称呼王戎,即使在外人面前也不避讳。时间长了,王戎就劝她说:“妇人用‘卿’叫自己的丈夫,是违背礼制的,以后别这么叫了。”

三国中带数字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七十六)(3)

没想到,这位“王夫人”毫不妥协,她对王戎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因为亲近你、爱你,才这样叫你,我不这样叫你,谁应当这样叫?)

一番话,说得王戎无话可说。作为魏晋名士的王戎,一点悬念都没有地被他的妻子打败了。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他对礼教模棱两可的态度。

这个成语里,“卿”与“我”的关系,在语法上是并列关系,在感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所属关系。有“你就是我的,我就是你的”的含义,称呼起来别有一种旖旎的风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