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

每个人心中,

应该都有一座最爱的城市。

也许你在那生活过、学习过,

也许你在那逗留过、工作过。

又或许你只是去那里旅行,

却发现,

它是如此契合你心中的理想城市。

在很多人心中,

威海,就是这样一座城。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从陆上看,群山突起,峰峦叠嶂,松涛雾霭,花香翠叠,远看如长龙卧海,近观如虎伏静待,回转处气势万均。这里有海、有岛、有泉、有山,还有处处皆风景的城,是一片画一样美丽的土地,充满了诗一样浪漫的情怀。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1)

驾游在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上,山色时而在你足下,有如仙人野逸,了无止境,缥缈无常,迷人的绿茵,与碧蓝的天, 湛蓝的海相映成趣,一路而行,两侧的山是绿屏,树是翠带,引你不经意间走进了威海的山水,看山光水色,蓝绿相依,浓重的是你的心情。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慢慢行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能够感受到一树一瓦一石都浸透了沧桑、沉淀着深厚的革命印迹,让人心潮澎拜。红色记忆就像一颗颗珍贵的宝石,点缀在城市的过往里。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3)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4)

齐鲁大地,南有沂蒙红嫂,东有胶东乳娘,乳山母爱精髓汇聚到红色革命历史中。浓浓乳娘情,是群众与党和人民军队生死与共、以命相助的写照!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威海,一座被大海浸润滋养的城市。在这里,时间慢逝,空气里是大海带来的温柔,闻到大海的气息,感受鱼的幸福。大口吃饭、大碗喝酒、大声打招呼,来威海你一定会被威海人的热情豪放所打动和感染。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6)

威海人的包容性很强,在威海,各地的人都可很快地融入,这与威海的地域文化有关。在明朝就设立了海防重镇威海卫,全国调兵,不管来自哪里的游客,在热情包容的威海都能找到归属感。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7)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威海海岸线长986公里,其中国际海水浴场自然天成,这里滩缓沙细,水质清澈,松林环绕,蓝天碧海,相映生辉。漫步在威海的海滩,倘佯在海边各个公园景区,处处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快意。威海的海永远都是湛蓝湛蓝的,蓝天、白云、金色的沙滩,美不胜收。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8)

漫步市区街头,映入你眼帘的是蓝天、大海、青山,清新的空气,鳞次栉比的建筑,宽广整洁的马路,开阔静美的公园绿地,建筑物随坡势,不遮山、不压海,与周围水光山色和谐统一,形成了一幅高处是翠绿的山头,中间是红瓦淡墙的建筑,低处是蔚蓝的大海的画境,给人一种“海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山中,人在绿中”的感觉。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9)

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有"海鲜粮仓"之称的威海,海产资源丰富多样,海虹、扇贝、海蛎子、蛤蜊等大多是通过"煮"的方式烹饪,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但是要想使其菜肴达到鲜嫩、味美、肥腴的效果,需要一定煮的基本功,关键是煮时火候的控制,煮的程度大小都会对菜肴质量产生影响。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10)

和所有北方城市一样,威海也是以面食为主,和别处不同的是,一个饽饽、一碗面、一碟饺子就是威海农家的典型代表,像乳山喜果、盛家火烧、胶东花饽饽、文登仁孝面等都是带有家乡的符号~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大海的好味道,都藏在刚出海的新鲜海货里。虽然大海是咸的,但是海里的生物却出奇的鲜美。在牧场的采摘区,你可以将海蛎子、扇贝等一笼一笼地拉起,收获满满的战利品。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11)

对于身处城市里的人来说,过一段真正放松而自在的生活,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但是在威海,现捞现吃的爽快不再是打捞的渔家专属。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1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笔下的山水田园生活,就像心中的诗与远方,静谧、闲适的乡村风光让人时时惦念。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13)

住在威海,依山傍海,喝茶、听歌、过放松休闲的生活。夜晚,坐在阳台上,看繁星点点,听山风拂过竹林的声响,或者捧一壶茶看一本书,都是最平淡生活的样子。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14)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15)

人,应当诗意的栖居

从滨海壮美到山林俊秀,

从山海美味到怀旧小食,

从厚重历史到人文情怀,

从新奇探寻到幸福满怀……

关于这座城市深深浅浅的记忆

都随着踏过的每个角落而镌刻心底。

来源: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监制:张华

编辑:兮雪

校对:王文超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这里诗意的栖居)(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