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尚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电视剧《天道》是由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讲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间的爱情故事,由王志文、左小青领衔主演。

其实豆豆在些芮小丹和丁元英这两个角色,为了生动具体把人物形象立体起来,尤其情感世界和现实世界两个文明交替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很多人“孝顺”仅仅只是别人眼中的孝顺,根本不清楚爱的含义和真谛,讲真,芮小丹对于父亲从不理解、埋怨,到理解,并且和父亲沟通,其实她的这种包容和宽恕,是一个为人子很难做到的事情。

父母尚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1)

其实芮小丹原生家庭因为离婚,她自己从小一个人独立生长,按照常规思维,不可能同时拥有独立人格和鲜明性格,因为原生家庭给予的爱不够,很容易性格缺陷和自闭,为什么芮小丹仍然那么优秀;是因为她自己懂得感恩,懂得为爱负责,从优秀到卓越,从卓越到对生活舍离,她知道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为自己,更多是为人民。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亡,人生只剩归途。

记得小学课本,很多简短的小故事,很清楚表达了我们和父母的关系,老虎妈妈告诉小老虎,你一定要学会自力更生,因为老虎妈妈会老,会死。妈妈始终只能陪你人生一段旅程,剩下所有的路都要你一步一步走完。

父母尚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2)

父母没有责任非得为我们奉献什么?我们大可不必埋怨这呀,那呀,记得我的出生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精神,因为计划生育是国策的那个年代,超生意味着高额的罚款,以及强制人流的措施,在生完我三个姐姐之后,母亲铤而走险要生第四个孩子,其实母亲完全是从奔波劳碌中生下的我,而且她要遭受的伤害不仅来源于外界,更多是内心。

直到父母离世,我们才能知道一个事实,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幸福,不是社会幸福,也不是这个世界充满爱,而是有人负重前行;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他们经历了什么,因为我们从来都不问,而且我们认为这一切,都那么理所应当。

父母尚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3)

家作为我们精神家园和情感寄托,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即使是丁元英,也许他和家人无法生活在一起,但不妨碍他爱这个家,爱他的父母,也许我们并不理解,或许颠覆我们的认知。

丁元英“私募基金”事件之后,他并没有回家,而是让妹妹拿了些钱回家,因为丁元英很清楚世俗的幸福是陪伴,但是他做不到,因为生存观念以及这么多年的生活习惯,乃至巨大的文化属性落差,他已经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连简单的“陪伴”也成为一种奢侈。

丁元英把家庭亲人之间的关系看得很纯粹,是一种区别利益关系的情感,是另一种纯粹的“利益关系”,他很清楚,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请转身离开,因为转角遇到爱,他对家庭的包容和理解,已经上升到文化层次,他清楚得知道强弱是变化的;也知道自己的成功其实只不过是这种弱培养出来的必然,但是吃水不忘初心;他对父母就是一个态度,给好心不给好脸。

父母尚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4)

很多人对于丁元英“拔管子”以及孩子和父母关系认知逻辑不理解,更倾向道德绑架下的“好面子”行为,事实落在我们自己头上,做法也许比丁元英更极端,久病窗前无孝子,孝子孝的是心,不是面子和名声。丁元英很清楚,父亲要的是一个独立的人格和体面的告别仪式,而不是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植物人”。

现实中对于“安乐死”仅仅是讨论,但是在一个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都特别强的国度,本身这个讨论就是有原罪的。

世俗眼光看丁元英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殊不知丁元英也是我本将清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落寞,丁元英不需要人懂,他只需要说服自己就可以,丁元英内心的强大和心力的修炼,是苦难和挫折一步一步塑造出来的结果。

父母尚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5)

只有自己当父母才知父母对于我们的馈赠,不仅仅生命那么简单,只有我们为人父母,我们才能理解父母对于我们培养付出的代价,是父母的青春,是父母的心血,也是父母的生命,父母拼了命地给我们最好,而我们“视而不见”。

就好比我们想把全世界都给孩子,孩子也会因为没有漂亮裙子和好吃的朱古力而埋怨自己父母和别人父母的差异,甚至同学名牌服装和高档轿车和自家“一无所有”鲜明对比。

我们也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我们也为此做了无数努力,可是这些孩子都看不到,但父爱和母爱就是这样,因为看不到所以真实,因为看不到所以意义非凡。

孝顺并不是一个可以消遣的话题,但人性就是这么丑陋,别人的孝顺是通过贬抑别人的生活来获得的满足,在农村很明显,这种优越感就是这么建立的,没有人听你的情感故事,更多的仅仅是我比你过得好一点,以及父母活得更久一点来标榜自己的德行,所以只能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留给我们的时间看起来多,用起来少,有了家庭的我们,很容易忽略父母;父母两个人还好,如果有一个先行走完人生,另一个人是不好过的,是一种孤独,与有几个子女没有关系,是一种除了老伴能给全世界都给不了的“陪伴”。

父母尚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6)

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人伦道德建设,而是一种本能,我们要深刻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人生的意义就在生死之间,在路上,父母在路上,我们亦是;我们的孩子亦是,很客观的说,我们的价值归属感是父母给的,孩子的价值归属感是我们给的,我们怎么对待父母,孩子怎么对待我们。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家在心中,有一种乡愁就是想吃母亲做的清淡美味,想听父母的絮絮叨叨,更喜欢父母对于我们谆谆教诲,不是一定有多客观公正第三方,因为除了我们自己,就剩父母会义无反顾的这样去爱你。

父母是我们情感寄托,精神家园、温柔港湾。每当快崩溃的时候,和父母聊聊家常,跟母亲在一起吃饭,多困难的事都不是事,父母只有一个,亲情亦是,珍惜眼前爱你的她们,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最疼爱的人弄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