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不解痴人苦(一藤苦瓜慰平生)

落花不解痴人苦(一藤苦瓜慰平生)(1)

友人老杨的苗圃园里,种有几株苦瓜,仲夏时节,藤蔓间生发出浓密的浅绿色叶子,一架架爬满了那方小木屋,绽开黄艳艳的小花,结出一只只疙疙瘩瘩的小苦瓜,在微风里荡悠悠的招摇,煞是喜人。

苦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植物,别名凉瓜、癞瓜、锦荔枝、癞葡萄。它是舶来品,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传入我国较晚,大约在明永乐年间。

据载,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带去了许多蔬菜、菜种以及鱼肉之类,其中有耐活耐存的乌鳢鱼。这种鱼适宜在亚热带繁殖,产量深高,当地居民也很喜欢吃它,称之为“唐人鱼”。而把鱼种传播到南洋的交换物品,其中之一便是苦瓜。

据当时撰写的《星槎胜览》记载:“苏门答剌国一等瓜,皮若荔枝,未剖时甚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香甜可口,疑此即苦瓜也。”明朱橚的《救荒本草》也有记述:“锦荔枝即癞葡萄,蔓延草木。茎长七、八尺,茎有毛涩。叶似野葡萄,而花又开黄花。实大如鸡子,有皱纹,似荔枝。”

苦瓜之苦有人极为不适,难以下咽。也有人爱之甚切,津津乐道,苦中品出别样滋味。明末著名诗僧释函可写有一首《苦瓜》:

苦瓜生五岭,赖以解炎毒。

塞外亦繁生,不能悦群目。

我来无故人,见之等骨肉。

畏苦乃常情,甘兹信予独。

诗中交代了苦瓜最初的产地及作用,常人皆畏其苦而不喜它,只有“我”把苦瓜当成异乡的“骨肉”,偏爱其苦中之甘美啊!

还有一首佚名的《苦瓜诗》,说得更透彻:

岂效荔枝锦,形惭癞葡萄。

口苦能为偈,心清志方操。

到底争齐物,从来傲宠豪。

不是寻常品,含章气自高。

这与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意颇为相近,以苦为偈,吃苦为乐,方能心清气正,德品自高。所以民间还有一段谚语,说得更是通俗明了:“人讲苦瓜苦,我谓苦瓜甜,甘苦任君择,不苦哪有甜。

落花不解痴人苦(一藤苦瓜慰平生)(2)

爱食苦瓜最有名的,当属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石涛乃是明朝皇族后裔,本姓朱,命苦极。15岁时明朝覆亡,其父被明唐王所杀。他辗转逃到广西全州,出家于湘山寺。一生颠沛流离,到晚年始定居扬州。

他自号“苦瓜和尚”,餐餐不离苦瓜,甚至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他对苦瓜的感情,与他的经历、心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作品中总有一缕苦涩的韵味,与苦瓜的滋味颇有相通之妙,苦瓜与苦瓜的画、与苦瓜的人,一同“苦”出了神韵,影响了后代一大批画家。

苦瓜之“苦”还有其独特的风格,即“不传己苦与他物”,就是与任何菜如鱼、肉等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故人称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在其《广东新语》中写道:“其味甚苦,然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而其“君子之功”,是因为“其性属火,以寒为体,以热为用,其皮其子皆益人。”

落花不解痴人苦(一藤苦瓜慰平生)(3)

苦瓜的“苦”是因其含有了苦瓜苷、苦瓜素,在炎炎夏日,它的苦可做药用,亦可清心泄烦、排毒养颜的。不仅是瓜果,其根、茎、叶、花、种子皆可供药用,性寒味苦,入心、肝、脾、肺经,具有清暑解热、明目解毒、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之功。民间也有一说,云:“薏仁为五谷之王,苦瓜则可谓蔬果之王。”苦瓜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以其为食材,可凉拌、可炒食、可糖渍,是清新爽口的夏季保健养生美食。

不过,年少时很多人不爱苦瓜之苦,每食之往往苦得眉头紧皱,连忙吐掉,就像有人在诗里说的那样,“记得我第一次吃你,我恨不得将你,吐到脚下,再狠狠的踩。”及至年长,吃过了太多的苦,再来吃苦瓜,那丝丝缕缕的苦,伴随它的青莹之色、清灵之气、清鲜之味,在热浪涛涛、酷暑难当的三伏天,顿觉丝丝清甜、缕缕清爽在舌尖上萦绕,齿颊生香,通身轻惬。正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白玉苦瓜》结尾处所言,“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苦瓜还有一名,呼之“半生瓜”,其原意为半生时青涩的苦瓜最宜食,引申为年轻时大多觉其苦涩难吃,但大半生过后,历经风雨磨砺,方觉苦乐人生更有韵味。

记得很多年前,香港歌者陈奕迅演唱过一首《苦瓜》的歌曲,由“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的回望与感慨,到最后的“记得听过人说这叫半生瓜,那意味着它的美年轻不会洞察吗?到大悟大彻将一切都升华,这一秒坐拥晚霞,我共你觉得苦也不太差.....”如此说来,苦瓜之味与人生何尝不相似呢?

作者: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