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在位创造了哪个盛世(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究竟是谁)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奠基之下,后世出现了一个“开元盛世”,那么“开元盛世”是哪个朝代的呢?

李隆基在位创造了哪个盛世(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究竟是谁)(1)

“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所出现的盛世,发生在7136年至741年期间,所以“开元盛世”发生在唐朝。

唐朝是在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的王朝,由唐高祖李渊建立。617年的时候,当时身为唐国公的李渊在晋阳发动了兵变,并在618年在长安称帝,自此,唐朝建立。在李渊之后,李世民继位,开创了“贞观之治”,之后在李治的治理之下,唐朝开创了颇有“贞观之治”遗风的“永徽之治”。

但是唐朝也并非是一份风顺的,身为唐太宗的妃子的武则天,与李治并称为二圣,之后更是自立为皇帝,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而在武则天在位期间,将唐朝改为武周王朝,直到705年,武则天病重,由当时的宰相张柬之发动了神龙革命才使得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之后又历经了唐中宗、唐少帝、唐睿宗,一直到唐玄宗即位的之后,由武则天退位所产生的政局动荡才稳定下来,政治一片清明,社会安定,从而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后因为“安史之乱”的缘故,在经历了289年之后,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

说起唐玄宗,便会联想到“开元盛世”,那么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开元”乃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年号,而“盛世”则是因为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在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唐朝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一直到唐玄宗登基之后,这混乱的局面才得到了改善,政局开始稳定下来。

在唐玄宗即位之后,在各个方面对唐朝实行了改革。首先是在机构方面,唐玄宗便整治了吏治。他将机构精简,一方面减少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一方面是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他恢复了唐太宗时期的谏官和史官参与宰相会议的制度,从而监察朝政。

然后是在兵制方面,唐玄宗建立了雇佣兵,将府兵制向雇佣兵制改变,从而避免了士兵逃跑的现象,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接受了集中训练的雇佣兵的战斗力也较一般的士兵有多提升。

除了这两个方面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外交、文化、经济、民族等方面相应的措施,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而全省时期的唐朝便被称作是“开元盛世”。

到底怎么样的社会才会被称作是“盛世”呢?唐玄宗时期的唐朝是什么样的状态才会在历史上被称作“开元盛世”呢?“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首先,先来看一下“盛世”的意思。“盛世”指的是国家在从大乱走向大治之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盛世”,前提条件便是从大乱走向大治这样的一个必经过程。“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在位时期所出现的,在唐玄宗即位之后,将武则天被迫退位之后唐朝政局混乱的局面稳定下来,并在他的虚心纳谏、重用贤臣之下,唐朝的政局一片清明,是结束了“大乱”的过程。

而之后的唐玄宗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走向“大治”。他打击豪门士族,打击佛教势力,解放劳动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大力发展农业,发展屯田,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他采取和解的民族政策,与其他民族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并与西域方面的吐蕃和亲,建立了“亲如一家”的关系,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所以“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便是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

开元盛世的影响

“开元盛世”的出现,代表了唐朝到达了全盛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达到了顶峰。那么“开元盛世”的影响有哪一些呢?

就“开元盛世”的影响来说,就不能只看一个方面了。很多人一看到“盛世”两个字便只看到了它积极的那一方面,但是每一件事物的影响都是双方面的,不仅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那么就先来看一下“开元盛世”的积极方面。

能够被称作“开元盛世”的景象的,一定是非常的繁荣的社会。的确,处在“开元盛世”之下的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国内政局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非常的稳定,君臣之间关系和谐,政治一片清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唐朝的社会变得异常的稳定,经济也飞速的发展起来,唐朝的财政充裕,国力达到了最为鼎盛的状态,百姓生活的也非常的安逸,各个民族之间关系融洽,社会非常的安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开元盛世”的影响中没有消极的因素存在。在军事上,唐玄宗在加大了邻接地区的军队防务之后,设立了节度使以统一指挥战守军事。虽然在前期这一项举措是有利的,但是时间一久,便演变成了节度使统辖的军事力量不断地加强而内地的军备则变得废驰,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势。再加上之后变得日益激烈的土地兼并,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潜在原因。

李瑛(706-737年),本名李嗣谦,唐朝宗室,唐玄宗李隆基次子,母为赵丽妃。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九月,以皇孙身份封真定郡王;开元元年,唐玄宗即位,进封郢王;三年(715年)正月,册立为皇太子。十三年,改名李鸿,纳妃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废为庶人,不久赐死。唐肃宗即位后,平反昭雪,恢复太子称号。

因为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被废为庶人并赐死,天下人都知道他们是冤枉的,称之为“三庶人”。三人死后,武惠妃数次见到其鬼魂作祟,惊吓成疾,召请巫师作法,并将三人改葬,但终究无用,最后惠妃因此而死。唐肃宗即位后,为李瑛三人平反,追赠李瑛为皇太子,并废绝武惠妃的皇后配享(武惠妃死后被玄宗追封为贞顺皇后)。

幸蜀西至剑门

【原文】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剑门山高耸入云,险峻无比;我避乱到蜀,今日得以回京。只见那如翠色屏风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红色屏障的石壁,全凭五位大力士开出路径。灌木丛生,好似缠绕旌旗,时隐时现;白云有如飞仙,迎面拂拭着马来。治理国家应该顺应时势,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们平定叛乱,建功立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注释

⑴幸蜀西至剑门:幸蜀:驾临四川。剑门,古县名,今四川省剑阁东北,因剑门山而得名。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长安收复后从四川回京时,行至剑门时所写。

⑵銮舆:皇帝的车驾,此处是李隆基自指。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视称出狩。

⑶五丁开:传说中蜀道是由五个大力士(五丁)开通的。

⑷乘时:造就时势。

⑸勒铭才:建功立业的才能。西晋时张载作《剑阁铭》,晋世祖司马炎派人刻于石上。铭中有“兴时在德,险亦难恃”之语。

李隆基在位创造了哪个盛世(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究竟是谁)(2)

【作品鉴赏】

《幸蜀西至剑门》“出狩”下紧缀一个“回”字,显出玄宗心境的爽朗和愉悦,两句一景一事,领起下文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二句,开篇扣题,力度千钧。剑阁天险,銮舆人主,铢两悉称。“峻”是剑门山主要的特征,其它如道路险曲等,都由“峻”字生出。诗中不去写山,只抓住山腰“横云”这一特定景观来写:在平原高不可及的层云,此刻只是层层低徊于剑门腰际,足见山高岭峻路险。“横”字,描绘出层云叠起,横截青峰,与峻伟山势,共同构成一种浩然雄劲的气势。经过首句先声夺人的渲染,出句交待皇舆返京,经行剑阁情事。《春秋》为尊者讳,天子逃窜,每称“出狩”,用来不免难堪。但“出狩”下紧缀一个“回”字,又很能显出玄宗心境的爽朗和愉悦。两句一景一事,领起下文。

颔联二句:“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互文见意。“屏”,“嶂”均指山峰,“翠”、“丹”渲染山色之美,玄宗回京经过剑阁,虽已是十月初冬时分,但南国天气,正是枫叶流丹、青松积翠的好季节。山路萦绕,只见座座山峦,红绿纷呈,丹翠辉映。“千仞合”写道路险阻。皇舆经行,抬头看去,剑门七十二峰拥挤堆叠,壁立千仞,仿佛扇扇闭合的大门。山势最险处,“峭壁中断,两岩相嵌,形似剑门”,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所在,山也因此得名,“五丁开”形象道路之险,其中流传一个神奇的传说:

秦惠王伐蜀不识道路,于是造五只石牛,置金牛尾下,扬言牛能屙金。蜀王负力信以为真,派五壮士拉牛回国,为秦开出通蜀的道路。

李隆基在位创造了哪个盛世(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究竟是谁)(3)

《幸蜀西至剑门》格调庄严,笔力扛鼎,虽作于乱中,不失盛唐气象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落笔于事,事中见景。“灌木”句写道路之曲。太白诗“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足见弯道众多。仪仗左转右转,旌旗摇动,乘舆前行,反觉是路边的树木山石在转移倒退。“仙云”呼应首联“横云”,山中之云;远看阴浓层叠,等到拂马而来,却丝丝缕缕,轻灵洁白,使人看了,顿觉澄洁清爽,加上地势之高,如入仙境。

尾联“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是就剑阁石壁所勒张载铭文发议论,张氏在《剑阁铭》中明确提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恃”,并在文尾声明撰铭宗旨:“勒铭山阿,敢告梁益”,警告汉中和四川的不臣者,天命所钟,在德不在险。玄宗读罢铭文,深有同感。“乘时方在德”,“乘时”,是说眼前出现平叛的大好形势。他相信李唐王朝德在人间,也相信其子肃宗的仁智,祸患很快就会消除。当然,面对铭文,玄宗也不会忘记,他追求享受、滥用佞人,与这次动乱的发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免感叹自己昔日之非,不无悔恨。因此对张载的识见才华十分称赏:“嗟尔勒铭才”,“嗟”是赞叹之词。

此诗格调庄严,笔力扛鼎。虽作于乱中,不失盛唐气象。

作者介绍

李隆基

李隆基在位创造了哪个盛世(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究竟是谁)(4)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永昌年间(689年)过继给李旦的长兄孝敬皇帝李弘为嗣,初封临淄王,后改封楚王兼任潞州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病逝,终年78岁,葬于泰陵。

李隆基在位创造了哪个盛世(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究竟是谁)(5)

本 名

李隆基

别 称

李三郎、唐明皇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洛阳

出生时间

685年9月8日

去世时间

762年5月3日

主要作品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霓裳羽衣曲》

主要成就

铲除韦后势力,开创开元盛世

年 号

先天、开元、天宝

庙 号

玄宗

谥 号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陵 寝

唐泰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