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短标签(十年爱奇艺入局短)

视频竞争进入下半场,场内的平台们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过去,仅仅只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平台们,也开始逐渐扩大自己的生态。

B站在二次元之外努力“扩圈”,签下了冯提莫、发力电竞直播、放起了老电影;头条系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开始切入长视频,豪掷6.3亿元买下《囧妈》的独播权;快手为短剧制作了“小剧场”页面,在搜索页提供了高优先级的曝光位置;以爱优腾为首的长视频巨头也开始尝试短视频等领域。

各家平台们,如今都在探索自己优势业务之外的可能性。

记者留意到,就在发布“爱奇艺随刻”六天后,随刻剪辑工具“随刻创作”也上线——通常来说发布一款降低门槛的工具就意味着一个平台想要辐射更多人的野心。在此之前,抖音有剪映,B站也在研究类似工具。

随刻和随刻创作的发布,意味着长视频平台正在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半径。他们希望创作者在自家生态中走完短视频创作、发布和后续分发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观看。

产品之外,另一个不易察觉的业务变动是:爱奇艺成立新消费事业群,试图打通广告、IP、电商等诸多业务之间壁垒,形成一张更全链路的消费价值网络。虽然阿里早已有将不同的业务群“跨界”联合先例,但这是国内的单体平台试图在内容供应商之外找到更多身份的初次试探。

随刻的推出及新消费事业群的整合,恰处在爱奇艺的10年节点,回顾过去十年,爱奇艺从移动端弯道超车,从《盗墓笔记》到《延禧攻略》,一直都在试图用创新改变战局,这一次,站在十年这个节点上,它的创新努力能否在未来被观众认可,引领视频平台下个十年的风潮?

随刻的“YouTube生态”

在国内流媒体三大格局确立之后,业内已经很久没有动静了。直到今年4月随刻的出现。这款对标YouTube的产品野心很大,由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亲自“宣传”——

在2月28日的爱奇艺财报电话会议上,龚宇提道,“迄今为止,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YouTube模式尚未在中国发展成规模,但我们认为,随着5G和AI技术的部署不断加强,类似App的市场将在未来2-3年显著增长。为了抓住机遇,我们已开始做出初步的努力并投资建立规模化的业务模式。”

龚宇认为,“YouTube模式”是视频从业者的机会——“目前了解到全行业也就在1亿DAU左右,可能还不到1亿,但YouTube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总时长是排第一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在中国未来的市场会有机会。” MAU(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0亿的YouTube在前,意味着国内的中视频还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爱奇艺随刻在今年4月上线后,毒眸发现,在随刻上的“青春有你2”频道中,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超过13亿,其中不乏“无聊的开箱”等知名UP主创作的内容。

爱奇艺短标签(十年爱奇艺入局短)(1)

“爱奇艺随刻”App上线

如果对国内流媒体大盘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爱奇艺此时下注YouTube模式的动机:一方面,各家平台的订阅会员在达到亿级之后,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极光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在线视频行业渗透率增至72.4%,因此,爱奇艺需要在长视频外寻求新的增量。

另一方面,在持续烧钱大战之后,平台们也想寻求更高性价比的内容模式,YouTube这种PUGC显然模式成本更低、覆盖的用户数更多——

2018年YouTube和Netflix分给内容创作者的成本几乎都在120亿至130亿美金之间,但前者覆盖了20亿MAU,后者同期的付费用户仅1.39亿。

而从外部竞争环境来看,建立一个YouTube模式的新平台,也有利于完成站内的生态循环,增加用户的留存度,同时建立起对短视频的战略防线。在过去,长视频指缝里的流量,通常会流入抖快、B站这一类短视频平台,而随刻的成立,有可能帮助爱奇艺把这部分流量重新拉回自己的口袋里。

就像YouTube一样,随刻也在主攻中等时长的PUGC短视频市场,涵盖影视、综艺、开箱、游戏、娱乐等不同垂类。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内容:第一类是爱奇艺的长视频内容;第二类是UP主、专业机构等生产的各类PUGC视频内容。

随刻的长视频,对应着爱奇艺的IP资源库。爱奇艺通过购买版权 自制内容的路线,多年积累下不少IP,这是西瓜、B站这类需要依赖大量第三方视频的平台,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例如,随刻在与《青春有你2》进行联动时,除了搭建专题页,全体训练生也在随刻拥有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观众可以在欣赏正片之余,观看选手的直拍舞台,参与#青你2|安利我的心动瞬间#、#青你2|全民Reaction#等一系列衍生短视频活动。

据了解,“全民Reaction”活动上线一周,参与的创作者数量超过8000人,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4000万。

爱奇艺短标签(十年爱奇艺入局短)(2)

“全民Reaction”活动 (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极速菌)

除了继承长视频这一传统优势,随刻也在积极探索PUGC短视频社区生态。

目前,除了李子柒、办公室小野、无聊的开箱、我的世界木鱼等头部UP主入驻到随刻中,也有不少新兴UP主在平台分享着各类内容——我的世界木鱼粉丝超过760万,部分视频热度超过3000,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些首页推荐的长视频的热度。

而吸引UP主加入的背后,则是爱奇艺号在发挥着协同优势——过去几年,爱奇艺号发起过一系列对创作者激励的计划,沉淀了一批创作者和MCN。不久前推出的新MCN等级权益体系和信息流分成策略,都是为了激发创作者生产更多高质量内容。如今,随刻的到来,给爱奇艺号这几年沉淀的优质内容提供了一个集中释放的平台。

当然,想做“中国YouTube”的随刻,也需要科技的支撑。“懂懂笔记”提到,谷歌为YouTube带来的除了资金支持,还有强大的平台分析、搜索、个性化推荐能力。

这些爱奇艺都已经具备。在播放体验上,随刻也拥有360°横竖屏无缝旋转的观看体验——目前,在《爱情公寓5》《青春有你2》等正片及相关短视频内容上,可通过点击屏幕右侧“沉浸”按钮实现,让屏幕更具“冲击力”。

“从高到低打”

除了占领新的流量,此时推出随刻进入新赛道,爱奇艺背后还有更深远的考虑。

根据QuestMobile发布《2019短视频行业半年洞察报告》,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行业新安装用户接近1亿,总体MAU8.21亿,同比增速32%;月人均时长超过22小时,同比上涨8.6%。随着短视频市场用户、留存率在不断增长,为了下一个十年,从防御转变成进攻更大的生态成为了爱奇艺顺理成章的选择。

爱奇艺短标签(十年爱奇艺入局短)(3)

QuestMobile发布《2019短视频行业半年洞察报告》

此前,流媒体平台对短视频的动作多为防御,浅尝辄止,比如通过专业的竖屏剧、短剧形成内容护城河(《竖屏剧卒于2019?》)。但这一次,以爱奇艺为首的长视频平台开始主动打破这两者的壁垒,进一步打造自己的内容闭环,由长入短。

在随刻的内容消费闭环中,平台希望产生“以长促短、以短带长”的矩阵效应——随刻会在长视频下面添加大量的衍生短视频,刺激感兴趣的观众继续进行观看;而在影剧综的短视频下方,随刻也添加了看正片选项,又进一步引导观众回到长视频消费。

曾经,不少观众会在爱奇艺看完电视剧的正片,再去B站欣赏相关的剪辑和cut。随着随刻完善自己的内容循环,可以堵住曾经流向B站、西瓜、抖音、快手的流量,让观众在随刻内完成全部的长短视频消费,不使自己成为流量漏斗的“便宜”上游。

当然,B站、西瓜、抖音和快手也都在布局长视频,但毒眸注意到,这些平台通常不具备PGC生产能力,主要以烧钱为主,如B站近来大量购买老电影、抖音近日一口气上线了近百部电影。

随刻的优势正在于此:这类衍生产品由长入短,有主站的各类IP作为基础,能够做到“从高到低打”,让观众反复消费。一方面可以减轻内容成本的压力,也可以提升IP的长尾价值和货币化能力。

龚宇就曾经在电话会议上表示:“爱奇艺的长视频内容在随刻播放,可以摊销掉一部分爱奇艺的内容成本,或者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通过随刻来分发爱奇艺的影视长视频内容,获得更多的货币化能力。”

如果从爱奇艺一贯提到的“一鱼多吃”IP生态来理解,随刻的价值将具有想象力:因为在这个“高低打”的逻辑中,随刻将与知识、游戏、动漫、电商、直播等业务形成协同。在龚宇2015年提出的这个Disney 模式里,一切业务都可互相协同。

更重要的是,除了为平台内容生态带来更多可能性,随刻也为爱奇艺带来了新的货币化能力。这对于目前作为单体公司的爱奇艺来说,是件大好事。

YouTube在被谷歌收购之后,营收情况一度秘而不宣。今年2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财报中第一次单独披露了YouTube的营收情况,YouTube的2019年广告营收达到了151.5亿美元,这并不包括订阅收入这类非广告收入。

毫无疑问,如今YouTube是谷歌广告业务的重要板块。另外,YouTube的用户粘性也是惊人的——2011年,用户每次打开YouTube会平均停留25分钟,现在这一数字已从17年的40分钟涨到现在的64分钟,每天,在YouTube上有差不多50亿个视频会被浏览。

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正是在YouTube成立一年后就果断用16.5亿美元收购,才没有错过一个如今如此庞大的视频生态。可以想见,和YouTube入局谷歌类似,爱奇艺用随刻探索YouTube这个新赛道,赌的正是未来。

平台的新商业故事

十年,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是一个关键周期,而爱奇艺眼前正迎来第二个小跑周期。

爱奇艺在2010年起步之时,面对着2005年上线的土豆、2006年成立的优酷等强劲对手,是不具备先发优势的。但龚宇抓住了移动时代的关键时机,2013年选择在移动端发力,实现弯道超车,进入视频平台的一线阵营。

随后每年,爱奇艺都有话题和现象级作品——

2015年7月3日,《盗墓笔记》在爱奇艺全集上线,正式开启了网剧的收费时代;《中国有嘻哈》将说唱艺术这一小众文化推广到大众面前;《延禧攻略》则成为2018年所有剧集的收视冠军。

爱奇艺短标签(十年爱奇艺入局短)(4)

《延禧攻略》

如果说,创新是爱奇艺上一个十年的关键词,那么从现在开始,它的核心词汇又多了一个:想象。这种想象既包括产品形态上的,也包括对未来业务的种种边界拓宽上。

这个边界还包括在营销上的尝试。爱奇艺成立新消费事业群,简单来说,爱奇艺将品牌广告、效果广告、IP增值、电商业务进行整合,联动平台内容、会员、艺人、生态等部分,试图构建覆盖B端营销到C端消费的“新消费生态价值网”。

例如,在《潮流合伙人》的创作期,爱奇艺就通过技术连接实现从看到买的消费生态:FOURTRY店款及诸多IP联名商品,在FOURTRY东京店售卖;节目播出时,用户可通过奇观(AI雷达)技术跳转到爱奇艺电商购买同款,也可以在上海的“FOURTRY”限时体验店、“i潮联盟小程序”通过抽签方式抢购。

据公开资料显示,《潮流合伙人》的品牌合作方之一、跨境电商奥买家APP在节目播出后日活量增长30%,下载量增加4倍以上;《潮流合伙人》售卖的LNBR X FOURTRY联名款,单款销量较同期常规单品销量最高增幅200%。对于单体公司而言,这个成绩已经不错。

从“随刻”到“新消费”的模式探索,爱奇艺在这个十年节点,希望完成的不仅是业务形态的延伸,还有平台生态的进化与商业价值的想象,这些都是长视频发展到十年之期所需要做的一个自然蜕变。

这种蜕变可以在国外先来者的身上看到脉络。对YouTube来说,从2005年一家三人合伙的初创公司,到2015年的10亿用户,它的成长也恰好经历了十年。

相同的是,作为视频平台,它和爱奇艺一样都经历十年的生长,进而形成巨头;不同之处则是,曾经在国内失灵的YouTube模式今时今日被重新捡了起来,虽然它发育得更晚,但也可以从国外的视频平台上看到更多经验。

十年为期,龚宇曾在爱奇艺2018年上市后的采访中说过,计划在10年内搭建一个线上娱乐王国。现在,新的王国正在我们面前徐徐拉开序幕,且听这新故事怎么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