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

小编前言:最近非常火爆的《小别离》,表面上是关于学生升学、留学的描写,背后则隐藏着对80后父母生存压力的写照,影片的终极指向则是对中国教育的质问教育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1)

  • 年代错乱背后的三个典型中国家庭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小别离》,不但吸引了孩子们对青春岁月的回忆,更引起了很多人年轻父母、80后父母的共鸣: 方朵朵的妈妈和爸爸,面临着80后父母最典型的时代特征: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进入职场的这批父母,见证着中国社会一系列迅速的变化——房价上涨带来高额房贷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高校扩招引发升学竞争压力加大出国留学成为更多人的选择阶层固化越来越突出。 而关于这部电视剧对父母出生年代的设定,很明显存在编剧的有意错置。如果按照朵朵初升高,15岁。那么父母2000年生孩子,这一代父母应该主要是70后。编剧将面临中考压力的孩子与面对空前生存压力的80后父母,安排在一个家庭——本质上是为了凸显更多的社会问题,强化社会冲突,引发尽可能多的共鸣。

忽略年代设置的错乱,这些正在我们生活中上演的情节,和在父母生活中真实地发生过的故事,都让人想起自己的青春,那些欢乐,那些别离。 三个面临中考的学生,三个不同的家庭。方朵朵,爸爸是三甲医院医生,妈妈是化妆品公司市场部经理,家里有房有车,吃喝不愁,典型的中产家庭设定。朵朵学习成绩不稳定,好的时候年级前五十,不好的时候跌出一百名,性格敏感,喜欢文学,平时喜欢背着家长写小说。妈妈对于朵朵分数的波动极为敏感,经常严厉地训斥朵朵。金琴琴,爸爸是出租车司机,靠着拆迁得了一套房,妈妈是社区医生。家里条件不宽裕,琴琴学习特别优秀,稳定在学校前十。不过琴琴妈妈经常嫌弃丈夫金志明不求上进,引发各种矛盾。 张小宇,调皮捣蛋,就是一学渣。爸爸张亮忠是个暴发户,娶了后妈,对小宇疏于管教导致孩子十分叛逆。无奈之下只能考虑将小宇送出国。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2)

这三个家庭,完全代表了中国的中产阶级工薪阶层土豪阶层。围绕着孩子的中考、出国展开了各自家长和孩子的“战斗”。 在我看来,这部剧的核心,中考也好,出国也罢,各位家长的争论与纠结,根源于对教育的重视,围绕着对教育的讨论。而这部剧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多的共鸣,在于对教育的终极追问教育能不能最终改变你的命运,改变你的阶层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3)

这句伴随着80后父母成长的鸡血标语,在现代中国还成立么?

  •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真实

朵朵是三个小孩中的核心着墨角色,她很贴合现在大部分中产阶级家庭里的子女的形象,强势老妈重视成绩,自认为正能量满满,温柔爸爸很好说话,充当和事佬角色。这个设定非常准确,中国家庭里面父母多是这种搭配。这一对父母真实地演绎了在现在这个时代,崇尚顺应天性培养的当代社会,《小别离》里所表现的“唯分数论”是绝对的主流。 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话,与我们当时中考前一模一样:“所谓一分一操场,一点都不夸张。差一分,你就可能被甩到几百、甚至几千名后面去了。”近二十年,分数至上丝毫不变。妈妈对朵朵说的话,对于分数的苛求和对于人生路线的想象和规划,跟主流的中国家长分毫不差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4)

其中有一个片段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朵朵对着父母大吼“我不过是分数机器”,房门外爸爸方圆和妈妈童文洁相互安慰默默擦泪。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5)

朵朵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错的文笔,没事写写小说,网上还拥有一众粉丝。妈妈因为她成绩下滑不允许她接着写。朵朵和高中部的学长聊文学去看望同学,被妈妈怀疑是早恋,又搜房间又监视。朵朵因为考了84.5就不能周末去游玩,非要爸爸改成85才可以去。琴琴年级考试次次前十名还会被妈妈唠叨。 如此种种,很残忍,却也很真实。当年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耳提面命分秒必争地为我们的中考高考“奋斗”着。 爸爸妈妈每天早上起来,先给自己打满鸡血,再给孩子打满鸡血,一起倒数这中考的日子,从早到晚的背单词、背课文、做卷子、改错题。 它真实地体现了每个现代中国家庭,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孩子和父母的艰辛、痛楚、奋斗,和其中少有的甜蜜。中产阶级的焦虑来自哪里? 可是很多人很反感:明明朵朵成绩不差为何要如此拼命?发展一门兴趣爱好怎么了,将来说不定可以当作家?很多人斥责剧里的爸爸妈妈,过着中产阶级优渥的生活,有房有车,光鲜亮丽,家庭幸福美满。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6)

我将其归根于父母本身的焦虑,归根于中产阶级的焦虑,归根于中产阶级没有幸福感和归属感。 然后,中产阶级的焦虑是什么?

  • 中产阶级的焦虑来自哪里

国内的中产阶级往往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令人尊敬的职业,但无法成为真正的富豪和权贵。他们拥有体面而舒适的生活,且安于这种生活,但却感受不到安全感,因为只要一点点波动或者外部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使他们或者他们的下一代失去中产阶级的地位。 说白了,就是想维护住中产阶级的地位。想让孩子能接着过中产的生活。我觉得的不只是中产阶级关心的问题,这是每个阶层都会关心的问题。工薪阶层想要上升,中产阶级想要稳固中产,土豪阶层想要孩子继续做土豪。对于物质生活的美好向往,人之常情。 那么问题来了,拿什么改变阶层或者守住阶层?文章开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教育。在应试教育决定一切的中国,孩子的教育是全家阶层上升的最大希望。 电视剧《小别离》中的状态,正是许多父母的心声:不愿让孩子出国,就只能逼着孩子在中考高考上血淋淋地拼刺刀。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7)

因为父母能够看得到的,逾越日益稳固的阶层差异的最大希望,就是通过教育实现孩子的“鲤鱼跃龙门”。 那教育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改变阶层么? 然而影片的回答,似乎是否定的。《小别离》中的三个家庭代表的三个阶层,看上去有说有笑还互帮互助,但是壁垒森严,这恰恰是社会分层的映射。先说琴琴,如果不是爸爸家里拆迁,金家根本不可能住进这样的中高档小区。琴琴学习优异,可以想见的未来,可能会考上清北复交,但是也只能进入小宇爸爸的公司做一名员工。爸爸腰病反复发作,住院可能会花掉家里的的大部分积蓄。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8)

再来说小宇,学习成绩很差,可是不妨碍是个富二代。家里随便办个party邀请的都是大人物。留学可以掩盖自己学渣的过去,回到国内继承爸爸的家业,底下领着一群清华北大毕业的员工,照样可以服众。这就是社会现实。最后说朵朵,成绩中游,考试考得好就可以进入重点高中,考不好就只能上普通高中。在这三个孩子中,她的未来反而是受成绩影响最大的。因此,童文洁虽然知道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看成绩,但她看到的现实就是如此:在严酷的教育制度下,分数竞争异常残酷,孩子的未来容不得有风险的尝试,她不希望孩子从这场竞争中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三个孩子站在这里,你就能看到他们的未来。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9)

很真实,很无奈。 就是在出国这件事上,琴琴的父母,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拼尽全力把孩子送出去,可连学费都付不起。就算出去了,可能也会因为经费所限,不能选择学费高昂的顶级大学。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很多时候是绝望的:它真实地告诉你,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教育,无法改变你的阶层,也不能改变你的命运。你的命运,在你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写好了。 当然我不是在否认后天的勤奋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可是,我能看到的多数依然无法从工薪阶级流向中产,这需要很好的运气和非同常人的付出。 所以,所谓中产阶级的焦虑,和对日益宽阔以至于无法逾越的阶层鸿沟的努力挣扎。与其说是中产阶级的焦虑,不如说是整个社会的焦虑。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10)

  • 80后父母的生活真相

《小别离》剧情的设定,父母的年龄推算应以70后为主,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贫穷,却在中国社会的迅速变化中迅速分层并看着阶层固化日益严重,但却是享受改革开放红利最显著的一代。房价基本不会成为70后的困扰,朵朵的爸爸妈妈也还在还着高额的房贷,但也会是幸福的烦恼,绝不会是剧中描述的这样怨声载道。这就是开篇提到的编剧设置的年代错乱——描写的是80后的生活,却有了2001年前出生的子女,要知道那时候80年的也才刚刚毕业。然而不论是70后还是80后,父母的“教育焦虑”是一样的,很大程度上都来自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中下层阶层相对于精英阶层来说,在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上,本身就处于劣势地位。加上高校扩招带来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部分名校对于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垄断,都加剧了父母对于教育的焦虑。80后本身就成长于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从小开始的成绩考试上的比拼,让他们感受到竞争的激烈和教育阶段的重要之后,对于孩子加压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11)

回到文章第一节提出的问题:中产阶级的焦虑来自哪里?来自疯狂上涨难以企及的房价带来的焦灼不安,来自社会上层对教育资源的垄断,更来自可能有钱都没有门路的无奈。更不用说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国家最好希望能够工作到永不退休。计划生育政策从只生一个到单独二孩,很有可能带来一对夫妻上要赡养四个老人,下要兼顾两个孩子,更不用说后面的孙辈。80后在享受目前四老照顾福利的同时,必然要面临史无前例的养老压力。 而这个时候我们再去看所谓中产阶级的焦虑,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剧中的两个80后父母。难道他们的人生不是中考高考一路拼杀过来的吗?海清为什么焦虑?她父母早逝,她的人生哲学就是自强不息才能换来好生活。时刻保持着对生活的警醒,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所以她才会这么要求朵朵,不时刻进步就会跌入下层阶级的警惕始终在她的脑海中存在。即使是现在已经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12)

琴琴的妈妈吴佳妮,拥有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求。她的父母是知青,家境平凡,对于眼下的普通生活非常不满意,她从不放弃,总是想为人生努力奋斗。当吴佳妮终于考取了医师执照,一家三口庆祝时,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儿,人无论在何时都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小别离父母吵架和好如初(小别离揭开80后父母典型生活)(13)

所以你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父母,会有基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么?你还会动辄指责为什么父母不能像黄磊一样让孩子快乐成长吗?因为他们的成长就不快乐。他们就没有学会什么叫做快乐。 而现实中生活中的80后父母,面临的是更加急剧分化的社会阶层。面对孩子严酷的教育体制,惨烈的竞争,疯狂上涨的房价——谁不想选择做一名优雅的中产阶级?谁想做所谓的中国式父母呢? 孩子们在竞争中中的成败很多时候决定于父母——他们深知这一点。很多人说,不要把你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你要知道,强加的理想背后是日益宽阔不可逾越的阶级差异。 所以,我们再看到父母时,也许不会再责怪他们的教育方法,指责他们的焦虑。因为,当你为人父母时,扪心自问一句:你会做一个怎样的父母?你会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吗?

后台回复“小别离”,即可得到百度网盘剧集资源

THE END

择校|升学|学区房|家庭教育

微信|校学居上海

一键查询对口学校及学校信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