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里关于轮回的故事(阅微草堂笔记之)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 (纪晓岚) 于乾隆至嘉庆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01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闫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媪①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郑私叩冥吏曰: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②因是而造,甚至贻臭万年,流毒四海,皆此一念为害也。此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读书讲学之儒对之多愧色矣。何怪王之加礼乎?郑素有心计,闻之惕然而寤③。郑又言此媪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哂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踧踖④ ,锋棱顿减。王徐顾笑曰:怪公盛气耳,平心而论,要是三四等好官,来生尚不失冠带。促命即送转轮王。观此二事,知人心微暧⑤ ,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相在尔室,其信然乎?”

--《滦阳消夏录一》

媪[ǎo]:年老的妇女

愆[qiān]:罪过;过失

寤[wù]:同“悟”, 睡醒

踧踖[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暧[ài]:昏暗,不明朗

相在尔室:这是句典故,语出《诗经》:“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省察。 :你。 :应当。 屋漏:室内的西北角,日光照进之处。

直译为:在你的室内省察,应当无愧于日光照进之处,也就是要心地光明

02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名叫郑苏仙的村姑,至于郑苏仙是哪里人士,书中没有记载,只说是“北村”,不过倒也不打紧,且看郑村姑梦游地府都有哪些见闻。

某日,郑村姑在睡梦中,飘飘忽忽,来到一处,此处昏暗少光,四下阴森,抬眼一看,匾额上四个大字:“森罗宝殿”。郑村姑心中一惊:“阴曹地府”。再看书案之后正襟危坐一人,不怒自威,心中暗忖:“这必是阎王了”。书中暗表,此人正是五殿阎君秦广辉,也就是世人所称的阎王爷,这阎王爷正在过堂新押入地府的鬼魂。

阅微草堂笔记里关于轮回的故事(阅微草堂笔记之)(1)

这般光景,郑村姑自是前所未见,于是在一旁观瞧。各色人等被带上堂来,依生前功过,判善恶,各有投生之处。不多时,一位老妇人走上殿来,这老妇人她认得,是邻村的一位老阿婆。再看那阎王爷,却一改先前威严之态,面色和缓,起身对老妇人拱手施礼,并递与一杯香茶。礼毕,便命左右差人,将老妇人送去善道投生。

郑村姑见此,心中不解,便上前询问差人:“这位农家老妇,能受如此大礼,往生善道,究竟有何功德?”

差人回答说:“这位老妇生前,不曾有半点损人利己之心。若说‘利己’之心,则是一念私心,虽然是贤士大夫也不免会有。可为自己谋私利,就必然会侵害到他人,于是种种机关算计从此生,种种冤仇罪过从此造。更有甚者,遗臭万年,流毒四海,都是因为这一己之私所致。但是这位老妇却不然,为人不顾私,处事不虑己,如此品德高古,愧煞多少熟读圣贤书的老学儒。所以阎王爷施之以大礼,也就不足为怪。”

这郑村姑,也是有心之人,听到差人这么说,对比之下,惶恐之余,却又有所领悟。郑村姑心所比者,其实是在老妇上殿之前,那个跟阎王争论起来的官吏。

当时这位官吏,身穿公服,挺胸昂首,阔步走上殿来。没等阎王爷开口,便得意说道:“我生前为官,所到之处,只饮杯水,不曾取百姓分文。如今来到地府,上无愧天地鬼神,下无愧我心。”

阎王冷笑一声:“朝廷设官选材,治理一方百姓,下到管理驿馆闸门的末流小吏,都会有各种利害之事要处理。若是如你所说,不贪钱就是好官的话,那公堂之上竖根木偶就行了,连水也不喝,不比你还强?”

官吏争辩道:“我虽然对于朝廷百姓,不曾有功绩,但至少我没有罪过吧”

阎王厉声道:“大人一生为官,办事断案,只为明哲保身。某某冤狱,你避嫌自保,不过问、主持公道,对得起百姓吗?某年某事,因为顾虑事情繁重而不去推动实行,对得起国家吗?朝廷三年一次考核官吏,就是为国选拔有功之臣,罢黜无能之吏。所以,无功,就是有罪!”

官吏听罢,大惊失色,一时间,唯唯诺诺,不再似刚才那样嚣张。

阎王稍顿片刻,语气和缓,笑道:“适才也是大人气盛张扬,故而以理教之。但平心而论,只要是三四等的好官了,来生也能官袍加身”。

于是阎王命左右差人,送官吏到转轮王处投胎转世。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人心中再细微的恶念,鬼神也能一览无余。即使贤明之人,哪怕有一念之私,其罪也不能免除。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

03

聊聊我对 “人心微暧,鬼神皆得而窥” 这句话的认知过程。

后半句 “鬼神皆得而窥”,类似这样的话在别的地方也有,比如《金刚经》上:“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但这些毕竟只是书本上的一段话,实际上多少是有些疑虑的。真正颠覆我认知的,是在后来看到隆波帕默尊者的视频之后。实际上 “得而窥” 人心,世间的凡人就可以做到。哪怕心中转瞬即逝的一丝丝恶念,也不再是你一个人的秘密。

儒家虽不言“怪力乱神”,但对“独处”也极其重视: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中庸》

阅微草堂笔记里关于轮回的故事(阅微草堂笔记之)(2)

本文由千顷云阁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