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在贾府的境界(三春去后诸芳尽)

秦可卿在贾府的境界(三春去后诸芳尽)(1)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死后托梦于王熙凤,嘱咐说:“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及你,你如何连着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这一句话是秦可卿对当时形势的判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月指明,水指清,是说大明朝气数已尽,逐渐走向灭亡,而满清则逐渐逐渐强大起来,一定会取大明而代之,一旦真到了“乐极生悲”的那一天,如果应了“树倒猢狲散”这句俗语,大明的几百年的基业岂不付之东流嘛?凤姐忙问:“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

秦可卿说:“婶婶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的世业,亦可能常保永全了。”,清兴明衰是必然的,否到了尽头,就是泰,这是自然规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永保无虞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早早规划下将来的世业,退而以求其次,也许能够常保永全。并且对王熙凤提出了建议“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将家塾亦设于此。会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没有典卖等弊,便是有了罪,凡物皆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祖茔,即朱元璋之墓,在南京。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清兴明衰已成定局,为避免全部覆灭,应迁都南京(家塾亦设于此),与满清各自为政(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最后,秦可卿又对王熙凤说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预言。

秦可卿在贾府的境界(三春去后诸芳尽)(2)

在本书中,三春出现过多次,例如元妃的判词“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虚花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那么“三春”是什么意思呢?三春就是指的南明三帝。明朝在南京共有五帝:第一个即开国皇帝朱元璋(即元春),第二个是建文帝朱允炆。再就是南明三帝: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永历帝朱由榔,芳,指明政权各个剩余势力。“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就是说南明三帝以后,明政权各势力就完结了,各自寻求各自的出路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