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钢琴(中日德三国钢琴对比)

  主要还是看怎么定义“好”

  或者对于消费者来说,“好”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你想要所有东西都好的话那是不可能存在的。

  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上面的话,那我先从几个简单的点简单来说,后面再分开来细说理由

  德国钢琴历史悠久,上百年的发展使得其工艺好,工人态度好,做东西细。

  日本钢琴稳定性佳,工厂内配件的流水线标准较高,技术较为严谨。创新性好。价格还不错

  中国钢琴呃,价格挺好...

日本近代钢琴(中日德三国钢琴对比)(1)

  有些人总说自己想买“性价比高”的东西,但是其实“性价比”本身就是个很虚的词语。因为大家其实动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了,在同样的标准下,便宜商品是一定不会比贵的好。为什么?因为人家厂家才不傻。凭啥会给你做出来卖的又便宜质量又好的商品?(恶性竞争或品牌宣传期例外)

  现在回到三个类别的钢琴上来。我会一个一个的讲,如果看官看到了BUG或者不对的地方,欢迎评论批评教育一下没问题的。

德国:

  钢琴自诞生至今,已有300年历史。而第一台钢琴出自于欧洲的意大利。

  钢琴的制造技术是随着音乐文化发展而进步的。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诞生地,于1698年,制作出了第一台与当时的羽管键琴外形结构相似的乐器,取名为“钢琴”。而热衷于歌唱和小提琴的意大利人对这项发明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钢琴”在意大利其实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日本近代钢琴(中日德三国钢琴对比)(2)

  与此同时,文艺复兴在欧洲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德国人也很快的掌握了钢琴制作的技术。在这个关键时期,德国著名作曲家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在钢琴发展的历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巴赫的钢琴作品是留存最早的钢琴曲目,这就为德国的钢琴制作技术奠定了基础。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那时许多的钢琴制造者经常与当代作曲家,钢琴家一起开沙龙音乐会。演奏者们在与钢琴制造者交流的同时,会提出一些对音色或触感的建议,而设计师们则立刻带回工厂进行改进。到现在还有迹可循的,应该就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Chopin肖邦与法国钢琴品牌、同时也是此品牌的创始人Pleyel的关系了。

  后来到了19世纪中期,社会大变革,德意志统一,其钢琴制造业也同步发展迅速。

  不过再往后,欧洲发生了一些变革(包括一战二战、金融危机等事)或是品牌本身营销策略等问题依次倒闭关厂。如今存活下来的、还不错的德国钢琴品牌以下列出来

  贝森朵夫Boesendorfer(奥地利,属德语区,被yamaha收购)

  舒密尔Schimmel(1885年创立,至今四代传人,被中国珠江收购)

  贝希斯坦Bechstein(曾经被韩国Samick三益收购过)

  赛乐尔Seiler(被三益全资收购)

  斯塔格列波·索纳Steingraeber&Sohne(年产超不过20台...)

  博兰斯勒Bluthner

  杜梅尔Thurmer

  菲佛Pfeiffer

  首德Sauter

  奥古斯特福斯特Forster

  纽珀特Neupert

  有些德语字母我输入的有问题,懒得找了大家见谅

  (以上是所有的中国市场能见到的德国品牌,如果你看到或买到的“德国”琴不是以上的任何品牌,那抱歉,你买的是杂牌)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发现,好像大部分德国琴都被收购了或者被收购过...

日本近代钢琴(中日德三国钢琴对比)(3)

  这里我给大家引用大神Fazioli的回答解释一下:

  只做高端产品的小厂被做链家产品的大厂收购是常有的事。

  兰博基尼布加迪宾利被大众收购,捷豹被福特,塔塔收购,沃尔沃被吉利收购。贝森朵夫被雅马哈收购,哥特里安被柏斯收购,赛乐尔被三益收购。

  做顶级产品的必定高端小众,在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的社会无法像过去那样卖出惊人的价格,加上产量低,利润率显然不会高。

  被收购是双赢的事情,高端小厂需要大集团的财力支持,扩张产品线,开发新产品;做低端廉价产品的大厂也需要从这些有着历史底蕴,精湛工艺的品牌中学习经验提升自己,获得更好的产品溢价率。

日本近代钢琴(中日德三国钢琴对比)(4)


  就拿16年舒密尔被珠江收购的事情来说吧。

  珠江需要舒密尔精湛的技术工艺以及一百多年沉淀出来的东西,而舒密尔需要的是珠江的产量和中国的钢琴市场。两边强强联手,做出价位区间更多的产品以便适应市场需求。如波兰工厂的W威廉系列和广州产的F弗里多林系列,售价基本在北美市场W系列的w114是15000刀,f116则是7000多刀;但是德国产的k系列和C系列依然保持在2W刀以上的价格。

  如果您这边预算在15W人民币左右或以上,当然德国进口钢琴是最佳的选择。如果达不到,想考虑3-5万的钢琴,可以考虑Schimmel舒密尔的f系列(毕竟国外卖的那么贵);

日本:

  大品牌的话就是KAWAI卡哇伊和YAMAHA雅马哈了

  雅马哈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八国联军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后,日本为了不重蹈覆辙,直接就怂了。开始大开国门迎接西方的所有事务,包括红酒钢琴等等。也就因此雅马哈创始人山野寅南看到了钢琴的市场,于1927年成立yamaha公司开始制造钢琴,再往后又拓展了发动机,游艇,摩托车,音响及其他各种乐器,1995年雅马哈看到了中国的钢琴销售市场开始在中国设厂销售钢琴。只不过为了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其实就是便宜),针对中国开始做了第一个型号CJ121;打开了中国市场后,也合作了很多中国的工厂和经销商,最终选择独立在萧山建厂针对中国生产独立型号销往中国市场。

日本近代钢琴(中日德三国钢琴对比)(5)


  以上可以看到,雅马哈在国内的yu、ya、yz等等所有的系列都没有出现在其他国家的市场。(包括如果有懂英文或日文的大佬也可以查。官网中只体现了日本原产和印尼生产的雅马哈钢琴型号。并未体现萧山产的)

  不过雅马哈的高端琴做的确实也还挺棒的,比如九尺三角CFX275就在2010年肖邦国际大赛上登场,并助选手夺冠。如果说国内客户预算能在5-10W左右的话,选择雅马哈的印尼产和日本产的立式也是非常不错的。

  再说卡哇伊:

  卡哇伊创始人河合小市是从雅马哈跳槽出来的员工,造琴早期都是在借用雅马哈的技术,后面发展也还不错。先后也和中国不少厂家、经销商合作,最终选择营销能力最强的柏斯音乐集团。并针对中国市场在宜昌生产出了ku等系列(同样的上卡哇伊日本官网是查不到的)所以卡哇伊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是要比雅马哈大一些些的。而实际情况卡哇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要远远要小于雅马哈的

日本近代钢琴(中日德三国钢琴对比)(6)


中国:

  国内的话大品牌也就珠江海伦星海仨牌子。价格不错

  不过琴也一般

  虽说这几年这几个厂家都在和国际接轨。

  比如海伦合作贝希斯坦

  比如珠江收购舒密尔(收购和合作是两码事)

  其实在工艺上也是会有一定提升的。

日本近代钢琴(中日德三国钢琴对比)(7)


  如果说预算较低的话,考虑考虑国产琴肯定是没撒问题的。

  话说到这也说差不多了,如果只论商品品质的好坏,那是德国>日本>中国。

  论其他的,那就看你需求什么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