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古代中秋怎么过)

古人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古代中秋怎么过)(1)

古人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古代中秋怎么过)(2)

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民生周刊

中秋节,是人们最思念亲人的日子和团圆的日子。它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如今的中秋,阖家团圆,老人孩子团聚一堂。当然古人的中秋节同样很有意思,我们泱泱大国的长情和浪漫,在庆祝节日上发挥地淋淋尽致。

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穿越”去古代瞧一瞧中秋有多热闹吧!

古人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古代中秋怎么过)(3)

赏月的浪漫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它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

唐朝是个特别爱好“月亮”的时代,当时,中秋只是表示节气,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场面十分隆重。

众人拜月祈愿,读书人祈愿“早步蟾宫”,科考高中;女孩子“愿貌似嫦娥”;已婚夫妇愿多生贵子。人们纷纷将美好心愿,寄托在这轮圆月之上。

人们在中秋的夜晚赏月,也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全家聚集在一起,或者跟好友同僚一起,这便有了团圆的意义。如果月圆之夜离乡在外,游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便有了“月圆人不圆”的感慨。

到了宋代,中秋赏月的风气达到高潮。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以回忆的方式记述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那时无论富贵贫穷,人们都在中秋之夜观赏月色。

古人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古代中秋怎么过)(4)

吟诗的雅兴

皓月当空,中秋节的诗意,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意境之唯美,令人遐想联翩。

只唐朝流传下来的中秋赏月诗就有111首,到了宋代,《全宋词》中收有中秋词210首,其中标有“中秋”字样的就有178首,其内容大多描写月色、思乡、思亲,也常常提到嫦娥、玉兔、蟾蜍、桂树、月宫、琼楼等词藻。

宋代写赏月诗最好的是苏轼,他有中秋词三首,都是名作,其中《水调歌头》最为脍炙人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元代的诗词中,增加了男女月夜相会的爱情元素,这体现在一些以中秋节为背景的元杂剧如《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张生煮海》《云窗梦》的爱情故事之中。

当然,不只是文人喜欢在中秋之夜赏月赋诗,许多寻常百姓也有此雅兴。

古人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古代中秋怎么过)(5)

酌酒的狂欢

花好月圆的金秋时节,没什么比就着一壶好酒赏月怀古更具风雅。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街市上人人争相饮酒,到午时未时之间,各家酒店的酒就都卖光了,纷纷扯下招幌。

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也记载,此夜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全都登上高楼,临轩玩月,许多大户人家还摆上丰盛的宴席,在琴瑟铿锵之中酌酒高歌,通宵玩乐。

即使那些住在陋巷破屋的贫穷人家,没钱买酒,也会把家里的东西典当了换些酒来,不肯虚度佳节。这晚街上的商铺一直开到五更,玩月的游人在市面上络绎不绝。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个中秋,放下你的手机,和家人用心体味吧!

古人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古代中秋怎么过)(6)

主播:吴强

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中国文明网(ID:wenmingcn)、国学一刻(ID:guoxueyik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