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有这么十全十美的老师(真水无香大道至简)

“庖丁”人们常用“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说明他们在技能上有极高的境界听过于老师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将于老师比喻为“庖丁”,绝非言过其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可能有这么十全十美的老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可能有这么十全十美的老师(真水无香大道至简)

不可能有这么十全十美的老师

“庖丁”

人们常用“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说明他们在技能上有极高的境界。听过于老师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将于老师比喻为“庖丁”,绝非言过其实。

于老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几十年,不论是在何地上课,他从来不提前与学生见面,也不给学生作安排,随机安排一个班立马就上课。在我们这里,他同样如此。课堂上,他的幽默,他的认真,他的真诚,他的轻松,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并带领孩子们走进语文大教育的广阔天地。

李振村《致于永正》中有这样几句话:“有时,你像魔术大师一样机智,让语文课充满了神奇;有时,你像相声演员一样幽默,让课堂上欢乐流溢;有时,你像执著的矿工,努力开掘着孩子们智慧的宝藏;有时,你俨然就是一个孩子,与学生手拉手唱歌、跳舞、做游戏……”

“教科书”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整本书共68篇。其中有一篇文章叫《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应该成为一本好的关于‘人’的教科书,而且这本教科书需要精美的‘装帧’——老师的仪表,老师的气质,老师的精神状态,使学生一拿到这本教科书就被它吸引;丰富的内容让书产生厚重感,使学生读这本书时觉得有味道,具有可读性;更需要以爱为主题,让师生之间充满温馨。”

于老师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这本书”光有知识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学的艺术——对学生的理解、赞赏、鼓励,需要对学生、对教育事业满腔的爱。这次上习作课时,一个孩子的文具盒被前面的同学碰到了地上,于老师弯腰给学生拾了起来。递给学生作业本,于老师都是用双手。课后,我与学生座谈,孩子们说:“于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话虽然朴素,道理却值得我们反思。(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