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离青料瓷器鉴定方法(苏麻离青料青花瓷器研究日记)

苏麻离青料来源初探:苏麻离青,元青花的创世之举

明万历十七年,嘉靖进士王世懋写了一本叫《窥天外乘》的书,第一次提出了苏麻离青的概念:“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內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万历十九年高濂《尊生余笺》也有“宣窑之青乃苏渤泥青”的记载。受历史条件限制,古人对苏麻离青的认识,仅限制在明代永宣时期。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不断进步,对古瓷器的认识也是如此,尤其是近几十年的一些考古新发现,古瓷研究的新成果,让我们更加接近古瓷器发展的历史原貌。50年代前,世界不知有元青花,60年代前,中国人不知有元青花,70年代前,中国考古界开始有元青花的概念但又不识元青花,90年代收藏界开始研究元青花,但概念混乱、真正能称为大师级的代表人物是部分体制内的专家,领军人物为南张北耿,同时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民间藏家,其代表人物非马未都莫属,2000年以后,出现一批国宝帮,他们将当代的低劣仿品当真品,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理念去自欺欺人,把部分涉世不深的藏家引入歧途,仍有一些民间藏家不为所动,认真读书研究,苦苦求索元青花的真相,成为藏界的一股正能量,这就是一个元青花曲折的认识过程。至正型元青花使用的就是苏麻离青,古籍记载苏麻离青晕散不收,需要同国产青料混合使用。解析苏麻离青,是本人研究的主题,后面将有大部分章节论述和比较,这里只是一个点题。苏麻离青料元青花的创烧,将中国的青花瓷器推向了世界瓷器之巅。苏麻离青料烧出的青花艳丽、幽蓝、沉稳、静谧、宝石蓝般的金属光泽含蓄内隐、大气而不张扬,迎合了贵族们的审美情趣,让王公贵族们为之倾倒,并迅速被社会接受。

苏麻离青料瓷器鉴定方法(苏麻离青料青花瓷器研究日记)(1)

成熟期的苏麻离青料元青花大罐(至正型元青花)

苏麻离青料元青花的发色根据配比不同,烧造时的窑温不同,个体会有色差,但是蓝中泛紫的这一特性始终贯穿如一,在强光下更甚。对这一现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苏麻离青含锰量高,烧造出的青花蓝中泛紫。另一种说法完全相反,认为苏麻离青含锰量低,是造成青花蓝中泛紫的原因。这种截然不同,互为矛盾的说法正是反应出现在元青花研究上的混乱,作为收藏、鉴赏家,只要你不是去做假仿造,完全可以忽略这种混乱。需要提醒大家,这种蓝中泛紫的特征,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因为当代的瓷器造价者,早就把这一特征仿造得十分到位了。

苏麻离青料瓷器鉴定方法(苏麻离青料青花瓷器研究日记)(2)

成熟期的元青花发色

(创作不易,如果此文对藏友有所帮助,烦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