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农村锣鼓表演(新时代的鼓舞晋南威风锣鼓)

本刊记者:赵启江 张东予

晋南农村锣鼓表演(新时代的鼓舞晋南威风锣鼓)(1)

民间威风锣鼓表演

穿越更迭的历史风尘,站在 180 万年前的晋东南土地上,人类的第一支火种在这里点燃,从此,击鼓耕田,世代劳作!鼓声雄浑里,人类的黄河文明从这里起源,在华夏的人文始祖尧舜时期,在这片黄土堆积的大地上,威风锣鼓敲了五千年,响了五千年,也撞击了五千年!在壶口瀑布,黄河两岸,河水万马奔腾,咆哮澎湃,威风锣鼓敲了起来!黄河的嘶吼声与雄壮的锣鼓声,使人闻声便心生激荡,感觉与千山万壑共鸣,与万古江河共生,与阳光大地共舞!

在古称尧都、今为临汾的平阳大地上,威风锣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血脉,它的每一次敲击和碰撞,都闪现着历史的熠熠光彩,鼓点里,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层层展开,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人们的喜悦欢腾,晋文公励精图治之后百姓的家和安详,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安天下的豪迈,薛仁贵纵马扬鞭的杀伐果敢,大周女皇武则天的巾帼霸气,杨家将一门血战沙场的忠烈,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日寇的决心,一代伟人天安门城楼上的划时代发声......这一幕幕历史的画卷,那一声声来自历史深处的鼓点,都凝聚成中华民族国家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晋南农村锣鼓表演(新时代的鼓舞晋南威风锣鼓)(2)

民间威风锣鼓表演

晋南威风锣鼓作为一种民间锣鼓艺术,从黄土文化中走来,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因其敲打起来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又被称作打威风。又因威风锣鼓主要流行在晋南地区的尧都区、襄汾县、洪洞县、霍州市等晋南地区,便又有了晋南威风锣鼓的美称。 2006 年,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代表性项目的批准类目中,晋南威风锣鼓赫然名列。那么,这样一个取之于民间的传统形式到底源来何处?又是什么时间起源的呢?

有关威风锣鼓的起源,民间说法众多,有三种说法最为贴切:

其一是黄帝造鼓的说法,据说,在远古时期,黄帝在并州一带与蚩尤作战,蚩尤铜头铁臂,食铁饮石,飞檐走壁,如履平地,很难对付。蚩尤的士兵都具有奇身异术,可以蹿天入地、呼风唤雨。黄帝与之多次征战,每次都惨遭失败,为了改变局面,黄帝想了个办法,他用擂动皮鼓来给将士们壮胆。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帝听说东海有一个岛屿,岛上长期居住着一个野兽“夔”,它发出的声音如同冬雷震震,气动山河。于是,黄帝费尽力气寻找能人异士把它擒到军营,将它的皮做成了鼓面。黄帝又让部下把居住在雷泽中的怪兽捉来,用它身上最长最粗的一根骨头做鼓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批的战鼓很快就被制作完成。等到再次跟蚩尤决战,双方摆好阵势,黄帝一声令下,战鼓敲响,几十面夔皮鼓齐鸣,势如排山倒海。黄帝手下的将士在鼓声之中勇气倍增,而蚩尤的部下一听到鼓声便军心涣散、阵前倒戈。在这次大战中,黄帝巧妙地利用撼天动地的鼓声降服了敌军。时至今日,民间仍旧有击鼓驱邪避害的传统。经典曲目《秦王破阵乐》,激昂明快与雄放紧凑的鼓点交错,为大家演奏出了将士身经百战的威武雄壮,一曲奏罢,使人回味无穷。威风锣鼓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表演场面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体现出“天下第一鼓”的威武雄壮。

晋南农村锣鼓表演(新时代的鼓舞晋南威风锣鼓)(3)

赏心悦目的威风锣鼓表演

第二种说法便是洪洞之说。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在位时,深受百姓爱戴,但是眼见年事已高,需寻找一位德才兼备之人继承皇位,为此他遍访各州。有一天,他行至洪洞县万安村历山,歇息的间隙,看到在广袤的原野上,一位青年农夫正在驾驭一头黑牛和一头黄牛耕种田地,令人奇怪的是,农夫的手中并没有驱赶牲畜的皮鞭,而是在木犁的扶手上悬挂了一面铜锣,尧帝不解其意,便询问缘故,农夫笑着回答:“用两头牛耕田,如果驱赶黄牛,黑牛不走,如果驱赶黑牛,黄牛又不走,而一直用皮鞭驱赶为人类劳动的牲灵,于心不忍,所以,就在扶犁上悬挂了铜锣,每敲击一次,两头牛便以为是鞭打自己,便加快步伐耕地了!”尧帝听罢,深感耕者心地善良,聪慧贤良,如果做官封王,必定会爱护百姓。于是尧便把社稷禅让给了这个农夫,同时,还将自己的一对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了他,这个青年农夫就是舜。从此以后,帝尧的两个女儿便把洪洞万安村当做了婆家,羊獬村做为娘家。二女出嫁的时候,作为娘家的羊獬村人兴高采烈地敲锣打鼓相送二女到婆家万安村。此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娥皇女英二女回娘家省亲的日子,作为婆家的万安村则又敲锣打鼓相迎。迎来送往,年年岁岁,威风锣鼓应运而生,鼓点的撞击中,接姑姑迎娘娘的习俗便如涓涓细流流传了四千多年,那热闹非凡的威风锣鼓也随之敲响了四千多年。

还有一种关于威风锣鼓起源的说法是,从远古人类种下第一粒粟开始,那种对于丰收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便油然而生。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锣鼓便应运而生,人们通过敲击锣鼓来表达这份内心的情感。与此同时,面对野兽的侵袭,原始社会的人们用敲锣打鼓的方式来驱赶野兽,以求能够活命,日积月累,岁月沉淀,这种能够帮助他们表达情感、还能帮助他们让野兽远离的工具,慢慢地渗透进了他们的骨血中,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了他们驱赶邪气、避灾求福、期盼丰收的象征性工具。对于他们而言,锣鼓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更迭换代,时至今日。威风锣鼓也成了晋南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表演方式:喜庆丰收,他们擂起锣鼓表达喜悦;年节喜日,他们擂起锣鼓表达欢乐。锣鼓的身影经过时代的变迁,在劳动人民的舞台上,从来就没有谢幕,一直流传至今。

威风锣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些多种多样的形式被四种乐器毫无保留地演绎了出来。这四件乐器就是鼓、锣、铙、镲,虽件数不多,却个个精品特制,从选材到制作,件件打磨数遍。以鼓为例,制作鼓框的木材多取坚硬质地,桑木、枣木、槐木都是上等的首选。这些木材进行解板、抛光等工序后,将上等的牛皮蒙至鼓面上,鼓一般高约30厘米,鼓面直径约60厘米,在鼓框的两侧分别装有两对铁环,每对铁环之间距离 25厘米,用麻绳把两个铁环连在一起,再将鼓带系在麻绳上。每条鼓带长约 3 米,宽 40 厘米至 1 米之间。每次用鼓带系鼓的时候,鼓带的两头要余出部分的扎花装饰。击鼓的鼓槌也是用专用的枣木做成,长约25厘米,鼓槌头塞嵌一撮白羊毛染制的缨穗,多为红、黄、绿相间。除了鼓之外,其余三件乐器也都各有规制,将四件乐器制备齐全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威风锣鼓便可开始了。

晋南农村锣鼓表演(新时代的鼓舞晋南威风锣鼓)(4)

赏心悦目的威风锣鼓表演

威风锣鼓的表演深得广大劳动人民的认可与喜爱。同时,它也洋溢着临汾地区人民勤劳朴实的地方特点。在演奏中,除了最基本的四件乐器,对于演奏者的要求也非常高,每一位演奏者,无论手持什么样的乐器,都要讲究动作、表情和队形的默契配合。动作要求“帅、漂、脆”。“帅”指的是动作要刚劲有力,“漂”指动作要漂亮,可观赏性强,“脆”指姿态造型张弛有度,不拖泥带水,利落干净。同时,演奏者还要手、眼、身、步、头几个部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表情上要善于调动五官,眉目传情,把对锣鼓的热爱感、自豪感、陶醉感、鼓谱所要表现的内涵,通过面部表情生动地体现出来。队形编排方面,要有层次感,随着鼓点的敲击,队伍要聚得拢,散得开。要像古代战场上沙场点兵的将士,秩序井然,疏而不漏。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一场赏心悦目的威风锣鼓表演便可大功告成。从威风锣鼓的每一个动作中,依稀能够看到远古时代晋南人民生产生活、辛勤劳作的影子。它敲出了人民对于丰收的翘首企盼,也奏出了晋南人民热诚朴实的精气神!

晋南威风锣鼓穿越数千年,传承至今,从农运会到亚运会,再到奥运会,威风锣鼓以它动人心魄的鼓声、波澜壮阔的气势,展现出了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和阳刚之气,展现出了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豪迈形象,展现出了每一位中国人在鼓声中不断奋进的坚实步伐。相信不久的将来,华夏儿女定能在威风锣鼓的铿锵鼓声中威风八面!神州大地定能在威风锣鼓的铿锵鼓声中气吞寰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