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80后的情感(80后青春已成怀念)

2022年,年龄最大的80后已经42岁,最小的也33岁了终于,我们和这个时代,开始显得格格不入刚工作那些年,同事们叫我小W、外出逛街购物店家叫我小伙子、小同学现在,同事们称呼我为W哥,出去理发、购物,商家开始管我叫大哥,少部分可爱的00后叫我叔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致敬80后的情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致敬80后的情感(80后青春已成怀念)

致敬80后的情感

2022年,年龄最大的80后已经42岁,最小的也33岁了。终于,我们和这个时代,开始显得格格不入。刚工作那些年,同事们叫我小W、外出逛街购物店家叫我小伙子、小同学。现在,同事们称呼我为W哥,出去理发、购物,商家开始管我叫大哥,少部分可爱的00后叫我叔叔。

曾经被拿出来当做一种社会现象批判、评论、表扬、研究的八零后,还是老了。甚至在职场上、社会上玩起了消失。

青春已成怀念,年轻正在走远;

人生已过一半,夫妻早已厌倦;

父母渐行渐远,孩子不听使唤;

健康频频发难,随时走到终点。

波澜壮阔成过往,人生只剩后半场。

像我这种普普通通的80后年轻人,老家在一个小城甚至小镇、村庄,家里没门路,父母无资本。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然后毕业、找工作,挣钱、结婚、养家。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曾经一度天真地以为,只要勤勤恳恳努力奋斗,生活自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毕业后我们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故乡、故土,辞别了长辈、亲人,踏上了异乡开始打拼。

时至今日,如果硬说自己混得不好,可能显得太过矫情。但是好与不好这件事,要看你的参照物是啥,要看你追求的是什么。至少以目前的社会眼光和标准来看,如果不是211或者985大学毕业、不是研究生学历,普普通通的本科生在大城市想要摆脱自己固有的阶级层面,仍然十分艰难。我们的奋斗原动力与奋斗过程,无非就是:老家没门路,更没有足够的岗位,只好出来碰运气,经过多年拼搏,在大城市勉强活成个人样儿,也有可能并不太像个人样儿。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父母不能成为我们奋斗路上的支持者,甚至偶尔还会因为他们那一代人固有的成见或弱点而拖我们的后腿。或许平凡的80后们真正的难处,不是家里无法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而是没有人为他们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引。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去选择,而这种不成熟的选择往往注定了后续更多的频繁选择、无用的选择。

至少我这个不成熟的小圈子周边,身边的所有在外打拼的人,他们从事的行业、来自的省份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共识,那就是:他们自认为在异乡拼了这么多年,远远不如那些同样成绩、能力、年纪但是毕业之后就回到了老家的人。

回了老家,考上公务员或事业编,最不济也是去学校做老师,或者托家里的关系找一个当地比较不错的单位。日子平稳、无忧,工资不见得有我们高,但是人家的可支配收入、幸福感,绝对赶超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人。我身边的同学同事,无一例外地都认为留在老家的同学生活得更好,他们那个是生活,我们这个充其量叫活着。

有时候,老家的同学来我们这出差,我是真心想见他们,又不好意思见他们。时隔多年,自己还是两手空空,他们在老家却日益稳固。彼年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算了,还是找借口不见了吧。见了面,大家都尴尬。不知不觉间,我们似乎活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再说了,见面后,又能聊啥呢?学生时代的情谊,是最纯真的情谊,但是那也仅仅停留在上学的那几年,同学之间对彼此的认识,也都停留在最美好的时间。毕业后各奔东西,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经历、人生走向,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见面后,能聊的,也就只有曾经的往事,然后就只能尴尬地喝酒、发呆。除了最亲密的几个寝室兄弟之外,其他同学,真可以用相见不如怀念来形容。

人到了四十,也就进入了人生的下半场。面对一茬一茬的95后、00后逐渐步入职场,就算你再争强好胜,再业务出众,也不得不承认,40岁的你真的不再年轻了。他们面对工作的压力,可以彻夜狂欢,彻底释放,第二天仍然精神抖擞,而我们只能选择默默承受,默默化解,身体已经不允许我们通过消耗它去释放压力了。

面对工作上的不公待遇,年轻人可以在一气之下和老板硬抗,甚至把辞职书拍到老板的脸上,一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做派。而我们这一代人面对房贷、车贷、老婆孩子,即便有一肚子的牢骚和国粹,嘴里还得说着:好的,现在就去办。

面对酒局,他们可以选择喝,也可以不给老板或者客户的面子。他们从来不妥协于规矩,他们自己的规矩就是规矩。即便迫于压力喝醉了,睡上一宿就能精神百倍。而对于40岁的人来说,醉一次,等于大病一次。所以,80后的人,甚至连喝酒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渐渐厌倦了酒局,厌倦了各种场合,更多情况下选择了自己独酌几杯,抒发心中的不快。

生活所迫,我们学会了妥协、学会了独自承受、学会了打掉牙齿自己吞、学会了受伤的时候不出声,一个人默默疗伤、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学会了伪装,甚至学会了说谎话,对自己、对亲人,甚至对自己说谎话。

大部分像我们这样的人,在大城市里,没有熟人、没有朋友、没有邻居、没有什么社交、更没有根基,有的只是同事、同学、老乡。时至今日,还有很多80后,没有伴侣,没有子女,没有家庭。是他们不渴望爱情、不喜欢孩子、不眷恋家庭吗,都不是。

远离故乡,过着和老家差不多的生活水准,图的是啥呢?或许也只剩下“自由”了。尤其是我这样的人,目前还没有孩子,父母身体都还健康,有自己的退休金。我们夫妻二人,过好自己的日子,也就算是不错了。

这也就导致了我和同龄人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我不抽烟、不玩游戏、没车、没孩子。他们的话题,我都参与不了,偶尔看点时事新闻想给大家解读一下、分享一下,他们还觉得你是一个另类。

我喜欢文学、历史、阅读,他们也看不上。毕竟这个社会大部分人都受“读书无用论”所左右。而且自媒体时代了,谁还看那种大部头的作品,都去看短视频、利用什么碎片时间了。

我偶尔喝点小酒,写点打油诗,他们觉得我文青。总之,我与这个时代和同龄人格格不入。曾经有共同话题的寝室兄弟们,也都被社会的风霜和人际交往打磨掉了棱角,开始为金钱而活着。

人人都得为钱活着,我也为钱活着,但是总得有点追求不是,否则,你的满腹牢骚、哀怨、喜悦、耕耘,从何说起,又向谁诉说呢?或许80后的大多数,就是这样拧巴、纠结的过完这一辈子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