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负利率不可避免(一篇文章带你快速了解负利率)

你把钱存银行,银行给你利息,这是人们心中天经地义的一件事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负利率不可避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负利率不可避免(一篇文章带你快速了解负利率)

为什么负利率不可避免

你把钱存银行,银行给你利息,这是人们心中天经地义的一件事情。

然而这个天经地义,可能很快将不复存在。因为世界、包括中国,正不可避免的一步步迈向负利率时代。

11月21日北京举办的“从危机到稳定:应对下一次金融危机”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还是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什么是尽量避免快速进入?言外之意,就是进入负利率不可避免,唯有尽量延缓这个进程。

短期而言,通过一些手段是可以避免,我国短期也不用担心负利率的问题。但当时间足够长呢,我国进入负利率几乎就是非常确定的一件事了。

一、什么是负利率?

负利率分实际负利率和名义负利率两种情况。

所谓实际负利率,也就是银行存款名义利率是正的,但是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

此时的实际负利率=一年期银行存款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举个简单的栗子,你有100块钱,可以买5碗牛肉面。银行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是2%。那么存入银行一年后本息合计是102元。可牛肉面涨价了5%,变成21一碗。原来的100元买不到5碗牛肉面,只够买4.857碗了,银行利息覆盖不了物价涨幅,这种情况就构成了实际负利率。

所谓名义负利率呢,就是指存款名义利率本身就是负的情况。

你到银行存钱,银行不但不给你利息,你还得倒贴利息。目前主要存在于商业银行向央行存钱的情况。也就是商业银行如果要将钱存入央行,需要向央行支付费用。由银行向储户收取利息的情况还不多见。

事实上,自2012年7月以来,丹麦、欧洲央行、瑞士央行、日本央行、美国等已先后开启负利率政策,就在今年,又有多国加入阵营:

今年8月,丹麦第三大银行日德兰银行推出了世界上首例负的按揭贷款,十年期房贷利率低至年化-0.5%。

你去银行贷款买房,不仅不需要给银行利息,银行还得倒贴利息给你。简直就是丹麦童话的现实版。

同月,瑞士银行宣布,对50万欧元以上存款征收年费,变相对居民存款实行负利率。

根据规定,存款超过50万欧元,银行要收取0.6%的年费;如果存款超过200万瑞郎,则收取0.75%的年费。

简单换算一下,存款50万欧元,每年要交3000欧年费,存款200万瑞郎,每年要交1.5万瑞郎年费。

这种骚操作,颠覆了几千年来的传统。瑞士人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借给邻居的100斤粮食,在来年,只能收回90斤。

2019年12月12日,欧洲央行更是进一步将持续多年的负的存款利率进一步降至-0.5%,创区域历史新低。。。

据统计,2019年全球38家央行合计降息幅度已高达13.85%。

低利率、0利率甚至负利率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规模化、长期化、普遍化的现象。

二、为什么会出现负利率?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连续多年的各个国家的QE也就是量化宽松政策大比拼导致市场资金是严重过剩,再加上新技术短缺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这个钱贷不出去:经济不好、产能过剩,企业生产产品卖不出去,所以就不愿意贷款扩大生产;居民对收入前景预期不好,所以也不愿意贷款进行消费。

商业银行拿了央行的钱贷不出去,就回头又存到央行。央行一看,你拿了我的钱不但不去放贷刺激经济,还存我这里让我倒贴利息给你。于是央行就规定对超额准备金执行负利率,目的就是鼓励商业银行进行放贷,把钱放到实体经济中去。

但是商业银行钱贷不出去啊,所以把钱拿回来后他并没有放到市场上去,而是转存到了财政部,去买国债,结果把很多国家的国债也给买成了负利率。

据摩根大通数据,现在全世界负收益债券规模已达5.5万亿之多,而且还在进一步增长。

这种情况下的名义负利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款执行的一个负利率,商业银行还不太敢针对储户也执行这个负利率。

一直到16年8月份,一家位于巴伐利亚的德国合作储蓄银行开始向储户存款收取利息。从9月份起,存款超过10万欧元的储户需要向银行支付0.4%的利息,开创了银行向储户收取利息的先河。

三、如何面对负利率,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1,可以投资固收类和现金类产品。比如最近两年先后有多家银行发售年化4%甚至5%的固定存款利息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都属于银行存款类产品,可以享受国家《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即便银行倒闭了,政府也会给兜底。

所以相当于是一种无风险的固收类产品。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4%、5%的收益率太低了。

但在利率持续走低的大趋势下,待5年、10年后再回头看,收益率在5%左右的无风险固收类产品,绝对会让你怀念不已(到时候可能3%甚至2.5%收益率的固收类产品你都买不到了)。

这些产品中有不少有效期都是5年,一旦买入,哪怕未来全国范围内存款利率一起下降,你的收益率都是按照你买入时的利率价格计算的。相当于是锁定了一个长期的收益率。

唯一要注意的是,《存款保险制度》保额上限是50万,所以单家银行的产品,建议不要买入超过50万。

如果资金量比较大,可以分散购买不同银行的产品。这家买50万,那家买50万,这样就都可以获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

这也是为何最近几天,某款几十年期、年化4%年金险得到大家追捧的原因,相当于是一下子将未来几十年的收益都锁定住了,在不断降息甚至可能执行负利率情况下,这个收益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2,可以选择投资优质资产

如前所述,理论上来说,银行把钱存入央行还要倒贴利息,那不如把钱贷到给市场,让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让居民增加负债、进行消费。但是一旦人们对经济前景产生悲观预期,银行会惜贷、企业也不愿扩大生产、居民也会尽量减少消费,最终,廉价的资金并不流向实体,而是会去到股市、房地产等市场,从而促使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当下,虽然房住不炒,但是随着都市圈人口不断流入,优质地段房子仍将是稀缺资产。

3,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等。

今年北向资金一直在A股持续买买买。

一方面A股在全球看来都还处于低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股市不断对外开放,并不断加强监管规范化,外资对A股未来走势还是比较看好的。

另一方面,则源于全球资产荒的大背景。

11月5日,中国财政部在法国巴黎发行的40亿欧元主权债券,遭到哄抢,总申购金额超过200亿欧元,是发行金额的5倍。

这么火爆的债券收益率是多少呢?

7年期、12年期和20年期的收益率分别为为0.197%、0.618%和1.078%。

在我们看来这个收益率简直惨不忍睹,但在欧洲负收益率的大背景下,有正的收益率就已经值得大家抢购了。

所以外资持续进仓A股,也是全球资产荒背景下的一种选择。

我个人对A股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过去10年,中国广义货币M2总量从2008年的47万亿到2017年末的168万亿,累计增幅高达257%,年均增幅15.2%。

货币超发的一般结果都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老百姓为此买单。

但是你会发现中国近10年的通胀率远远低于广义货币的增幅。

原因就是过去十年,超发的货币都流向了楼市,没有进入流通领域。楼市事实上起到了一个货币超发的蓄水池的作用,这也是房地产行业在过去十年所承担的特殊使命。

但现在这个蓄水池已经很满了,政府也一再强调“房住不炒”。

那么未来钱会流向哪里?

我觉得股市会是资金的一个重要去向,这对股市会是一个长期利好。再加上新的证券法即将出台、A股持续国际化,对A股都是一个长期利好。

不过前文我也提到过,对于非专业人士,我依然是更推荐定投股指ETF。

统计数据已经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散户投资者的收益率都是普遍跑不赢大盘(指数)的。

而定投股指ETF,在牛市中可以跟着指数的上涨获得不错的收益,在股灾或者长期熊市的阶段,亏损也会比个人投资者少得多。

4,可以买少量黄金来进行一个防守。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今年已经连破1300、1400、1500美元整数关口,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涨幅。现在去追涨风险还是比较高,还是等回调后再适度介入。当然了黄金毕竟只是避险品种,是用于对冲风险的。想要指望通过黄金暴涨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收益可能会让你失望。

就说这么多吧,提前㊗️大家元旦快乐呦~也可以评论区给我留言哦~大家晚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