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乡村生活的诗句(诗词里那些熟悉而亲切的乡村生活场景)

以前只听说过“为情所困”,可惜未有亲切体会,这两年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番,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有哪些关于乡村生活的诗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哪些关于乡村生活的诗句(诗词里那些熟悉而亲切的乡村生活场景)

有哪些关于乡村生活的诗句

以前只听说过“为情所困”,可惜未有亲切体会,这两年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番。

什么情?疫情!

为疫情所困,清明节回乡祭祖的计划又泡汤了。

相信每一个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无论您是刚出来几年的年轻小伙,还是已经离别故乡几十年的耄耋老人,对于少时故乡的生活都会念念不忘,甚至离乡弥久,其情弥深。

下面撷几首充满乡村生活气息的诗词,聊以慰藉未能回归的遗憾,假如您也是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异乡他客,相信读起来也会倍感亲切。

先感受一下乡村小朋友们的生活情趣吧。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每读这首诗,都会想起小时候爷爷教我们做风筝的情景。

现在大人给孩子买玩具,叫不计成本;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叫不用成本。

比如这风筝,现在动辄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个。想起我们小时候在农村放风筝,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材料就是到生产队要点旧报纸,再把家里破旧的竹笠拆了,取出里面的竹蔑,用不舍得吃的米粥煮烂当浆糊,这一剪一裁一糊一弄,一个风筝就飞起来了。由于是DIY,所以每次飞起来都特别开心,如果飞得比别的小朋友高,特有成就感。后来帮自己的孩子花上百元买的风筝,飞得再高,也飞不出那种感觉。

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

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记得小时候特别羡慕那些家里养牛的小孩,骑在牛背上大摇大摆经过村前,是多么的威风潇洒。那时候能骑上黄牛,就像现在的富二代能坐上宝马;能骑上水牛,就像现在的官二代能坐上奔驰。

我们那时候不管牧童不牧童,都吹笛子,只不过我们的“笛子”,也是亲手做的,找一段小竹子,把一端削成斜口,再切开一点小缝,插上一片竹叶当簧片,就响起来了!虽然这“笛子”吹不出什么调子,但也特别开心,其实那时候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调子。

除了用竹做“笛子”,还用泥巴做“乐器”,我们家乡叫“唏胡”,就是用泥巴捏成中空的小鸡蛋状,上下各开一个小孔,晒干后吹起来“胡……胡……”声特响。后来到了城里听音乐会,看到那吹埙的,还说是什么出土文物,不就是我们手捏的“唏胡”么?

牧童

唐·吕洞宾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相信每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哪怕自己没放过牛,也看过别人放牛。

放牛娃的生活是辛苦的,但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辛苦了一天,吃饱晚饭,跟小朋友一起,躺在地上看着天上的星星眨眼睛,望着月亮躲到云层里,有的说月亮去加油了,有的说月亮去外婆家了,这时无疑是一天中最放松最开心的一刻。

江南

汉·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两千年前的古诗,简直就是我们小时候乡村孩子生活的写照。

那时候使用化肥农药还不多,田间地头,随处可以见到有鱼儿在戏水。小孩放学归来,经常会在半路卷起裤腿下去捉鱼:快来!这边有一条、那边有一条、这边又有一条……多么快活的童年生活啊!尽管每次弄了一身泥,回家挨母亲大人一顿骂,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七绝·咏蛙

现代·湖南诗人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小时候在农村,捉青蛙是最常干的事情。因为那时候生活困难,一年当中除了几次过大节,平时根本不知道“肉”为何物,萝卜咸菜都要小口小口咬着就粥吃,因此要改善生活,除了抓鱼就是捉青蛙了。

这位湖南九岁的小朋友却不简单!我们看到池塘边树荫下有只青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捉来改善生活,他呢?他看到的可是一只具王者之风、志在雄霸天下的猛虎!自古以来,能成就帝业的人,从小就是跟凡人不一样。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除了捕鱼捉青蛙,抓蜻蜓也是每个农村小孩最喜欢做的事情。当你看到一只蜻蜓飞累了,停在荷叶或者树枝上歇息,这时你不敢发出半点脚步声,慢慢地、慢慢地从后面靠近它,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蜻蜓的尾巴,哇!抓到了!多么开心的一刻啊!

抓到了蜻蜓,把翅膀剪掉,让它飞不起来,然后到卫生站跟医生叔叔要个针盒,把蜻蜓养起来。用什么来喂养它呢?相信现在玩现代玩具的孩子,哪怕是农村的小朋友都不懂,只有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孩才知道:用青苔。

所以抓完蜻蜓,接着就是去采青苔来喂它,青苔长在哪呢?在阴凉潮湿的屋前屋后角落里,青苔长什么样子呢?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实这渺小得比不起眼的小草还不起眼的青苔,不正是农村小孩的真实写照吗?他们没有城里的小朋友那么幸运,投生在阳光普照的大城市里,但是他们也有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在那太阳照不到的角落里,他们顽强地成长,默默地追求,希望有朝一日,也学那城里的“牡丹”出人头地。

好啦,感受完小朋友们的乐趣,再看看大人们的生活吧。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幅最标准的农村生活情景图,现代的都市人是永远体会不到这乐趣的。

农村人是最淳朴的、最热情的、最好客的,也是最大方豪爽的,我们小时候虽然生活困难,但哪家哪户但凡有点什么好吃的,都会招呼左邻右舍一起来享用,大家不分彼此,亲如一家,小孩子边吃边玩,大人们边吃边聊聊农事,侃侃家常,临别了还不忘记吩咐一句:俺家酿了一坛菊花酒,记得重阳节过来一起喝两杯哦!

当然了,农村生活除了快乐开心,无非就是两个字:辛苦!

一颗种子,从播种、插秧、除草、收割,到最后变成城里人碗里的米饭,不知要经过多少辛劳,城里人是体会不到的。

我们就从插秧说起吧: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这是一个标准农民家庭劳作场景的写照,整诗把一家人插秧时的分工配合写得多么生动真实。

每当读到“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总会想起我那勤劳的老父亲干起农活便废寝忘食的经历(渠:他)。

而读到这句“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就会想起小时候,赶着鸭鹅到插好不久的稻田时,被民兵叔叔赶着跑的情景,因为“秧根未牢”时,“鹅儿与雏鸭”会把秧苗搞坏的。

看来杨万里除了对荷花颇有研究,对农村生活也是十分熟悉的。

你也别以为农民伯伯只会低头苦干单调的农活,其实用心观察体会,这农活里面也是暗蕴着无穷的智慧的。

还是以这插秧为例吧:

插秧诗

五代·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

退步原来是向前。

只有亲自插过秧的人才知道,这插秧活是很辛苦的,因为要猫着腰低着头,不用半天功夫,从脖子到腰到腿就会酸痛得要命。

我们小时候农忙去帮忙插秧,插不到一会功夫,就忍不住要把头抬起伸伸懒腰,这时就会被大人骂偷懒。

低着头插秧时,在水里就能见到头上的天空,所以说“低头便见水中天”。

另外割稻是往前走的,插秧是往后退的。插秧时你如果总是在别人前头,那说明你的速度不如别人。所以说“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诗的作者布袋和尚是五代时浙江的一个高僧,身体肥胖,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人称笑口和尚,我们中国弥勒佛的形象就是他的化身。

布袋和尚从农夫插秧的过程中悟出了人生的两个哲理:

第一、做人要学会低头,也就是不能总是狂傲自大,有时学会低头,天地就是你的。

第二、做人要学会以退为进,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句“六根清净方为稻”却是一语双关,一是表示用心才能把稻子种好,二来“稻”“道”谐音,心清净了,才能悟出道来。

好啦,插好了秧,等秧苗长到一定程度,就要除草了,专业叫“田间除草”。

悯农二首之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想起我们小时候在农村,那真正的叫做吃不饱穿不暖,有点什么东西都是抢着吃。现在的小孩可好,都是大人追着吃逼着吃的。

所以这首《悯农》用现代小孩的生活来演绎就是:农民伯伯干得那么辛苦,没想到餐桌上的孩子,每一粒都吃得那么辛苦。

记得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有一位女教授点评这首《悯农》时,说它有问题,说什么“日当午”时不能“锄禾”,不然会把禾晒死。

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她不知道这“锄禾”其实是“帮禾锄草”的意思,哪个农民会傻傻地去把禾苗锄掉?!

锄草就必须在太阳猛晒的时候,这样才能把锄出来的草给晒死,如果是阴雨天,锄出来的草是会重新长起来的,锄了也白锄!

当然也是有情可原,这位女教授是在城里长大的,人家也不是农学院的教授,但你也不能有朝得志语无伦次啊!

一个农村人最开心的事情无非就两个:第一是看到家里的孩子在慢慢长大;第二是看到地里的庄稼在快快成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没想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老将军,竟然也有闲情逸致写出乡村气息如此浓厚的词作。

每当读这首辛词,脑海里就浮现出小时候的某个晚上,跟爷爷、父亲,还有叔叔一家人坐在家门口乘凉,远处传来声声的蛙声,一家人其乐融融,大人们语里话间充满着喜悦和期待:

“看来今年的水稻长势不错,都开始开花抽穗了!”

“是啊!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好啦!终于等到收获的季节,然而……

悯农二首之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不是吧?是的!真的是这样!

这首诗真的是我们小时候境遇的真实写照,别以为丰收了就能填饱肚子!

农民们每次高高兴兴割完水稻,生产队必须筛选出颗大粒满的一等粮去交公粮,交完公粮剩下的次等粮才能分到农户手中,而每家分到的粮食,充其量只够吃两三个月,跟着便到了青黄不接的时节,几乎每家每户都在饿肚子等着下一季的收成。

城里的人们是体验不到这种生活的。

好啦!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日子好过了,就不要再忆苦思甜啦!

乡村的生活总是那么令人流连忘返,聊起来就没完没了。

今天就先聊这么多啦,又该去排队测核酸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