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红白事还怕没人帮吗(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

前言: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在陕西渭北农村被称为“乡红”,顾名思义就是“村里的红人”,家家户户的红白喜事都是要先请执事人上门的,每个村庄往往都有固定的执事人,近年来随着老一辈执事人步入人生暮年,执事人到了“交接”的档口,可是村里却很少有人愿意当执事人,明明执事人在村里是受人尊敬的“红人”,为啥没有年轻人愿意当?

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为啥没人愿意当了?

说起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我的爷爷曾是村里最“红火”的执事人,村里各家各户的红白喜事都会先上门请我爷爷出马。

后来因爷爷上了年纪,主动退出了村里执事人的“职位”,本身这个职位就没有什么一官半职,只是村里的大众一致推举出来的“闲差”,爷爷带着大众推举出来的新执事人走了几场红白喜事后,就完成了所谓的“交接”。

现在爷爷的“接班人”也已经人到中年,想从农村年轻人当中选出合适的“接班人”,可却没有年轻人愿意接手这个事情。

现在农村红白事还怕没人帮吗(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1)

那么,为啥现在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却很少有人愿意当了呢?

第一个原因:出力未必能讨好。

执事人不是谁都可以当的,一定是村里“有分量”的人才能“担此重任”。

虽说老一辈人逐渐老去不能再胜任执事人的差事,但是年轻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为执事人的。陕西渭北农村有句话这样讲“能在村里抛头露脸的,一定得是村里的wai人”,什么是“wai人”,即为“厉害的人、有家族势力的人、有威望能服众的人、受人尊敬的人”。

对于现在农村的年轻人而言,多数都长期在外地打工,在村里讲话根本没有任何分量,抛头露脸很可能“碰钉子”。

所以对于农村年轻人来讲,即使当上了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也很可能是“出力不讨好”,因为农村红白喜事上一切大小事务都要由执事人安排,执事人说话没分量,大众都不听使唤,到时候给人家“主家的事情”办不好遭人埋怨,众人还各忙各的不听指挥,两头受气。

现在农村红白事还怕没人帮吗(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2)

第二个原因:礼数不到惹人耻笑。

农村红白喜事上有着繁琐而细腻的各种礼节文化,而礼节文化全靠执事人在“撑场面”。

比如:农村白事上的“请灵”要遵照家族族谱的排列、农村喜事上的“搭红”要分男女亲戚的主次、农村乔迁之喜上要进行系列的入户仪式等。

看似都是比较常见的礼节,但是其中的先后主次、礼节形式、拜谒方式等都是有很严密的讲究的,而这一切都直接暴露在大众的视野,如果主家在执事人的安排下做了“错的礼节”,也就是礼数不到,主家和执事人都会惹人耻笑,背后也会给出不好的评价,这就会“有损名声”。

有的执事人搞错了“礼数规矩”,可能当场就会被主家的亲朋好友指出来,甚至闹出不愉快的事情,执事人既下不来台又无法给主家交待,丢人丢到家了,这之后的口碑和声誉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现在农村红白事还怕没人帮吗(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3)

第三个原因:抛头露脸需要能力,能力不够不敢胜任。

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是需要在村里抛头露脸的人,看似简单,但不见得人人都有在村里抛头露脸的能力,这就和小学生主持节目一样,很多孩子上了台子,别说台词,可能连表情和动作都会僵硬地像个“机器人”,胆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是一般人都会有的。

再说回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平日里看上去一个个“叱咤风云”般洒脱,在酒桌上也总是能侃侃而谈,可到了正经事情上却未必有平日里的洒脱,尤其是农村红白喜事不仅需要面对本村的大众,还要面对外界前来的亲朋好友。

所以当执事人的能力是要被大众所“检验和审核”的,一旦怯场、临场发挥失常、把控不了全局等,就会沦为“笑柄”,这些综合能力并非是向别人学习就能学来的,能力不足的人自然不敢自告奋勇地当执事人。

现在农村红白事还怕没人帮吗(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4)

结束语: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看上去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位”,但却不是好当的,一方面很可能出力不讨好,另一方面要对农村风俗礼节有充分细致的了解和运用,最重要的是要成为执事人需要有绝对的“综合能力”,这三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胜任农村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所以在如今的农村生活当中,很少有人(年轻人)愿意当红白喜事上的执事人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