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农村婚俗(张觉民镜头中的嘉兴乡村婚俗)

多年来,张觉民关注嘉兴乡村民俗。这一组《嘉兴乡村婚俗》是他在嘉兴各地乡村参加婚礼时所拍摄,最早的摄于2006年,最晚的摄于2019年。

嘉兴乡村婚俗

以往嘉兴乡下农家无论婚嫁迎娶大都定在春节,而现在基本上与城里人接轨,有办在春节前,有定在五一节、国庆节。不过,这婚宴办在春节前,无论是外出旅游或小两口度个蜜月,都是最佳的计划。任何习俗都是在久长的生活中形成的,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有些传统习俗却是根深蒂固的。

去年12月的一个吉日,家住秀洲区王江泾镇北部,与江苏黎里相接的北荷村的亲戚女儿出嫁,邀我们去“吃喜酒”。那天,虽已过大雪节气,但最高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车到附近,路两边插上了红红绿绿的小旗,进入院内,大红灯笼和大红充气拱门,热烈地迎接着每一位到来的贺喜亲朋。

浙江温岭农村婚俗(张觉民镜头中的嘉兴乡村婚俗)(1)

摄于2019年10月

我们一进屋,就被递上了一杯爆米糖茶。这糖茶是乡下人家特有的。我揣着热乎乎的糖茶。突然,女儿用手推了我一下,问这甘蔗、这菱摆在这干啥用?我笑着说,甘蔗代表小两口结婚后生活节节高;有环角的老菱代表一切都很顺很灵的;那个方糕上印有红双喜,是喜糕,代表步步高;放了苹果代表平平安安。女儿又问,这一大堆钱放着干啥?妻子告诉女儿,这是买嫁妆的钱,现在流行直接给钱了。

这些年,常去乡下亲戚家喝喜酒,目睹了乡村的各类婚礼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演绎着它的变化。

浙江温岭农村婚俗(张觉民镜头中的嘉兴乡村婚俗)(2)

摄于2008年2月

浙江温岭农村婚俗(张觉民镜头中的嘉兴乡村婚俗)(3)

摄于2006年1月

浙江温岭农村婚俗(张觉民镜头中的嘉兴乡村婚俗)(4)

摄于2006年1月

娶亲,这是婚嫁中最精彩的一幕。地处水乡的嘉兴,以往交通多是水路,娶亲也都是开着船,迎亲途中,村庄里的男女老少,会在某个水路口,用竹竿拦住娶亲船,向新娘讨要喜糖和喜烟,图个热闹,图个吉利。新娘如果出手不大方,还通不过。于是,便有了“拦喜船”习俗。现在乡村路路通,农家不再用船娶亲,改用喜车。乡亲们依旧上演“拦喜船”,只是不用竹竿拦,改用长条凳。

旧时新娘娶来后,娶亲船停靠男方河埠的第一件事是“接水”,即新郎用杯子在河里取上两杯“新水”端进新房,以表新的生活财源不断。现在娶新娘从陆路而来,男方则在自家门前放置盛着水的木盆,放两个碗、一个杯子,让新郎舀水进去,依然承袭以往的“接水”习俗。

以前,新娘娶进门时地上铺麻袋,寓意一代接一代,现在改用红地毯了。

旧时结婚拜堂,是婚俗中最隆重的仪式。而在海宁和秀洲的农村,婚礼当日,厅堂内红烛高照,四牲上堂,依然完美地承传了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参拜父母、夫妻对拜、上帽、迎花烛、入洞房等传统婚礼仪式。有的地方乡村的新娘虽然也同城里人一样,婚礼时着起了白色婚纱,而拜堂的仪式又全按传统方式进行。

浙江温岭农村婚俗(张觉民镜头中的嘉兴乡村婚俗)(5)

摄于2006年1月

浙江温岭农村婚俗(张觉民镜头中的嘉兴乡村婚俗)(6)

摄于2016年10月

《礼记·昏义》对当时的结婚礼仪记载有“六礼”之说,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后人叫“说媒”;“问名”即双方交换年庚,近代称之为“换龙凤帖”;“纳吉”即为订婚,俗称定亲;“纳征”为男家向女家下聘礼,俗称“彩礼”;“请期”就是选择好婚期吉日征求女方意见;“亲迎”即为迎娶新娘,俗称办喜事。

结婚,办得隆重而有意义,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习俗,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域的不同婚俗。就嘉兴地区而言,旧时,一对男女青年从相识到成婚有相亲、对亲、定亲、端盘、结婚、回门等过程,除了我们常说的相亲、定亲、结婚,其中,对亲是由男家托媒人向女方父母提亲;端盘也叫送彩礼,即成亲前确定结婚日子,男方向女方送去“礼金”,成亲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回娘家行礼设回门酒,俗称“回门”。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嘉兴的乡村婚俗是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一民俗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依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却又不断衍变。嘉兴乡村传统婚俗自近代到现代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一方面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旧有的传统婚俗正日益被现代人的生活观念、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而另一方面则又承继着旧时婚俗中的某些传统,形成新的乡村婚礼习俗。

浙江温岭农村婚俗(张觉民镜头中的嘉兴乡村婚俗)(7)

来源:读嘉新闻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