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起势及原理(详解太极拳的杠杆效应)

太极拳是一门包含许多力学原理的拳种,比如摩擦角原理、杠杆原理、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等等。特别是在太极推手中,这些力学原理的应用更是常见。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杠杆效应在太极拳中的应用,许多人都忽视了原来杠杆效应还有这个窍门。

太极拳的起势及原理(详解太极拳的杠杆效应)(1)

太极拳与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力学的基本原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应用,比如井的舀水装置,修理汽车用到的千斤顶等等。什么是杠杆的定义呢?杠杆就是“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

它包括哪些力学要素呢?

太极拳的起势及原理(详解太极拳的杠杆效应)(2)

杠杆构成的力学要素

一个完整的杠杆,包括了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五个要素,而且缺一不可。根据杠杆原理,人们如果通过特定的方法,使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就能达到小力撬动大力的目的。这就是阿基米德能说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样不朽名言的原因。

太极拳的起势及原理(详解太极拳的杠杆效应)(3)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可见,我们练习太极拳,特别是太极推手,要达到小力打大力的目的,就必须通过杠杆原理,使自己的动力臂长于对手施加的阻力臂。许多常年练习太极拳的拳友,可能早已听说过杠杆效应,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他们往往会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根本无法达成小力打大力的目的。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否学拳天赋不够,不能继续进步。

太极拳的起势及原理(详解太极拳的杠杆效应)(4)

搞懂杠杆原理

这个常常被忽略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杠杆原理必备的五要素,它们是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我们通过阿基米德的名言,不难发现,杠杆原理的难点在于寻找“支点”,而且之所以能成为“支点”,它必须具有不动的特性。必须借助这个不动的支点,我们才有可能通过延长动力臂的方法来撬动地球。我们练拳时,最常见的谬误就是一动无有不动!当你这样练的时候,就意味着不动的支点不复存在了,也就不可能制造出杠杆效应了。

太极拳的起势及原理(详解太极拳的杠杆效应)(5)

野马分鬃

我们拿“野马分鬃”一式来看。我们右腿插入敌方双腿间,扣住敌方右侧大腿,此时我方右腿应该保持“不动”,形成支点,敌方的重心点与支点间距离形成阻力臂,我方右手接触点与支点形成动力臂。可见动力臂明显长于阻力臂,因而可以轻松将敌方摔倒发出。然而,如若此时我方右侧大腿晃动,无法形成固定的支点,那么杠杆效应根本无法构成,因而也不可能打出小力打大力的效果。可见,支点的“不动”是多么重要。我们练拳时要分清,每一招每一式的支点在哪个地方,而且要注意保持支点的不动!

你学会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太极拳的起势及原理(详解太极拳的杠杆效应)(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