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这奇闻轶事数不胜数,汉高祖刘邦成就一统大业令人称赞,但其在遭人追杀时,为了自保也曾将妻儿抛弃,后世人们对于古人的评价常常两极分化。流传至今的史书作为正史,常常由江山的主人委任史官书写,这其中的真假还有待分辨。

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1)

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朝历代都有怪异之事,大唐作为古代东方最耀眼的时代,诞生了数不尽的能人志士。但在那样的封建社会也免不了君王之争,各党羽之间尔虞我诈,可是翻看史书一看,却有一只“猴子”参与其中,甚至与文武百官同朝而出,还被后人表以“忠心”的美名,这又是如何一回事呢?

大唐末年,天子自乐

在一国之中,能让“猴子”出现在朝堂之上的莫过于万人之上的天子了,这位皇帝就是唐朝晚期的君主唐昭宗,此时的大唐已经步入了暮年,国情士气都不复往初,被历史颠覆只是时间的问题。

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2)

刚刚上任的唐昭宗面对此番情形,并没有荒淫度日,而是整改朝纲,提出了许多的政治方略。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办法掀起波澜,随着国势的衰败,他也一步步地受制于人,被权臣朱温所掌控。

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3)

明明贵为天子,有着满腔的抱负与禀赋,但却只能受制于人,成为傀儡皇帝,唐昭宗的内心自然是苦闷万分。为了能给自己排烦解闷,说之于人会留有后患,于是皇帝便在皇宫中饲养了一只猴子。

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4)

在宫人的调教下,这只猴子竟能像人一样穿衣,听懂人的指示,本就郁闷万分的皇帝见此情形后,竟开怀大乐,随即便赐予官服,并封名为“马供奉”将其带至于朝堂之上,朝廷百官见其现状也只是敢怒不敢言。这事流传至民间,更有诗人写到“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来加以讽刺,但这荒唐之举也只是皇帝苦中作乐的无奈体现。

江山易主,猴亦有骨

唐昭宗虽然为九五之尊,但国家大权由他人掌控,这江山易主只是迟早的事。没过多久,朱温发动叛乱,唐昭宗被迫流亡,路上偶然得知他人为猴子所著的诗,竟是淡然一笑,认为这猴子可比人要忠诚许多,不然他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5)

之后朱温谋杀唐昭宗,他也如愿以偿地坐上龙椅,在召见百官之时,便想起世人所传的“猴子”大臣,于是下令将其带至朝廷想要好好戏弄一番,但正要这“孙供奉”下跪之时,这猴子却突然冲过来,撕碎了朱温的龙袍,龙颜大怒的新皇随后便将其处死。这样的一桩轶事流传至民间,百姓们反而被猴子的忠贞所打动。

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6)

这样的历史一幕被很多人熟知,其中少不了广为流传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作者吴承恩就曾说道,这孙悟空大闹天庭的桥段就曾因此事有感而发。

忠贞情谊,令人羞愧

就连动物都懂得感情,知道忠贞的情谊,而人能深刻体会多种情感,但反而会做出不忠不义之事,为了利益背弃他人,对自己曾经的挚友两面三刀,这何尝不让人感到自愧。

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7)

道家的始祖老子看淡这世界万物,就曾有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上天衍生万物而无加害之心,圣人的道理则是成事而不争。

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8)

在社会上谋事,过多的计较与他人的得失,被利益蒙蔽双眼,看似成为胜者,其实只不过是新的羔羊,倘若人人能懂得不争的道理,那这社会万物之间自然是祥和一派,可惜大多数人都无法企及。

小结

在华夏的历史之中,像“孙供奉”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各个都极富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但这其中人之所以感到动容,皆因为在那样尔虞我诈的时局之下,一只猴子却能够做到忠贞不渝,这样的行为就像一面镜子,照应出了争权夺势中人们的不堪。

孙悟空所有的背景故事(孙悟空的原型唐朝)(9)

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趣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足挂齿,但是其所反映出来的人性缺点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自以为无懈可击将谋略玩到极致,但却连一个真诚的人都无法挽留,只能找寻不谙世事的猴子来苦中作乐,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悲哀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