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

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角逐,两位华人导演上交了两个极限运动的故事。

一个关于超凡,金国威《徒手攀岩》。

一个关于平凡,刘冰《滑板少年》。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2)

由于《徒手攀岩》最终获奖,当然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而后者多少有些让人不解——

一项街头运动,能有多少看头,值得用12年去记录吗?

看来,是得走进这群滑板少年的世界了。

这一次,额照旧聊电影。

Disc 1

不止流行

什么是滑板?

总会有一个资深老炮,深沉地吐出一口烟圈,还给你一个故作深沉的答案:滑板是一种文化。

绝不局限于地下极限运动。

80年代好莱坞,批量生产着少年英雄:个性叛逆、不守常规,内心善良、勇敢顽强。

一块滑板,是“坏”孩子们最好的戏装。

类似的画面,你一定印象深刻——

潇洒少年脚踩滑板,用手抓住汽车尾部“搭便车”,潇洒地从车流中飞驰而过。

急着干嘛去?

要么是身后有坏蛋追杀,要么是旁边有女生围观。

代表人物,当属《回到未来》的麦克弗莱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3)

滑板,成为了穿越三部曲的固定道具。

对于当时的娃娃们而言,与其做拥有那辆DMC-12的白日梦,手持一副滑板潇洒刷街,帅得更加实际。

特别是《回到未来2》中的悬浮滑板,想当然地成为了当时年轻人(包括Sir)的终极意淫梦想。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4)

这样成功的好莱坞套路,自然也免不了效仿者。

香港的“逃学系列”,台湾的“旋风系列”,承袭同样的少年英雄设定。

而作为标志性的滑板,自然保留。

配上神采飞扬的流行乐,音符和滑板流畅交融。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5)

《逃学英雄传》对你爱不完的郭富城

男孩看了,爱上滑板。

女孩看了,爱上滑板男孩。

归根结底——

耍帅,是第一需求。

在内地,90年代是滑板最鼎盛的时期。

那时滑板、篮球、吉他......几乎所有男孩都有一套。

纷纷半途而废后,才去拥抱的游戏机。(别问Sir怎么知道的)

而对于国内真·滑板爱好者而言,另一部好莱坞电影有着更高地位——

《危险之至》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6)

上海电影译制厂引进,90年代初在中国部分城市上映,被誉为“中国第一代滑手的启蒙电影”。

虽然剧情老套,人物单薄,要特效没特效,要场面没场面,更没有明星大腕领衔。

但也偏偏就是它,给当时的少年们下了一剂猛药。

当年上映时连刷七场,爱上了克里斯汀和他的滑板。@咖啡也寂寞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7)

凭什么?

就凭滑板。

这是一部全心全意献给滑板的电影。

影片的副导演,就是曾轰动整个美国的“西风少年”滑板队的,大名鼎鼎传奇滑手——斯泰西·佩拉塔

U型池、自由式、花式速降......如假包换的实拍场景,不掺一点水分,均由职业滑手完成。

各式高难度风格,手到擒来。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8)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9)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0)

可能连导演都没有想到,这些不次于今日动作大片的滑板镜头,给中国孩子深深地震撼——

反叛权威、挑战自我、永不屈服。

卧槽,原来有一种酷,叫“极限运动”

1996年,首部青少年题材的国产滑板电影《滑板梦之队》上映。

让这帮穿着Oversize、反戴鸭舌帽、脚穿Vans的滑板少年,走上了街头。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1)

从玩具板玩到了专业板;从想要装酷耍帅,到投入全部的热爱;从一个个爱好者,成为了一个个职业滑板选手。

滑板,已经不再是用来摆Pose的装×工具。

从烈日之下的埋头苦练,到炉火纯青的风格高于一切。

这其中,就包括前滑板运动员,国家级滑板比赛裁判员,著名影帝,夏雨老师。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2)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3)

然而,无论是单纯热爱,还是装酷耍帅。这股中国滑板浪潮,就像当时无数的流行产物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即使滑板延伸出潮流时尚不断进化,滑板鞋、潮牌、街头艺术数不胜数。而加速之中,电子游戏、互联网等多种新鲜刺激娱乐方式不断迭代,需要刻苦练习的滑板,门槛显得越来越高。

作为街头文化的滑板,难逃宿命——

原本属于地下的,终归再度回归地下

我觉得,这说不上好,也谈不上坏。

归根结底,滑板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文化。

恰恰因为从源头开始,它都不需要用语言发表意见。

Disc 2

来自地下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南加州沿海城市圣莫妮卡

又被称为“狗镇”(Dogtown)。

这是当时经济大萧条的样板,是犯罪者、流亡者、瘾君子、艺术家的天堂。

贫困、堕落、毫无希望。

这里是66号公路的终点,也是美国梦的尽头。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4)

《狗镇之主》

就像所有街头文化的诞生一样。

越是一文不值的落魄,越是有无牵无挂的狂欢。

就是从“狗镇”,点燃了所有美国年轻人的第三代滑板浪潮。

第三代滑板,三个标志——

更加灵活、耐磨的聚氨酯轮;

增加摩擦力的滑板砂纸;

以及,世界上第一双滑板鞋,Vans Era。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5)

滑板界元祖级人物Tony Alva和Stacy Peralta合作,鞋底抓板力强、鞋帮稳定性好、便于完成花式技巧.....

但最重要的原因:便宜、耐操

而这,也正是当时贫民区滑板少年的真实写照——

出身低贱,绝不投降。

电影《狗镇之主》,与其说它记录着滑板文化的起源,不如说它讲述着滑板少年们的狂欢。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6)

没有控诉的渠道,就不抱怨。

没有上升的希望,就不改变。

在真正地被生活压扁之前,他们拥有的,是一具充满荷尔蒙的肉体。

和一个长达20年的漫长暑假。

于是,他们近乎疯狂地用肉体控诉正经。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7)

毫无顾虑地用肉体宣告爱情。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8)

滑板,是他们践行生活风格的另一种工具——

横冲直撞,犀利自我。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19)

滑板史上最具盛名的传奇——

“西风少年”滑板队(Z-Boys)。

因为一场旱灾的到来,原本热爱冲浪的少年们找到了新玩法:被放干水的碗型泳池。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20)

利用泳池边缘,可以完成原本冲浪中垂直落地甚至翻转的花式动作。

就比如那句有名的“OFF THE WALL”。

就是来自,以极快的速度从碗池飞出,并以旋转弧线回到碗池的花式动作。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21)

“水泥地上的冲浪”,让地下文化,走到了地上。

一时间,少年们从无名之辈,变成了摇滚明星;从一无所有,到名利双收。

单纯的热爱,也就跟着变成了生意。

在商业资本的金钱诱惑下,队员们分道扬镳,也结束了友谊......最后,有人成为了终身传奇,有人跌进了生活的深渊。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22)

《狗镇之主》在记录少年们成长的同时,也仿佛讲述了每种街头文化的困境:换得商业的成功,就难免失去最原始的自由和冲动。

而电影的结尾,少年们再度回到泳池,重拾友谊,用滑板找到了最初的快乐。

这也像是对街头文化的预言——

经过时间的淘练,能留下来的,只有热爱

Disc 3

风格:自由热爱

再说回今天。

人们,被困在了城市的夹缝。

一边是现代社会带来的激烈竞争,一边是现代科技私人订制的洗脑催眠。

对比之下,滑板像一种“无用的热爱”。

就像在《白日梦想家》开头那样。

标准的社畜男主,一身高超的滑板技巧不能为他挣钱,也没法帮他泡妞。

只能用来哄哄孩子。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23)

难道“无用的热爱”真的无用吗?

不用额说,你也记得影片之后那些,来自于热爱的高光时刻(恕不剧透啦)。

群山峻岭之中,无关时髦潮流、无关附加的态度。

这有一场场与自己的对话。

对话的题目,叫做自由。

滑板回到地面,不仅是因为入选了奥运会项目。

更在于它仿佛已经卸下标签。

从锈铁地带,到中心城市。

从代表态度,到唯有热爱。

更体现在每个城市的滑板公园、广场,你都会看见这样的年轻人——

滑行、跌倒、跳跃、跌倒......

不重要。

跌倒就立即站起来。

无需叹气苦恼,尽情和朋友一起哈哈大笑。

一个个花式动作、摔跤跌倒、流血流汗的背后,只是来自于热爱、坚持、自由的独一无二的——

对生活的风格。

“这就是滑板最酷的地方,我们可以千人一面做一样的事情。

“但是却各自追寻着自己的风格。”

就像下面这四位滑板女孩。

笑起来几乎一个模样,年轻、自信、阳光。

而当她们踩板入池,才将真正的自己释放,或狂放不羁,或精准灵巧。

总之分分钟帅你一脸——

| 时长 : 4分11秒 |

何为先锋?皆因自我。

四位女滑手的故事,来自四种忠于自我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滑板展示的,不只是招式或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创造力赋予的自己的鲜明风格——

它可以是冲出池壁的狂野对抗。

也可以是钢琴大师一般的细腻掌控。

或是将五颜六色的创造性,融入每次一挑战。

甚至,可以继承“狗镇”style,用流畅飘逸的动作,继承滑板运动最原始的冲浪基因......

现在,你明白滑板了吗?

它源自一种热爱,却演绎万种风格。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24)

正如Vans始终坚信,#风格高于一切#。

传承经典,吸收态度,创造风格。

Vans引领了太多同源异流的时尚对话。同时也在技术上不断探索,创新出ComfyCush技术,完成最体贴滑手们的舒适性。

五百年没见过这样的鞋(被踩了40年的经典只有它)(25)

从世界上第一双滑板开始,到现在难以复制的潮流坐标。

Vans始终为风格正名。

你的风格呢?

额让Vans为你留下惊喜: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关于滑板、关于热爱......什么都好,只要摆出你独树一帜的风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