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12本纪70列传(史记译读卷77传17魏公子列传)

Hello,大家好!

今天是2020年2月7日,如果从1月20日开始起算,这场庚子鼠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持续19天了。

宅在家的这段时间,捡起了书架上搁置已久的《史记》,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捡起了。自己比较喜欢纸质书,当时买书的时候心一横,买了一套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记》,因为里面的字是竖向排列、文言文、繁体字,所以阅读起来比较困难。但有益之处是这套书是以三家注为基础的,内容相对权威。

抱着一直以来对历史时而高涨、时而回落的激情,希望能将自己阅读所得分享出去,也给自己阅读前进的动力。我自己比较执拗于"原文"和"全文",所以以下的文章也将愚忠于我手里这套点校本《史记》。

最近正好读到《卷77传17—魏公子列传》,就以此为始吧!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釐xi1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魏昭王死了之后,魏安釐王即位,封他的弟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按:信陵是地名吗?如果是的话在哪?按照《索隐》司马贞的按语,《地理志》上没有信陵这个地方,或许是一个乡的名字。

因之后要引用"三家注"的次数较多,有必要简单介绍下。"三家注"指的是南朝刘宋裴骃作的《集解》、唐朝司马贞作的《索隐》和唐朝张守节作的《正义》。

魏公子无忌,号信陵君。电视剧《陈情令》里的夷陵老祖魏无羡的名字或许是因此而来。)

史记12本纪70列传(史记译读卷77传17魏公子列传)(1)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侵删。

当时,范雎ju2从魏国逃亡到秦国,在秦国做了相邦,因为他怨恨魏齐,所以秦国的军队包围了大梁,秦军攻破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军队,打败了魏将芒卯mang2mao3。魏安釐王和公子对此很担心。

(按:秦国发兵攻打魏国,一部分是范雎和魏齐的私怨,更大一部分是秦昭王赢稷认可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魏国是秦国的东方邻国,需要首先攻打。

以下如不特殊说明,公子无忌简称为"公子"。)


公子宽仁下士,对于士人,不论有无才能他都谦恭有礼与之交往,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他们。士人从千里之外来归附他,因此他奉养了门客3000人。当时,各国因为公子贤能、门客多,十几年来不敢发兵谋犯魏国。

(按:这段讲公子礼贤下士,写了两个故事。)

(一)是公子和魏王下棋的故事。

有一次,公子和魏王正在下棋。北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军队进犯,就要到国界了"。魏王放下棋子,想要召集大臣来谋划。公子说:"是赵王在打猎,不是赵军来犯",于是拉魏王继续下棋。魏王心里害怕这件事,虽然继续下者棋,但心思不在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在打猎,不是赵军来犯"。魏王大惊,说:"你是怎么提前知道的?"公子说:"我有个门客可以打探到赵王的消息,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刻报告我,所以我提前知道这件事。"从这件事之后,魏王畏惧公子的能力,不敢再任用他处理国事。

(二)是公子与侯嬴的故事。

魏国有一个隐士叫侯嬴,七十岁了,家里还很贫穷,担任大梁城夷门门监

(按:夷门,据司马迁的考证,就是大梁城的东城门。)

公子听说了他,带着厚礼去拜访他。侯嬴却不肯接受,说:"我修身洁行已经十多年了,不想最后却因为我担任门监很贫困的原因接受了公子你的财货。"公子于是就大摆宴席会见宾客。大家坐定之后,公子自己却带着车马随从,并空出自己车上左边的尊位,前往东城门迎接侯嬴。侯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破衣破帽,径直走上公子车上空出的左边的尊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看看公子对此的态度。公子手握着马缰绳,姿态更加恭敬了。

侯嬴又对公子说:"我有一个朋友,在集市的屠宰场,希望可以劳驾载我去拜访一下他。"公子立即驾车前往集市,到了之后侯嬴下车见他的朋友朱亥,故意久站和朱亥聊天,用余光观察公子的反应。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

这时,魏国的将军、相邦、宗室子弟坐满了公子的府堂,都等着公子来举杯开宴。集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着马缰绳等待侯嬴。公子的随从都暗骂着侯嬴。侯嬴见公子始终没有变脸,于是告别朱亥回到车上。

到了公子家,公子请侯嬴上座,并向所有人赞扬介绍了他,满堂宾客都感到很奇怪。酒酣,公子站起来到侯嬴面前为他祝寿。

(按:或许公子私下调查过,这天是侯嬴七十大寿的日子。)

侯嬴对公子说:"今天我扫了您很大的面子。我就是东城门一个守门的人,公子却亲自驾车在公众面前迎接我,我不应该这时去拜访朋友,因为公子的原因去拜访(公子却应允了我)。我也想成就公子您的美名,故意晾着您的车骑,在集市中与朋友交谈,公子却更加恭敬。集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您是能够礼贤下士的贤人。"于是这次宴席结束后,侯嬴就成为公子的上客。

侯嬴对公子说:"我刚刚拜访的屠夫朋友叫朱亥,他有才能世人却不知,所以隐没做了屠夫。"公子多次拜访朱亥,朱亥却故意不回拜,公子觉得他很奇怪。


三(窃符救赵)

(一)

魏安釐王20年,秦昭王长平大败赵军,又进兵包围了邯郸

公子的姐姐是赵平原君赵惠文王的弟弟)的夫人,她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请求魏国救援。于是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魏军救赵。秦昭王派使者告诉魏王说:"我攻下赵国是早晚的事,诸侯有敢救赵的,我攻下赵国,定会移兵反击。"魏王害怕了,于是派人叫停晋鄙的军队,让他驻军在地,名义上救赵,实际作壁上观。

(按:昭王这话也是霸气:"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赵平原君不断派使者赴魏,责备公子说:"我之所以和公子联姻,是因为公子的高义,可以救人于危难之中。现在邯郸朝夕就要投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迟迟未到,这难道体现了公子能救人于危难之中吗?而且公子就算轻视我、放弃我使我降秦,也不可怜你的姐姐吗?"

(按:平原君的话细思似有几分拿信陵君的姐姐威胁信陵君的意思。)

公子很担心这件事,屡次请求魏王出兵,又让门客们千方百计促使魏王出兵。但魏王害怕秦国,还是按兵不动。公子想来不能得到魏王的支持,也不愿意自己或者而赵国却灭亡了,于是聚集门客,凑来100多辆战车,想带着门客支援赵军,与赵国共存亡。

经过大梁东城门时,看见了侯嬴,把事情经过都告诉了他。之后公子向侯嬴辞行准备上路,侯嬴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跟从了。"

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很不痛快,说:"我对待侯嬴足够周到了,天下人都知道,现在我将要死了而侯嬴竟没有一言半语送给我,我难道对他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吗?"于是引车回行,询问侯嬴。侯嬴笑着说:"我知道公子还要回来。公子礼爱士人,名闻天下。现在赵国有难,公子这样前往就像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按:秦军)一样,有什么益处呢?然而公子深意待我,您去前线我不相送,是因为知道公子恼恨我还要再回来的。"

公子向侯嬴再拜,进而向他询问计策。侯嬴屏退左右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大王的卧室内,而如姬最得大王的宠爱,经常出入大王的卧室,应该能偷出兵符。另外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如姬筹划为父报仇筹划了三年,从大王以下寻求能为她报仇的人,但没能如愿。她曾向公子哭诉这件事,公子派门客杀了她的仇人,把人头敬献给她。如姬定然可以为公子赴汤蹈火,只是没有途径来报答公子。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必定应允,这样就能得到虎符,进而夺取晋鄙的兵权,救赵而击退秦军,这是霸主一类的征伐啊。"

公子采纳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如姬果然偷来了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要出发了,侯嬴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偷来的兵符即使是真的,如果晋鄙不把军队交给公子却向大王求证,事情就危险了。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可以和您一起前往,他是个大力士。晋鄙听命了,固然是好;不听的话,可以让朱亥杀了他。"说完公子哭了。侯嬴说:"公子怕死吗?为何哭了?"公子说:"晋鄙是个猛将,我去了之后估计不听我的,这样就必须杀了他,我为他哭,不是怕死。"

于是公子请朱亥一起前往。朱亥笑着说:"我就是集市上一个屠夫,公子竟多次登门拜访,我之所以不答谢,是因为我觉得这些小礼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有难,这是我为您效命的机会。"于是和公子一起出发了。

公子与侯嬴辞行。侯嬴说:"我本来应该和您一起去的,但是我老了行动不便。我会计算着公子出行的日子,公子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我会面北自刭,来为公子送行。"公子就出发了。

(二)

到了邺地,虽然公子带的兵符与晋鄙的兵符相合,但晋鄙很疑惑,举着兵符、看着公子说:"现在我带领着十万的军队,驻扎在边境,这是国家的大事,现在公子一来就说要代替我,不合理吧?"晋鄙想不听令。

朱亥拿出藏在衣袖中的四十斤铁锥,锥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领了晋鄙的军队。集合军队下达命令说:"父亲和儿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兄长回去;没有兄弟的,回去奉养父母。"于是选出了八万军队,进兵攻打秦军。秦军撤围而去,于是公子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

赵王和平原君亲自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引路。赵王再拜之后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能超过公子的。"当时,赵平原君不敢在人面前拿自己和公子相比。

公子与侯嬴辞别之后,达到晋鄙军营的那天,侯嬴果然北向自尽了。


四(留赵)

(一)

魏王气公子盗取兵符矫杀了晋鄙,公子自己也知道魏王生气。等击退秦军之后,派将军带领魏军归魏,而自己与门客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对公子救赵的事很感激,就与平原君商量想把五个城池封给公子。公子听说了,自恃有功有了骄矜之气。

(按:前文提到,信陵君在赵王处有暗探,赵王有什么行动,信陵君会马上得知。)

有门客对公子说:"世间的人和事,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不忘的。如果别人帮了公子,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帮了别人,希望公子可以忘掉。而且假借魏王的兵符,夺了晋鄙的兵救赵国,对于赵国是有功的事,但对于魏国而言这样做未必是忠臣。公子却自恃有功,我认为公子这样做不可取。"公子听完很自责,好像无地自容。

(按:这位门客的进谏挺有艺术的,不说忘,说不可不忘;不说这样做不忠,说这样做未必忠。)

赵王命人打扫殿堂,亲自用主人的礼节迎接公子,让公子从西面的尊阶入殿。公子一再辞让,从东面的台阶入殿。殿上,公子说自己辜负了魏国有罪,而且对赵国没有帮助。赵王与公子饮酒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提五座城池的事,因为公子一直在谦让。此后,公子留在了赵国。赵王把地封为公子的采邑,魏国也把信陵奉还给公子。

(二)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隐士:一个叫毛公,藏身在赌徒中;一个叫薛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想要拜访两人,两人却藏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之处,就悄悄前往,交谈甚欢。

赵平原君听说了这件事,对他的夫人说:"开始我听说你的弟弟天下无双,现在我听说他竟然与赌博卖酒之辈交游,怕是个无知的人罢了。"平原君夫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子。公子拜别姐姐说:"开始我听说赵平原君贤能,所以答应他的请求,辜负了魏王来救赵。现在知道了他的交友之道,不过是来显示自己的富贵罢了,不是真正想要求取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就经常听说赵国的毛公和薛公有贤能,到了赵国,担心人家不肯见我。我跟从他们,都还害怕人家甩开我呢!现在平原君认为这是羞耻之事,他不值得我和他做朋友。"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

平原君夫人把公子的话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很羞愧,于是赶来向公子脱帽谢罪,一再挽留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说了这件事,有一半离开了他而归附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来归附公子。


五(离赵救魏)

公子留在赵国10年没有回国。秦国听说公子在赵国,多次出兵攻伐魏国。魏王很担心,于是派人请公子回国相助。公子害怕魏王为当初窃符救赵的事迁怒自己,于是命令门客说:"有敢和魏王的使者通信的人,死!"门客也都是和公子一样背叛了魏国来到赵国,都不敢劝公子回国。

毛公和薛公听说了这件事,前来求见公子说:"公子之所以被赵国看重,名扬诸侯,说到底还是依靠魏国的力量!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有国难而公子却不体恤,如果秦国攻破大梁,夷平魏国的宗庙,公子有何面目立于天下啊?!"话还没说完,公子就变了脸色,叫车立马返回救魏。

魏王与公子相见,不禁都落泪。于是委任公子担任大将军,集中调度魏军。魏安釐王30年,公子派使者遍告诸侯,请诸侯出兵相助,诸侯听说公子领军,都派兵前往救魏。于是公子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东地区大破秦军,秦将蒙骜败逃。于是乘胜追击秦军到函谷关,秦兵不敢出关。

当是,公子名震天下,诸侯的门客都来进献兵法,公子逐一为之命名,因此世间俗称这些兵法合集为魏公子兵法。


六(身死)

秦王对兵败的局面很担心,于是派人带着万金来到魏国,求见晋鄙的门客,希望他们可以向魏王弹劾说:"公子在外逃亡10年了,现在担任魏国的上将军,而且诸侯的将领都听他指挥,诸侯只听说魏国有公子,不听说有魏王。公子此时也想取代您南面称王,诸侯敬服公子的威德,也将共同拥立他。"秦国多次派使反间,而且假装向公子祝贺并假装问:"公子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每天听到这些诋毁之词,最终相信了,于是派人代替了公子上将军的职位。

公子知道自己因为被诋毁而废职,于是称病不朝,和他的门客们日夜饮酒,饮的是烈性酒,经常跟女人厮混。就这样饮酒作乐浑浑噩噩过了四年,竟然暴病去世了。这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秦国听说公子死了,于是派蒙骜领兵攻打魏国,攻占了20座城池,设立东郡。这之后秦国不断蚕食魏国,18年后秦国俘虏了魏王,将大梁屠城。


汉高祖刘邦年少时,多次听别人说公子很有贤德。等到做了天子,每次经过大梁的时候,经常去祭祀公子。汉高祖12年,他击败黥qing2布从前线归来,为公子建制了五户人家,来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这五户人家世世代代每年按照四季来奉养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以前访查魏国大梁城遗址时,求问夷门的渊源,得知夷门是指东城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有好客喜士的,但像信陵君这样能够结交最底层的隐士,不耻下交,是不多的。他的名气超出各国的国君,确实不是夸张的话啊。所以,高祖每次经过大梁就命令人们祭祀他,不能断绝。"


【索隐述赞】信陵下士,邻国相倾。以公子故,不敢加兵。颇知朱亥,尽礼侯嬴。遂却晋鄙,终辞赵城。毛、薛见重,万古希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