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养技巧和方法(宝宝如何科学喂养)

养育有方

婴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千万家庭的健康福祉。近年来,佛山市0-3岁婴幼儿数量日益增长,家长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文件精神,实施养育成本减负工程,市妇联、市妇幼保健院、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结合佛山市婴幼儿照护中常见问题,录制了一批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系列微课共30节,从喂养篇、护理篇、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篇、亲子关系建立篇、意外伤害的处理与救治、入园准备、安全保健七方面为家长讲解。

宝宝喂养技巧和方法(宝宝如何科学喂养)(1)

01

如何判断宝宝吃饱了?

第一、观察宝宝进食的表现

如果宝宝喝奶时每吸吮2-3口就会吞咽一大口,看到食物表现出兴奋、张嘴去舔食物,表示还没吃饱;如果宝宝喝奶的速度、吞咽的速度逐渐变慢,看到食物紧嘴、扭头、甚至把食物吐出来时,表示宝宝已经吃饱。

第二、观察宝宝的大小便

喂养恰当时,宝宝通常在出生后约3天内排空胎便,并逐渐转为浅黄色并有颗粒物的正常大便;小便一般每天6~8次,通常颜色浅,没有异味。如果宝宝小便次数减少,尿液颜色深,通常表明奶量不够。

第三、观察宝宝情绪、睡眠情况

当宝宝没有吃饱时,容易哭闹,睡觉不安稳。当宝宝吃饱时,会表现出满足、愉悦的情绪,有精力自己玩,睡觉安稳并且哭闹少。

第四、观察宝宝体重增长情况

连续监测宝宝体重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喂养是否合理。如果宝宝体重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要警惕

喂养不足。

也就是说,要判断宝宝吃饱了没,需要我们观察宝宝发出的多方面的信号。

02

什么情况下不能采取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可以为6个月以下的宝宝提供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新生儿应尽早开奶,接受母乳喂养,但有以下疾病情况时需要注意:

①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母乳需要经过巴氏消毒后喂养或母亲抗结核治疗结束后7-14天后可以母乳喂养;

②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建议母乳喂养;

③母亲感染梅毒,如果乳房没有皮损,母亲抗梅毒治疗结束24小时后可以母乳喂养;

④母亲感染或携带乙肝病毒,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首针乙肝疫苗阻断治疗后可以母乳喂养;

⑤母亲感染或携带巨细胞病毒,足月儿可正常母乳喂养,早产儿因为感染风险比较高,母乳需要经过巴氏消毒后喂养;

⑥母亲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皮损愈合后可以母乳喂养;

⑦母亲因疾病正在接受同位素治疗/抗代谢药物治疗或放/化疗时,建议等乳汁中的放射性物质及药物完全清除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⑧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患儿需在医师指导下严格地进行饮食治疗、科学合理喂养。

03

宝宝喝奶少,妈妈知多少?

宝宝的食欲时常都是飘忽不定的,这会让许多宝妈/宝爸脑壳都疼。可能前两天宝宝还能生龙活虎,大快朵颐,吃嘛嘛香,胃口超棒!结果到了今天胃口突然就差了,就像泄气了的皮球,不光寝食不安,还特别磨人。那是什么让宝宝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在中医里面有这样一个说法:宝宝发育过程中“脾常不足”,什么是“脾常不足”呢?就是自幼儿出生后,虽然宝宝的脾胃功能已经具备了,但是并不完善。脾胃功能的发育速度经常跟不上身体的增长速度,再加上我们的喂养节律性差一些,又或者食物不洁净、等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我们宝宝的胃口问题。

如果短时间内胃口不好,比如3-5天这类情况,多见于消化不良。较长时间的维持下去,比如半月及以上,那就容易积食、厌食了。如果出现这类状况,首先我们要学会自查,给宝宝做一个简单的身体评估。按照中医的方法“望、闻、问、切”。

望:就是看,看眼睛下的黑眼圈——“熊猫眼”,宝宝黑眼圈就是因为消化问题影响到了睡眠。

闻:闻嘴巴,看看是否又口臭。再闻大小便是不是较以往更臭。

问:问您自己,宝宝最近睡着了是不是容易翻来覆去,喜欢趴着睡觉,最近是不是精神状态比较差,又粘人又容易发脾气,胃口也差了。

切:切脉!这个难,我们改成摸!摸手心脚心、胸口、脊柱,看看摸起来是不是偏热。

如果您宝宝确实有这一类的情况,可以用这两个步骤改善一下。

第一步:教您一个保健按摩的方法

推拿前,准备按摩油。

一、补脾 150次;

二、运八卦 100圈;

三、揉腹 3分钟;

四、捏脊 5遍。

第二步:改变饮食习惯!

人体的功能随着一天的开始和结束,进行缓慢的调整。根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道理,我们给宝宝饮食计划中早餐不需要太多但是营养一定是最好的,而中午为一天的身体顶峰那么饮食份量应该最最多的,到了晚上营养和份量都应该要减少了。所以饮食的规律原则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还有一个零食和水果的建议饮用时间:从早上到晚餐前都可以,晚餐后尽量少吃。

最后提示:日常保健并非治疗,只能适合正常宝宝作为身体调理,如有需要及时就医问诊呦!

04

辅食添加知多少

随着宝宝月龄越来越大,纯母乳喂养就无法满足营养的需要,需要补充其他食物,这些其他食物就叫辅食。那么宝宝应该在什么时候添加辅食?

WHO推荐我们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是满6个月,太早或者太晚添加辅食都容易引起营养性疾病出现,比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等。少数宝宝可能因为疾病等原因需要提前或者推后添加辅食,但不能早于满4个月前,并在满6个月开始添加。

辅食添加要遵循的原则:

①在保证乳类喂养的基础上,优先添加含铁丰富的泥糊状食物。

②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一种到多种,每添加一种适应2-3天后再添加另外一种,同时也要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

③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泥糊状慢慢发展到颗粒状,然后再发展到半固体状或者固体状。

④辅食不加调味料,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油脂适当添加,保持食物的原味,1岁以后再让孩子尝试一些淡的家庭膳食。

⑤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避免宝宝留下不愉快进食体验,从而增加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

⑥注意饮食卫生和进餐的安全,家长要给宝宝营造良好的进餐的环境,并且提供安全的有营养的食物。

⑦定期监测体格指标,根据宝宝的体格指标判断添加辅食的进程。

05

宝宝吃盐需谨慎

宝宝能不能吃盐?吃多少盐?一直是宝妈心中的老大难问题。

婴幼儿肾脏发育还不健全,过早、长期地摄入食盐会加重婴幼儿肾脏的负担。不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食物中额外添加食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6月龄以内婴儿摄入的母乳及配方奶里面的钠含量可以完全满足其需求;7 ~ 12月龄的婴儿每天钠的推荐摄入量是350 mg,这些钠可以从奶以及辅食中获得,主要是一些动物性的食物,比如鸡蛋、新鲜的瘦猪肉,新鲜的海虾等等,所以不需要在食物中额外添加食盐。

1-3岁的幼儿,每天钠的推荐摄入量是700 mg。1岁以上的宝宝食物中就可以开始添加食盐,1~2岁幼儿每天盐摄入量应少于1g,2~3岁每天盐摄入量应少于2g。需要注意酱油、鸡精等其他调味品中也含有盐。烹饪时要注意少盐,少糖,少油,合理地摄入糖和盐。

06

强化食物怎么选

强化食物怎么选?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强化食物,是指采用强化的方法在食物中添加一种或者多种营养素的食品。常见的强化食物有高铁米糊,AD牛奶,赖氨酸挂面等。为什么要使用强化食物呢?主要是婴幼儿以乳类食品为主,不及时添加辅食或者饮食不均衡,容易造成其他营养素的缺乏,适当摄入强化食物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强化食物这么好,我们该怎么选择呢?是不是营养素含量越多越好呢?事实并不是这样。

①要了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可以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各年龄段营养素摄入量来确定维生素,钙,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②选择合理的强化剂量的食物,注意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只有食物中可吸收的营养素不足时,才需要强化食物来补充,否则,一种营养素摄入过多,会造成其他营养素吸收减少或者排除增加,比如钙吸收过多,会造成磷排出增加。

③避免盲目选用营养强化食物,要有针对性,比如北方冬天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容易出现维生素C摄入不足,异食癖的小儿有缺锌的可能,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强化食品。

④选择强化食物时,要认真阅读食品包装上食物成分标签,避免同一种营养素重复补充5.应该以儿童每天进食的食物为选择对象,比如饼干,奶粉等。

综上,选择强化食物要谨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

07

宝宝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

宝宝们在就餐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例如:边吃边玩,需要玩玩具、看电视、玩游戏才能吃饭,各种的偏食、挑食,需要大人追着,喂饭等,这些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那我们平时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行为习惯。

①提倡顺应喂养,父母应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并协助孩子自主进食,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孩子进餐的积极兴趣,绝不强迫进食。

②从开始添加辅食起,就应给孩子提供固定的餐位及餐具,就餐的环境应在相对安静并愉悦的环境中进餐,避免看电视、玩玩具等分散注意力的,进餐的时间并不超过20分钟。

③进餐的过程中应与孩子保持面对面的座位,便以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不以食物作为奖励与惩罚。

④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作为父母应保持良好的进食行为习惯,以给孩子作为最好的榜样。

(来源:政务:佛山妇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