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垣鼓书大全(襄垣鼓书的起源)

山西襄垣鼓书大全(襄垣鼓书的起源)(1)

当代商报网讯【记者 秦铭明】襄垣鼓书是由襄垣鼓儿词和襄垣柳调结合而成的。

大约在明末清初,襄垣的盲人为了生存,手打小铜锣或一小钗,走乡串户为人算卦,为了讨人喜欢,招揽生意,把卦辞编成顺口溜或七言辞念给人们。这些卦辞合辙压韵,通俗易懂,群众十分喜爱。慢慢地又用民间小调把卦辞唱出来,更有一番情趣,不但求卦人愿听,不求卦者也都围过来听,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腔调。后来,又把民间的一些小故事及神话编成唱词进行说唱,又发展到说中书、说大书,盲人也从以算卦为主变为说书为主,算卦为辅。到乾隆年间盲人说书更加兴盛。因为在说唱时用一个小平鼓掌握节奏,所以艺人们把这种腔调叫做“鼓儿词”。

相传清雍正年间,有个名叫英哥的年轻人,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给襄垣县西营镇城底村一个姓张的财主喂牲口当雇工。天长日久,和张财主的女儿张柳翠有了感情,他们的爱情被张财主看破,便把英哥赶出府门。英哥身背行李,无家可归,只好夜宿古庙,白天沿街乞讨。因思念柳翠,就把自己一生之苦和对柳翠的思念编成歌词,用木棍敲着小笸箩,边唱边走,很是感人。日久天长,他唱得调子基本固定下来,也被人们熟悉,逐渐形成了一种说唱曲调流传。人们把笸箩包上牛皮改制成一个八角鼓,木棍也整得像个鼓槌。因是英哥唱柳翠的故事,人们就叫它“英哥柳”调。后简称“柳调”。柳调形成后被明眼人掌握,说唱一些民间故事、神话等内容,很受群众欢迎,逐步流行于襄垣、武乡、沁县、黎城、长治、潞城、长子、屯留等县的部分农村。在“鼓儿词”和“柳调”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襄垣鼓书。这就是襄垣鼓书的起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