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教育启蒙书(古代启蒙教育的课本蒙求)

前几天整理书房,翻出一本蒙尘已久的书。拂去灰尘,竟然还是一本很新的书,似乎是从来不曾有人翻阅过。我看着封面的“蒙求”二字,不禁哑然失笑,这是小时候妈妈买的呢,对于小孩子来说,《蒙求》的确不如《故事会》好看。

《蒙求》其实是古代启蒙教育的课本,为唐朝李瀚所撰。书中采用四言韵文,天文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社会百科,无所不包,被称为“小百科”。全书大约搜集了600个故事,上至远古传说,下至隋唐两代,一句话一个故事,而每句话又仅有四个字,因而言简意赅,概括力极强又形象逼真,文字比较浅显,宜于儿童诵读。

古时候的教育启蒙书(古代启蒙教育的课本蒙求)(1)

《蒙求》中有一些故事是我们很熟悉的。

“孔明卧龙 ”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因为有大才隐居隆中乡下,被人赞为“卧龙”。

“季布一诺”是说三国的季布将军为人极为守信,时人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可谓一诺千金。

“广客蛇影”,晋朝的乐广宴客时,一位客人杯弓蛇影,还因此生了病,后来才知是一场乌龙。

“吕望非熊”,吕望即姜子牙,吕望胸怀大志,才能出众,想投奔周文王无门。而周文王在一次出猎之前占了一卦,卦辞上说“所获非虎非熊,所获霸王之佐”。周文王便遇见了吕望,成就了大业。

“匡衡凿壁”,著名的勤学故事,就是“凿壁偷光”。说匡衡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买不起灯油,只好偷偷在邻居的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着洞中射出的光亮发读书。可是我每每读到这个故事都有点疑问:古时候不是地广人稀么?难道也像现代一样一家挨着一家,连墙壁都共用?再说了,光线如此昏暗,就不得近视吗?这让我想起古代书生近视眼的小笑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吹灯烧破嘴唇皮”,哈哈,不知匡衡是否如此?

对于我等文史小白来说,《蒙求》中大部分的故事及任务都是不熟识的。有许多是东汉和两晋的名人轶事。

晋朝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朝代,政权混乱,文化多元,民族大融合的大环境下,天才名人如过江之鲫,群星璀璨,争曜日月。

古时候的教育启蒙书(古代启蒙教育的课本蒙求)(2)

“阮籍青眼”说的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事。说阮籍纵酒谈玄,不拘礼教,他看人喜用青眼,白眼。对不顺眼的人毫不客气地施以白眼。据说,嵇康的哥哥嵇喜就曾遭遇过阮籍的白眼以对;而嵇康携琴带酒前往,阮籍就一见如故,极为高兴,于是青眼有加(咋有莫名的喜感呢)。

“阮孚蜡屐”,阮孚也是晋朝人,乃太守之子,元帝时曾担任过官职,但他从不把政务放在心上,整日蓬头散发,过着饮酒放纵的日子,并曾用金貂换酒喝,因此常被检举,而皇帝却并不在意。阮孚喜欢木屐,一次有人拜访他,正好碰到他正在给木屐涂蜡,并叹息道:“不知道这辈子要穿多少木屐呢”,说时神情愉悦舒畅。

晋朝的风气可见一斑:不以道义为重,旷达放逸,远迈不群

另一些故事颇有趣味

古时候的教育启蒙书(古代启蒙教育的课本蒙求)(3)

“王述忿狷”王述乃晋朝太原人,时任刺史,中书令等职。王述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但脾气大,性子急,经常因为做事不顺而生气,有时气得连饭都不吃。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夹,鸡蛋滑溜溜夹不住,反复几次后,他气得把鸡蛋扔地上,用脚踩,又没踩着,于是狂怒着拾起鸡蛋,塞入口中,恶狠狠地嚼碎,又啐到地上,用脚踩得稀烂踩才罢(鸡蛋又何其冤哉)

“王思怒蝇”,王思也是一个急性子,他是三国时魏国人。王思文采很好,写文章引经据典,挥洒自如。但有一个毛病,写文时不能有任何人或事打扰他。有一次他文思泉涌,马上伏案作书。此时正好有一只苍蝇在他面前飞来飞去,他再三驱逐,苍蝇仍上下飞舞,嗡嗡作响,最后竟神气得落在了他的笔尖上。他大怒之下将笔狠狠掷地,,并跺的稀巴碎才罢休。此仁兄可和王述拜一把子。

“符朗皂白”,说的是一个叫符朗的人,味觉特别敏锐,对吃过的每一道菜都能尝出放了什么调料,是哪里的特产。有一次会稽王想考考他,就专门令人做了一桌子好菜,让他辨别。据说他在吃烤鹅肉时,连鹅的每一个部位所生羽毛是黑是白都能辨别出来,让人检验,分毫不差。这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另类天才。

“陈雷胶漆”陈雷指的是东汉时的一对好友陈重和雷义。这两个人自幼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因此把友情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年少时,陈重被所在郡的太守推举为孝廉,陈重十数次想推让给雷义,太守没有答应;后来雷义被举为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便装疯卖傻。最后朝廷得知此事,便同时将二人请到朝廷做官了。乡邻赞曰:“胶漆虽坚,不如雷和陈”。汗!胶和漆也可以用来形容友谊!

信手翻了翻,略有所感,随记一篇。套用《蒙求》结尾的话“芟繁摭华,尔曹勉旃”。

意思是人生有限,书海无涯,所以要芟除繁杂,摭取精华。

我辈多努力吧,共勉。

这些典故你们熟悉吗,知道它们都出自哪里吗

古时候的教育启蒙书(古代启蒙教育的课本蒙求)(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