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俄罗斯(悲情俄罗斯)

现在有太多的国人一提起俄罗斯,都推崇备至。俄罗斯给人的印象一是大,二是冷,三是硬,四是穷,五是“乌拉”。其实还有一样,那就是美。这个美不仅是指俄罗斯的美女多,还指俄罗斯的风景美、艺术美、建筑美……甚至人们还喜欢俄罗斯的暴力美学,它非常符合北极熊的处事风格。

但熟悉俄罗斯历史的人都知道,无论它如何美,这种美给人的感觉总是带有一种悲情色彩,这又是为什么呢?

活下去俄罗斯(悲情俄罗斯)(1)

01壹

笔者小时候是从世界地图上了解俄罗斯的,那时家里的墙壁上就挂着一幅地图,我没事的时候就盯着上面看。当时的感觉就是俄罗斯居然这么大,几乎相当于我国的两倍。从此以后,我就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接触的第一部俄罗斯文学是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那时懵懵懂懂的就觉得俄国社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悲情味道。后来又陆续读了很多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的著作,大部分都是悲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肖洛霍夫的史诗性巨著《静静的顿河》。我用了大半年时间才把整部书读完,当时我完全入迷了,我会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沉浮,一起伤心,一起流泪。

大了一点,我又迷上了俄罗斯的音乐。一直到现在,我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天鹅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俄罗斯音乐。俄罗斯歌曲经常使用手风琴伴奏,那曲调感觉就像是从西伯利亚刮过来的寒风,很是忧伤。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建筑和雕塑同样带有一种震撼的浪漫悲怆之美,几乎每一件艺术品都能讲出一段最沉郁的故事。

活下去俄罗斯(悲情俄罗斯)(2)

我们以著名的勒热夫战役纪念雕塑为例,雕像高约25米,由88吨特质青铜铸造,由600个部件组成。其主体是一位青铜战士,下面的半个身子化作鹤群——象征着牺牲的苏军战士,远远望去,就像是风吹的碎片,更有一种悲怆感。

想当年,在二战中爆发了残酷血腥的勒热夫战役,苏军死亡62万,受伤110多万,该战役又被称为“勒热夫绞肉机”。战后,为了纪念该战役,苏联建立了这座塑像。

在俄罗斯大地上,类似的极具艺术冲击力的作品还有很多。造成这种悲情之美的原因,也许是这里的风雪太过苦冷,严酷的环境塑造了俄罗斯民族天生沉静忧郁的性格;也许是这个民族在历史上那多舛的命运,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为其赋上了一层灰色的滤镜。

活下去俄罗斯(悲情俄罗斯)(3)

极地卫士纪念碑

02贰

俄罗斯人的祖先来源于古斯拉夫人,他们身材高大强壮,能忍受寒冷和饥饿。从公元1世纪开始,由于受到从欧洲南下的日耳曼人和从蒙古草原迁徙而至的匈奴人的冲击,古斯拉夫人被迫四处迁徙,并逐渐分裂为三个分支,其中东部的一支被称为东斯拉夫人,他们是今天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的共同祖先。

东斯拉夫人居住在东欧平原上,形成了许多部落。公元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一群来自北欧的瓦良格人,占领了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后来他们又沿着第聂伯河南下,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和拜占庭帝国联姻,接受东正教为罗斯国教。“罗斯受洗”使基辅罗斯具备了欧洲文明的特征,获得了一定的欧洲国际社会成员的身份。

北欧瓦良格人其实就是著名的维京人,以凶狠善战著称,在长达数百年的融合过程中,他们的这一传统也深深地植根于俄罗斯的基因里面。

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影响最大的是13世纪蒙古人的入侵。1237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陷基辅,基辅罗斯灭亡,金帐汗国建立,从此开始了蒙古鞑靼人对罗斯长达240余年的统治。

蒙古人的长期统治,深深地改变了俄罗斯人的历史走向和民族性格。当时的西欧已经开始进行文艺复兴,逐渐告别黑暗的中世纪。但东欧平原由于受到蒙古鞑靼人的蹂躏,人文主义的新风很难吹拂到这里。

并且由于蒙古人的专制传统、凶狠野蛮、扩张性和嗜土性也融入到俄罗斯人的血液里,致使后来的欧洲人评价俄罗斯人:剥开一个俄罗斯人的皮囊,里面都是一个鞑靼人。

活下去俄罗斯(悲情俄罗斯)(4)

03叁

俄罗斯帝国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当初只是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东北罗斯的一个封建小邦,领土只限于莫斯科和周围地区,面积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由于它的位置偏远,有茂密的森林作为屏障,有效地减少了蒙古人的袭扰,莫斯科公国逐渐强大起来。后来,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非常擅长拍马屁,逐渐取得金帐汗国的信任,被封为“全罗斯的大公”。

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1472年,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嫁给了伊凡三世。莫斯科公国认为自己是拜占庭宗教和文化的继承者,应该成为东正教国家的领导者。于是,俄罗斯开始宣称自己继承了拜占庭的遗产。

1480年11月,伊凡三世最终击败了蒙古人,从此结束了蒙古鞑靼人对罗斯的统治,俄罗斯统一国家已经形成。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意思就是“凯撒”,是皇帝的代称。就这样,拜占庭的专制主义和东正教中的“弥赛亚思想”高度结合,形成了一种世界主义。俄罗斯的任务就是以东正教领导者的身份,维持世界秩序,统一各族列国。这一点和俄罗斯人固有的野蛮掠夺的秉性相结合,俄罗斯从此走向了疯狂对外扩张之路。

活下去俄罗斯(悲情俄罗斯)(5)

04肆

俄罗斯历史学家柳切斯基说:“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殖民、进行领土扩张的历史”。的确,瓦良格人加蒙古人的双重狂暴基因,使得俄罗斯战车永远也没有停止的时刻。

俄罗斯统一后,以莫斯科为中心,不断蚕食兼并周围领土。首先对金帐汗国的残余碎片下手,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相继并入俄国版图;北方同瑞典作战,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和芬兰;西边三次瓜分波兰;南边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共打了十几次大规模战争,夺取了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入侵波斯,兼并了高加索地区;入侵哈萨克草原,征服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三个中亚汗国,又征服了土库曼。

1581年,俄国派遣叶尔马克率领哥萨克翻越乌拉尔山,开始征服西伯利亚。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哥萨克人相继征服了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并于1639年抵达太平洋沿岸。然后向南吞并贝加尔湖,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人又转向东北,征服了楚科奇半岛和堪察加半岛。18世纪后,俄国人穿越白令海峡,把阿拉斯加地区占为己有,并一直向南扩张到今天美国本土旧金山附近。

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帝国趁东方帝国衰落之际,相继侵占了外东北和外西北。到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2280万平方公里,占据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活下去俄罗斯(悲情俄罗斯)(6)

05伍

俄罗斯帝国对外战争的胜利,也让俄罗斯人从内心深处产生了溢于言表的自豪感。辽阔的版图、丰富的资源、辉煌的战功,进取的精神,多彩的文化,都成了俄罗斯艺术家进行讴歌的素材。由此,人们领略了俄罗斯艺术那震撼人心的美。

但什么事都具有两面性。俄罗斯肆无忌惮的连年征战和长期的穷兵黩武,也使这个国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争本身就是很烧钱的,连绵的战争很大程度影响了正常的国内建设,也让俄罗斯错失了很多发展现代化的最佳时机,造成了俄罗斯外强中干的特点。

更为关键的是,俄罗斯强取豪夺的作风使它四面树敌,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和大国威望。但俄罗斯意识不到这一点,它认为兼并邻国是它的神圣使命。当邻国试图反抗时,它的侵略就会变本加厉。

可以说,对外侵略扩张是俄罗斯历史上长期奉行的战略传统。但正所谓成也扩张,败也扩张,扩张为俄罗斯带来了雄霸世界的领土和资源条件,但也造成了它内政虚弱、经济凋敝和众邻惊惧的致命缺陷。

我们可以发现,在俄罗斯历史上,曾经多次想融入西方,但都无果而终。彼得大帝向往西方文明,试图用野蛮制服俄国的野蛮,但当他打开了通向西方的窗户后,却让西方感到了恐惧。

推崇“开明专制”的叶卡捷琳娜女皇也是这样的。当她喊出“要是自己能活200岁,整个欧洲都将置于俄国的统治之下”这句话时,俄国融入欧洲的梦想已经化为泡影。

到了19世纪,俄国战胜了拿破仑,一跃成为欧洲宪兵,俄罗斯的自信和自恋达到了顶峰。但这时的欧洲已经逐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蜂拥而来,西欧各国的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而这时保守的俄国由于与西方割裂,显得更加落后了,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因此,与俄罗斯强大的军事相辅相成的,是它腐朽的沙皇制度、举步维艰的民生和缺乏自由的空气。这样的时代背景也在俄罗斯的艺术作品上深深地打下了烙印,有了浓厚的悲情色彩。

活下去俄罗斯(悲情俄罗斯)(7)

06结语

我们经常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仿佛这个国家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的确,俄罗斯自从诞生那一天起,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战争,战争是俄罗斯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不管是扩张战争也好,卫国战争也罢,俄罗斯几乎都是牺牲最大的那一方。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动员了1580万士兵,但还是被德国撵得到处跑;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军民共伤亡6000多万,其中死亡就有2700多万。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如此之大的伤亡?战争本身就是悲剧,即使打赢了,战争的创伤也不会消失。所以,频繁的战争,让俄罗斯的艺术作品带有强烈的悲情色彩。

俄罗斯的国徽是双头鹰,它一直试图在东西方之间互相徘徊。它既想融入欧洲,但又长期受到东方专制文明的影响,再加上地理与经济上的封闭性和缓慢性,致使这个国家与世界格格不入。即使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没能完全改变这一切。因此,俄罗斯的悲情之美,也许是上天注定的吧!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师说123,敬请大家点赞、收藏、分享和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