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

果爸小启:

儿童是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特定对象,在描写乡村风光、田园生活的诗词中,儿童以各式各样的形态出现:

有寻常儿童,也小儿无赖;有短笛横吹的牧童,也有追黄蝶、放纸鸢的玩童。这些儿童天真无邪,活波可爱,各自精彩,各自经典。

下面,请大家与果爸一起,梦回童年,重温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儿童诗”。

一、“笼统”的儿童诗

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1)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四明狂客”贺知章早年离开家乡杭州萧山,37岁中进士后,一直在外地为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86岁那年,贺知章自知去日无多,便告老还乡,没多久常眠故里。

贺知章这首描写自己久客异乡、重返故里的感怀诗,记叙了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在儿童,这只是随口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往心口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妙就妙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伤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耐人寻味。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2)

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作为诗人,他十分勤奋,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他作为官吏,他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诗人描写住宿在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新市镇,一个姓徐的老人家开设的客店客店外油菜花盛开金灿灿,一些儿童在篱笆旁玩耍。这些儿童追扑着翩翩飞舞的蝴蝶,而黄色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中,他们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

这首诗把春天写得活灵活现,特别是后两句,对儿童和黄蝶的动态描写使这幅春景图栩栩如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了大好的祖国山河。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3)

高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代的学生伢真好,放学了书包一丢就可以出去玩。他们放飞的是风筝吗?不不,这分明是快乐的童心啊!玩归玩,学归学,玩物尚志可就不行了。

春光如诗似画,让人如痴如醉,娃儿们千万可别虚度哟。朱熹那首劝学诗,可千万不要忘了:“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4)

二、童子诗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朝苦吟诗人贾岛为写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路反复推敲,不意顶撞出行的朝廷高官韩愈,韩愈帮他落定“敲”字,并大力提携他,引出一段诗坛佳话。

贾岛这次是去大山深处拜访一位隐士,不料隐士出去了,只有一个小学童在家。小学童懵懵懂懂,非常可爱,他告诉贾岛,反正就在这深山老林里,可是云遮雾罩的,师傅究竟去了哪儿,他也说不清楚。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两句诗看似简单直白其实非常有意境,足以令人遐思迩想。




三、牧童诗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5)

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才华横溢,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区别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

清明节,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传统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一人,漂泊在他乡的旅途上,内心的感受无疑是很孤独、凄凉的。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6)

无边的乡愁再加上绵绵不绝的春雨,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自已。

显然“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他要举酒消愁,一旁的牧童便指点出隐藏在远处那片杏花林里的酒家。

这首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刻意雕琢造作之痕。特别是结句使人感到意境悠远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无愧于流传千古的名句。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7)

雷震: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霆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诗与唐诗中的不少写景之作,都是诗中有画。但唐人诗中之画,多为妙手天成;宋人却更多是有意为之。

雷霆是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这首诗应当是作于宋度宗年间,为诗人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

诗人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他十分满足与羡慕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

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在雷霆创作此诗之前,张舜民《村居》诗有“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句,与这首诗比,画面中少了个天真烂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乌鸦,以显出村晚的萧瑟。

同样的农村景色,因诗人的心情不同,摄取的画面便不同,一是充满情趣,一是惆怅落寞。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8)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是清朝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这首《所见》,不拘束于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与此同时,该诗还描绘了一副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俨然“岁月静好”的模板。




四、小儿诗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9)

胡令能: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785-826年),河南郑州中牟县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全唐诗》仅存四首,其中《小儿垂钓》是他的代表作品。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这首诗描写蓬头垢面的小儿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路人向他招手,想向他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

该诗情节描写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10)

苏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苏轼这首词是他这个豪放派掌门的非典型作品,描绘了五口之家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说的是还没有劳动能力的小儿子,一副贪吃贪玩、无忧无虑的可爱模样。

“最喜小儿亡赖”这句中的“亡”字是个通假字,有的版本则直接为“无”。很显然,这里的无赖并不是不讲道理的地痞恶霸,而是顽皮、相当可爱的意思。

描写儿童美好生活的古诗(那些在古诗词里嬉戏的儿童)(11)




果爸小思诗:

与儿童有关的古诗词,除了上述入选了语文课本的以外,当然还有许多佳作。品读这些古诗词,让我们能够感受童真的可爱,领悟生命的美好。

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以每年11月20日为“世界儿童日”。

关注儿童,关注世界儿童日,让我们一起聚焦儿童成长,呵护美好未来。

在世界儿童日到来之际,阅读、温习与儿童有关的古诗词,自然更有意义。

关注果爸,诗与远方,皆不迷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