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对账的概念(5.1会计知识对账)

登记完账簿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学习对账工作。

对账工作从两方面进行学习:一、什么是对账;二、怎么进行对账。

一、什么是对账?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为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可靠,对账簿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的工作。

会计基础对账的概念(5.1会计知识对账)(1)

二、怎么进行对账?

对账工作通常在月末进行,实务中,月末对账主要包括:(一)账证核对;(二)账账核对;(三)账实核对。

会计基础对账的概念(5.1会计知识对账)(2)

(一)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即账簿与凭证核对,这里的“账”主要是明细账和日记账,这里的“证”包括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

1、核对是否漏登

会计将账簿和记账凭证进行核对时,首先应看凭证是否有漏登。实务工作中,会计人员将记账凭证上的科目登记到明细账或日记 账后,会在记账凭证对应科目的最右边的方框里打上勾,并且会在记账凭证签字栏的“记账”处签字。核对是否漏登时,重点查 看是否存在未打勾的会计科目。

会计基础对账的概念(5.1会计知识对账)(3)

3、核对凭证信息与账簿信息是否一致

核对凭证信息与账簿信息是否一致时,主要核对凭证金额与账簿金额是否一致,会计科目借贷方向是否一致,以及记账凭证 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是否与账簿上的一致。在账证核对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记账凭证后附的原始凭证与账簿记录的一致 性。例如对于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应将账簿记录的数量与记账凭证后附的出、入库单等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会计基础对账的概念(5.1会计知识对账)(4)

(二)账账核对

账簿与账簿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勾稽关系。因此,通过账簿的相互核对,可以发现账簿记录是否有误。在日常工作中,会计 进行账簿与账簿的核对时,主要包括四项工作:1、总账相关账户余额的核对;2、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核对;3、总账与日记账 的核对;4、会计账与部门账的核对。

1、总账相关账户余额的核对

实务工作中,会计应保证所登记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借方发生额,也相应的登记到贷方发生额中。会计在进行总账相关账户余 额的核对时,根据借贷平衡法和会计恒等式进行核对,通常采用编制《试算平衡表》来完成。《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请参 考“技能六--业务一”。

:

会计基础对账的概念(5.1会计知识对账)(5)

2、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核对

登记总账与明细账时,通常采用平行登记法,即总账账户与其所属明细账各账户的登记依据、期间、金额、借贷方向应完全 一致。因此,会计应将总账的本月合计数与明细账的本月合计数进行核对(包括发生额和余额)。如果出现不一致,就表示账簿 记录有错,应查明原因后予以更正。

如图5-1-4 会计在核对库存商品的总账和明细账时,应核对总账中本期发生额、余额与库存商品明细账中各明细科目的发生 额及余额加总后相符。

会计基础对账的概念(5.1会计知识对账)(6)

3、总账与日记账的核对

会计除了将总账与明细账进行核对外,还需进行总账与日记账的核对,包括:将现金总账、银行存款总账与出纳登记的现金 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

总账与日记账进行核对时,应将现金总账的本月合计数及余额与现金日记账的本月合计数与余额进行核对。

会计基础对账的概念(5.1会计知识对账)(7)

4、会计账与部门账的核对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一般都会与其他部门有关联,除了会计部门有核算记录外,其他部门也有对应的台账等记录,包括有 关的统计台账、实物保管账、业务账等。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会计也应在月末将会计账与部门账进行核对。主要包括: 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与仓库收发台账的核对;应收账款明细账与销售部门销售业务统计账之间的核对等。

(1)库存商品明细账与仓库的库存商品收发台账核对

库存商品收发台账一般由仓库管理人员进行登记,主要核算企业库存商品的收入与发出的数量。

会计至少应在每个月结束时,将自己的库存商品明细账与仓库的收发账进行核对,主要核对本月各类库存商品的收、发数量 及结存数量。

(2)应收账款明细账与销售部的销售业务统计账核对

这里所说的销售业务账包括单独设销售统计员的统计台账和业务员自行记录的业务账。核对的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对应的客户 名称及其本期发生额、余额等情况。

实务工作中,类似的核对还有应付账款和采购业务账的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账的核对等,具体请根据企业 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三)账实核对

账面数与实存数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簿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会计基础对账的概念(5.1会计知识对账)(8)

实务中,账实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等。

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较多,如财产物资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耗;财产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造成多收或少收 的差错;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的财产损坏、丢失和被盗等;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和错记等;由于有关凭证未 到,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发生意外灾害等。因此,需要通过定期的财产清查来弥补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可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课前小结:

登记完账簿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学习对账工作。 对账工作从两方面进行学习:一、什么是对账;二、怎么进行对账。

一、什么是对账?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为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可靠,对账簿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的工作。

二、怎么进行对账?

对账工作通常在月末进行,实务中,月末对账主要包括:(一)账证核对;(二)账账核对;(三)账实核对。

(一)账证核对;

1、核对是否漏登

2、核对凭证信息与账簿信息是否一致

(二)账账核对; 在日常工作中,会计进行账簿与账簿的核对时,主要包括四项工作:

1、总账相关账户余额的核对;

2、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核对;

3、总账与日记账的核对;

4、会计账与部门账的核对。

(三)账实核对。 实务中,账实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等。

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