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

半熟芝士为大家所熟知,好利来绝对功不可没。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好吃~

半熟芝士是在20世纪末在日本初现雏形的,是由日本大师中山满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在红遍日本、台湾、香港等地区后,好利来把它引进了内陆,结果一举成名。

嘻子在网上看到很多食谱在制作半熟芝士时,方法和轻芝士的一样。其实来自中山满男老师的正宗做法是不同的,其中制作蛋黄糊时,采用的是卡仕达酱的制作方法,筛入的粉类更少。用这种方法会让蛋糕拥有像半熟一样更加湿润的口感,比轻芝士还要润,所以叫半熟芝士,这也是和轻芝士的最大区别。

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嘻子也采用了卡仕达酱的制作方法来做蛋黄糊。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1)

没有好利来那种半熟芝士的模具,如果是自己吃,就用活底的圆蛋糕模具,把模具的底作为底托也没有任何问题。我就是这样做的:)

如果想送人,那就需要饼底了。饼底就是普通的戚风蛋糕卷,想做饼底的可以参考我的食谱:超火爆网红甜品雪域小贝 一口气教你8种口味 款款好吃到爆

简简单单,并不复杂的步骤,还好吃,所以,小伙伴们还等什么,赶快来试做吧!

配料奉上。

⭕半熟芝士

奶油奶酪 250克

牛奶 125克

黄油 30克

细砂糖 15克

蛋黄 45克

淡奶油 20克-

低筋面粉 7克

玉米淀粉 6克

蛋白 80克

细砂糖 35克

柠檬汁 几滴

⭕装饰:自制镜面果胶(可不用)

蜂蜜 16克

水 4克

步骤奉上。

1,分离蛋清蛋黄,分离好的蛋清放冰箱冷藏。

2,模具内铺上油纸备用。

油纸如果不贴合可在模具内抹少量植物油再铺油纸。油纸尽量不要高出模具,太高会妨碍后期烤的过程中观察上色情况。

3,奶油奶酪隔水软化至丝滑状态。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2)

4,蛋黄里加入砂糖,搅打至发白。筛入低筋面粉和玉米淀粉,搅拌均匀。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3)

5,牛奶、淡奶油、黄油放进奶锅里。加热到黄油融化的温热状态。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4)

6,分次倒入蛋黄糊中,边倒边搅拌。每一次都要充分融合后再倒。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5)

7,过筛得到十分细腻的蛋黄糊。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6)

8,倒入小锅中,开小火熬煮,边煮边用蛋抽不停快速搅拌。

一旦发现有结块现象,马上离火,加大力度快速搅拌,直到小结块儿消失。

9,熬煮到较粘稠状态,有点像浓稠酸奶,蛋抽划过有纹路,但会很快消失的状态,离火。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7)

⭐不要煮到完全成为卡仕达酱那种,那样就过于粘稠了,不利于和蛋白混合,也容易使蛋糕表面开裂。

10,趁热放入奶油奶酪,搅拌均匀成蛋黄奶酪糊。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8)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9)

11,在蛋白中滴入几滴柠檬汁,分三次加入砂糖,打发蛋白至湿性发泡。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10)

⭐加糖时机是:第一次是打发到出现大气泡加糖;第二次是打发到大气泡变细腻小气泡加糖;第三次是出现纹路时加糖。

⭐湿性发泡是打蛋头呈较长的大弯钩,像鸟嘴;中性发泡是较短的小弯钩;干性发泡是短小直立的尖角,没有弯度。

12,先重新搅拌下蛋黄奶酪糊。再放入1/3蛋白。翻拌均匀。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11)

13,然后将蛋黄蛋白糊倒回到剩下的蛋白中,翻拌均匀。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12)

14,倒入模具,震三下,用牙签捅破表面气泡。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13)

15,水浴法烘烤。模具放在一个大点的烤盘里,放入提前20分钟160度预热好的烤箱倒数第二层。然后在烤箱最下层放另一个烤盘,注入60度热水。烤箱160度20分钟,转130度40分钟。烘烤结束后,关烤箱继续让蛋糕在烤箱里放置30分钟。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14)

温度要根据自己家烤箱脾气来定哦,这个温度只是个参考。

16,拿出后刷镜面果胶。蜂蜜和水微博加热10秒,搅拌至完全融合均匀即成镜面果胶。放冰箱冷藏3-4小时,冷食最佳哦。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15)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16)

刷了镜面果胶后,颜色完全不一样了。

半熟芝士的最佳吃法(日本大师教你做正宗半熟芝士)(17)

好啦,就是这样啦,我是张嘻子。我承诺——

这里的每一个配方都是我亲自做过的,每一幅图片都是我自己拍摄的,每一篇食谱都是我亲自撰写的。

为了美好的食物,我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如果你们看着觉得还不错,就请“关注”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