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会造成什么后果(全国3亿人睡不好)

翻看完最后一条微信留言,刷过最后一条小视频,此时的时针已经指向了深夜十二点之后……睡不着,睡不够,睡不好,入睡难,一系列的睡眠相关问题变得日益高发。

2022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卫生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模式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睡眠问题,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不断进展下去,逐渐产生了内分泌、代谢紊乱,免疫力降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强调,优质的睡眠可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幸福感。

睡眠障碍会造成什么后果(全国3亿人睡不好)(1)

睡眠监测中的导线设置。

案例一:

一次睡眠监测,发现了尖子生的睡眠问题

小雪现就读初三,是班级的学习委员。上进好学的她在班级、年级名列前茅,是老师口中的尖子生,是同学眼中的学习榜样。近半年来,她像变了个人。在课堂上,以前聚精会神的她如今心神涣散,甚至经常突然睡着,持续几分钟后又突然清醒过来。长此以往,她的成绩一落千丈、跌入谷底。

班上的同学私下议论她不配当学习委员,这些话随后传到了小雪的耳中,小雪气得面色煞白,怒气冲天地去找同学们理论,“你们凭什么说我不配?”话音未落,只见她突然倒向地面,还好被周围的同学及时扶住。惊慌失措之时,小雪又醒了过来,并茫然地说道:“我刚刚怎么就倒了?还好你们扶住了我。”

小雪的爸妈、老师随后赶到现场,把她带去附近医院就诊。心电图、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等多项检查陆续出炉,令人诧异的是,检查结果没有提示任何异常。

睡眠障碍会造成什么后果(全国3亿人睡不好)(2)

新华社图表,漫画:“觉主”的烦恼 3月21日,第21个世界睡眠日。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在这3亿多人中,却有一群人因为随时随地都可能睡着而深受困扰。 他们是发作性睡病患者,患有一种慢性睡眠障碍疾病。这种病多发于儿童或青年时期。患者往往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不受控制的短睡眠,或者突然瘫软猝倒,也会难以分清现实与梦境,出现睡眠幻觉、失眠等。他们称自己为“觉主”。

一筹莫展之际,医生联想到小雪最近出现的日间思睡等异常症状,便建议小雪一家到睡眠门诊就诊。于是,小雪的家长便带着她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医务工作者便对小雪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各项体格检查及情绪、睡眠相关的问卷调查,同时,还完善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检查结果均明确指向一种疾病,即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以难以控制的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我国的患病率估计在0.04%左右。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大致相当。它是继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之后,引起白天过度嗜睡的第二大病因。”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介绍道,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身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发作性睡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日间过度嗜睡症状,表现为在行走、进餐或交谈时突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尤其在外界刺激减少的情况下,如阅读、看电视、驾驶、听课、开会时更易发生。睡眠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每天可发生数次到数十次不等,多数患者经短时间的小睡后即可头脑清醒,但不能维持太长时间。此外,一半以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可见肢体无力下垂甚至猝倒,特别是在强烈情感刺激如发怒、大笑时易出现。发作时患者往往意识清楚,无记忆障碍,并可完全恢复。潘集阳教授指出:“其像小雪这种病例并不少见,只不过由于公众对该疾病了解不足,致使患者及家属往往多次辗转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其他科室就诊,从而造成了较高比例的漏诊及误诊,继而耽误了患者的病情。”

患发作性睡病并不可怕,及时就医方为上策。潘集阳教授介绍道:“目前,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1、一般治疗,如有规律、足够的夜间睡眠;白天有计划的午休等,2、药物治疗,如精神振奋剂、抗猝倒药物等。3、心理干预,如对患者表示理解,并鼓励其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研究表明,发作性睡病如果不及时予以诊治,往往会伴随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症及肥胖等问题,严重时会威胁到生命。因此,应警惕此病的发生。一旦发现,应尽快到睡眠医学中心就诊,尽早明确、尽早诊治!

案例二:

骤然夜间惊恐发作,不是情绪问题是鼾症惹祸

王先生今年50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控制较好,平时热爱锻炼,身体状况稳定。3个月前,他在睡梦中突然感到喘憋,呼吸困难,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遂惊醒,醒后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濒死感强烈,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恐慌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休息半小时以上才可大致缓解,再次入睡比较困难,一晚上可发作2-3次。

第二日上班时,王先生在工作中容易打瞌睡,昏昏欲睡,疲乏无力,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日常生活,随之他变得情绪紧张、低落,整日无精打采,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整日担忧自己的睡眠状况。

睡眠障碍会造成什么后果(全国3亿人睡不好)(3)

为解决夜间突然惊醒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在症状出现3天后,王先生先后至多家医院就诊,辗转于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精神医学科等科室,做过详细的心脑血管功能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夜间惊恐仍反复发作。

经推荐,他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门诊就诊,医生对王先生进行了详细的诊断评估,询问家属,家属反映王先生睡觉时有明显的鼾声,结合相关睡眠量表检查,考虑王先生的疾病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经建议,王先生进一步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完善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睡眠呼吸监测,最终确诊疾病为伴有夜间惊恐发作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引起缺氧存在重要的诱因作用,医生建议王先生佩戴呼吸机治疗,经过治疗后,王先生的夜间惊恐发作消失了,白天嗜睡的症状也明显改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睡眠相关呼吸疾病,在生活中较为常见,难以立即识别,可能延误治疗。但明确诊断后,通过及时、系统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疗效显著。”潘集阳介绍说,如果遇到对睡眠障碍等疾病认识不足的医生,根据失眠、恐惧、心慌等症状,很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发病到确诊往往经历2-10年之久。睡眠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经过专业的睡眠监测技术,指导进一步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以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日间思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相关呼吸疾病,患病率为2%~4%。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重度OSA患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3.8倍。王先生这种“夜间突然发作性喘憋心慌、惊醒”的异常是伴有夜间惊恐发作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异性症状,在很多同类患者中也经常出现,美国的调查发现有1/3的患者发作于上半夜。

睡眠障碍会造成什么后果(全国3亿人睡不好)(4)

潘教授指出:“患者呼吸暂停发生的原因是上呼吸道受阻,由于呼吸道塌陷而导致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多次呼吸暂停。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就是呼吸机疗法,对气道有一个支撑作用,这样上呼吸道在睡眠过程中不会塌陷,可以有效地消除夜间打鼾、改善睡眠结构、改善夜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缺氧,也显著改善白天嗜睡、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睡眠质量高往往比睡眠时间长更加重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该及时治疗,否则会因为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脑部供氧不足,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因此,如果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到睡眠医学门诊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进行干预,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睡眠障碍的六大表现

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都需要干预

潘集阳表示,随着社会各类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人们的各种压力与日俱增,在这些压力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不堪重负,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睡眠障碍。很多人一夜夜的睡不着,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了睡眠障碍、失眠症。

失眠症有六大表现:

1、睡眠质量不好。有些人都会有夜晚无法入睡、时睡时醒以及睡眠时间减少的情况,而有些人虽然能够入睡,却感到睡眠不能解乏,醒后仍有疲劳感,这些都是睡眠质量不好的具体表现。

2、记忆力下降。具体表现在记忆力功能的严重减退,很多人会觉得刚想到了要做什么事,如果不立即去做,转眼之间就会忘记了,再也想不起来。

3、注意力不集中。多数人晚上睡不好,白天就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与工作,困倦、嗜睡等现象导致人们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等,无法正常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4、头痛、头晕。晚上休息不好会让人觉得早起就觉得精神不佳,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头痛、头晕的情况。

5、情绪失控。不开心、容易生气、脾气暴躁等,这些都是情绪失控的表现。

6、身体出现异常。有的人会表现为胸闷、心悸、血压不稳定等心脑血管系统的障碍,而有的人则会表现为腹泻、胃部闷胀以及便秘等消化系统异常。

睡眠障碍会造成什么后果(全国3亿人睡不好)(5)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偶尔出现、间断出现以及持续不超过1个月的失眠称为暂时性失眠,把失眠症状持续1-6个月的失眠称为短期性失眠,而把超过6个月以上的失眠称为慢性失眠,但无论你是属于哪一种失眠症状,都应当重视起来,及早就医,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小涛 张灿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