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最美访谈(米莉诗和远方)

乡村行最美访谈(米莉诗和远方)(1)

周固坚,研究馆员、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摄影:陈琛)

诗和远方

——老百姓的文化贴心人

文/米莉

青山流水为背景,田埂广场为舞台,音箱一响,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或坐或立、或蹲或跃,挤挤搡搡伸长了脖子眺望着舞台,一台台精彩的节目让他们欢笑里闪出泪花、乡音中迸出感慨!而此时,那位激情满怀、声如洪钟、不知疲惫指挥着舞台的导演却默默地立在一边,面带微笑成竹于胸地注视着台上台下的一切……

这一幕是文旅人周固坚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日常。

一位在群众文化战线奋战了45年的老兵,在全国群文系统很多人都熟悉他。翻看他的简历,各类头衔如实记录着他在群文战线上的分量:研究馆员、著名导演、文旅部公共文化服务巡讲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中央文旅干部管理学院授课专家、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志愿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文旅厅艺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公共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南工业大学音乐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文化馆业务副馆长。

然而,再多头衔也从未改变过他俯身摸爬滚打的习惯,这是早已融入他血液中的对群众文化事业的赤诚与执着。他10岁学艺,14岁参加工作,一路从专业剧团演员到乡镇文化站站长,再从县文化馆馆长到省文化馆业务副馆长,几十年来,他深谙老百姓对文化的渴求,更深谙文化对老百姓的影响。他像一位孜孜求索者,在文化艺术与老百姓之间不断开辟出各种联通的脉络,数以千计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他的独具匠心的创意与策划下,如百花般绽放在三湘四水,为湖湘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斑斓的色彩;更有无数湖湘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群众文化交流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40多年来,他策划组织导演的文化活动(晚会)1300多场(次),其中,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20多个,获得了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其中,2000年,担任辅导员的涟源市文艺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先进文艺社区;2006年,作为策划组织者之一,导演的“青春娄底·欢乐湘中”广场活动被评为全国第十四届“群星(服务)奖”;策划并担任总编导、项目负责人的“湖南省原创广场舞系列活动”荣获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三湘群星项目奖”;策划并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播撒艺术的种子”荣获第六届湖南省艺术节“三湘群星项目奖”、2020年荣获全国文旅志愿服务项目二等奖;策划并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荣获第七届湖南省艺术节“三湘群星项目奖”。

40多年来,他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180多个,30多个作品在国家级、省级重大赛事中获奖。其中舞蹈《和谐节奏》获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主办的“四进社区”文化汇演铜奖;花灯小戏(编舞)《留守嫂子》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优秀演出奖;舞蹈《走》入围2021年中国舞蹈“荷花奖”总决赛(这是湖南群文系统10多年来首次入围此奖项)。

2005年、2006年、2010年,分别被娄底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三等功。2017年荣获全国文化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湖南省“最美志愿者”称号。2018年荣获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群文之星”称号。

乡村行最美访谈(米莉诗和远方)(2)

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大型实景演出。

用“真”找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点

若问他的初心是什么,他回答得很简单:“让老百姓获得文化自信和幸福感”,“三真”是他工作的法宝,即真诚、真心、真情,以此去找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点,为此,他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在他组织、策划、导演的文化活动(晚会)中,既有国家级的重大活动和文艺演出,如:2006年中央电视台《踏着红军足迹·走进青春娄底》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2010年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群文活动演出组组长,全国乡村春晚“竹山赶年”(2019)、“红红的沙洲”(2020)、“暖暖的十八洞”(2021)总导演等;也有接地气的基层文艺活动,如:2000年涟源县首届广场舞大赛暨珠梅故事会民俗文化节总编导,2006年“青春娄底·欢乐湘中”广场系列活动总编导,“祖国亲·家乡美” 王丽达个人公益音乐会总导演,“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惠民演出总导演等;还有对外文化交流的各类活动,如: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会冷餐会文艺演出总导演,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潇湘风情》晚会导演,“楚风湘韵”赴台巡演巡展活动导演,“千年之约”—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大型情景演出总导演等;以及颇受老百姓欢迎的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如:多届湖南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展演)总导演,湖南省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总导演,湖南省庆祝建党95周年大型合唱晚会总导演,第六届、第七届湖南艺术节颁奖晚会总导演,湖南省“走向美好生活”——精准扶贫文艺晚会总导演等。

这些活动和文艺演出,参与的演职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有的活动受益的老百姓就达几十万人,有的在老百姓中口碑好,有的在全国影响力大。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各具亮点,始终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那便是:找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点,并将其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相融合,让老百姓开心幸福、让社会和谐,是周固坚工作的最大动力。

上世纪末,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高的需求,广场舞开始出现在了人们的娱乐生活里。他们的自娱自乐引起了当时担任涟源市文化馆馆长的周固坚的思考,他总觉得群文人应该为广场舞爱好者们做点什么。为此,他带着馆里的同仁深入社区调研,思忖着为老百姓们搭建一个展示平台。这样,涟源第一个专业广场舞骨干培训班开班了,随之举办“涟源市首届广场舞大赛”,有38支队伍、1000多人参赛,成为全国最早举办大规模广场舞大赛的县城之一。

2011年,广场舞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如何让广场舞成为真正的广场舞蹈,引领老百姓的审美情趣,彰显群文人的作为,周固坚有了独特的想法。他带领一群优秀的舞蹈、音乐专干,走进街头广场舞群体进行调研,一位78岁的娭毑的话让他茅塞顿开:“老师,我们这些老太太‘年轻’着呢,你们编些时尚的、有湖南味的广场舞教我们跳啰!”欣喜中,他感觉一下就触摸到了老百姓的脉搏。为此,周固坚担纲总编导,采用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及民族民间舞蹈语汇,编创了《湖南省原创广场舞》教材(第一集)共11支广场舞,这是全国文化馆系统中最早推出的广场舞教材。紧接着,根据老百姓的需求,2014年,他们又编创推出了《湖南省原创广场舞》教材(第二集)共12支广场舞。

“既然广场舞如此受老百姓的喜欢,受众面又如此之广,可不可以把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完美的结合呢?”周固坚始终与广场舞 “较”着劲儿。2016年,周固坚带着他的团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广场舞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组词编成一套广场舞教材。

这三套原创广场舞编创完成后,面向全社会招募文化志愿者教练员,通过省、市、县、乡四级滚动培训的形式培训文化志愿者教练员11000多人,这些志愿者教练员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厂矿、留守儿童学校,特别是在监狱等特殊单位,开办各类广场舞培训班达8000多个。从2013年开始,每年在全省举办一次自下至上的广场舞大赛,参赛表演的老百姓达20多万人。此外,将三套原创广场舞教材上传至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受到全国广场舞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趁着这股热潮,2019年,他又策划组织并向全国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体操”,同时,以“诗和远方”为主题,在长沙橘子洲头举办“我和我的祖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体操快闪活动,14个市州地标性景区同步进行,天津、广西两地同步互动。

如何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与主旋律相结合,加强群众文化的功能与价值的探索,用艺术的形式提升全民综合素质,让老百姓通过爱艺术到爱生活,再从爱生活到爱社会,在周固坚眼里,这是群众文化的永远的课题。周固坚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带领团队用十年的时间提升老百姓的艺术修养,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十年来,直接参与广场舞活动的老百姓达200多万人(次),通过观演、视频学习的老百姓达800多万人(次),这些数据正是对他满腔“真”的最大回报。

乡村行最美访谈(米莉诗和远方)(3)

舞蹈《走》入围2021年全国舞蹈荷花奖总决赛。

用“心”做一个湖湘群众文化的传播者

作为省文化馆的业务副馆长、文旅部公共文化服务巡讲专家、中央文旅干部管理学院授课专家,对于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提升老百姓的艺术素养、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成为全民艺术家,周固坚有自己的思考。除此之外,通过巡讲、研讨、交流,讲好湖南群文故事、传播湖湘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大平台为湖南群文发声发力,他始终用“心”做一个湖湘群众文化的传播者。

多年来,他策划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300多期,培训各类学员2万多人(次)。2014年,他作为文化部首批公共文化服务全国巡讲专家,参加文化部“春雨工程”项目,连续3年入藏、入疆,同时,赴宁夏、云南、四川、广西等20多个省市区巡讲;多次在中央文旅管理干部学院及全国各培训基地,为全国文化馆长(站长)培训班,全国舞蹈编导、戏剧创作、文化志愿服务等各类培训班授课。把湖南的“欢乐潇湘”“播撒艺术的种子”“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让妈妈回家”等10多个文化活动品牌介绍给全国的同仁;把湖南在活动、培训、创作、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推荐给全国的同仁,分享湖南经验,全力扩大湖南群文的影响力。

多年来,他把湖湘文化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创作各类艺术作品180多个。如《走》《和谐节奏》《油菜花,你快点开》《舞秋》《舞春牛》《拍拍拍》《毛板船歌》《锣鼓亭》《花鼓调·调》《养花院里的朋友圈》《血色名册》等,创作的这一批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表现力强的优秀文艺作品鼓舞人心,极大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乡村行最美访谈(米莉诗和远方)(4)

儿童歌舞剧《望天湖的传说》(深圳)。

2010年,他担任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群文活动演出组组长,把城步吊龙、苗歌苗鼓等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带到上海,巡(展)演吸引了3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观看;2017年,担任“多彩潇湘”欢乐春节台湾行总导演,这两台晚会,湖湘特色鲜明、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舞台形式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强,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应世新大学邀请开展《非遗中的舞蹈,舞蹈中的非遗》专题讲座,让台湾师生对湖南优秀传统文化有进一步了解。

乡村行最美访谈(米莉诗和远方)(5)

《潇湘风情》在台北中山剧场演出(2014年)

2019年,他担任“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会”冷餐会文艺表演总导演。3分钟的表演要在世界人民面前讲好湖南文艺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历时3个多月的创作打磨,他创新性地把湖南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曲艺、服饰等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苗歌、花瑶山歌、常德丝弦完美的融为一体,打造了一个“潇湘韵”“创意美”“全球唯一”的精彩文艺表演。演出当日,150多个外国驻华大使观看演出,各国大使纷纷伸出大拇指,久久不愿离去,争着和演员合影留念。

2019年,世界华人华服春晚在香港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5000多人参加活动,他特邀担任总导演。为了讲好中国故事,策划了万人同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重大活动,成功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

乡村行最美访谈(米莉诗和远方)(6)

世新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邱志淳为周固坚颁发证书。

在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第九届“百馆联盟”论坛、2021年全国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多个国家级的平台,他均以专家、嘉宾的身份参会主持或发言,探索文化馆高质量发展路径,得到了文旅部领导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

用“情”做个不一样的群文人

做点不一样的事,做个不一样的群文人。不跟风、不重复,让每一个活动、每一台晚会、每一次创作给老百姓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不一样的体验,是周固坚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在他看来,做不一样的事,做不一样的人,除了情怀,更需要的是守正创新和责任担当。守正是要对群众文化规律了然于心,而创新,就是在思维上、形式上、方法上具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工作。

1999年,周固坚担任涟源市文化馆馆长,偶然在一篇报道中看到:中国正在申请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国际非遗公约国,他敏锐地感知: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作为一个县级文化馆,在此项工作中应该有所作为。为此,通过搜集、整理、实地调研的形式,对全县民族民间文化进行疏理并制订方案。2000年秋天,在广袤的大地、在珠梅乡丰收的田野举办了“珠梅故事会民俗文化节暨涟源市首届广场活动”,以“珠梅故事会”为龙头,汇聚了涟源湘剧、桥头河花鼓戏、渡头塘剪纸、古塘皮影等一批涟源县内的优秀民族民间项目,用多种舞台形式进行呈现。踩街游行、搭台唱戏、文化科技下乡、民族民间艺术展台……琳琅满目、精彩尽现。一个乡下的民间艺术节,使得全省各地闻讯而来的老百姓达到10多万人,当地农户家里提前几天就住满了亲朋好友,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媒体的记者不请自来,湖南日报以《涟源10万人过大节》做了报道。这是近10年来,当地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通过这个活动,名不见经传的“珠梅故事会”成为全国人民知晓的民俗活动。2009年,“珠梅故事会”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2014年,成了国家级项目。

创新,就需要在思维上的创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时代服务、为人民服务;创新,就需要在方法和形式上创新,群众文化不是业余的,是集专业性、艺术性、群众性为一体,必须要多维度、多形式、多手段去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创新,就需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此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群文人才、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品牌的最大特点就是唯一性,这也是追求“做点不一样的事”的内核力量。

2000年,周固坚担任文艺路社区辅导员,在社区创造性地打造了“书香世家”和“花灯一条街”。读书氛围浓了,喜庆祥和的家园美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上了大台阶。2003年,文艺路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

2005至2007年间,他在娄底市艺术馆、市文化局工作,在市文化局的领导下,和全体同仁们精心打造全省第一个成建制、成规模、深受百姓喜爱的“青春娄底·欢乐湘中”广场系列活动。全国各地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活动被评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群星(服务)奖”。

2014年,周固坚开始思考群文人如何助力精准扶贫。为此,策划打造了“播撒艺术的种子”偏远山区留守儿童艺术帮扶计划。在十八洞村举办启动仪式,在湖南、广西、宁夏等23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帮扶点,让8300多名留守儿童“上好人生第一堂艺术课”。项目感动了全国各阶层的文化志愿者,5600多人真情参与活动。2019年,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文化志愿服务二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在颁奖现场和全国观众分享项目中的感人事迹。

2017年,他和同仁们策划组织导演“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系列活动,通过省、市、县、乡四级文化馆(站)联动的形式,打造了从“点单”到“订单”再到“问单”的文化服务形式,活动覆盖全省,同时还将湖南的群文活动走向全国,在内蒙古、广西、宁夏等地开展文旅志愿服务。

2021年,策划成立了全国首倡的“全民艺术+——湖南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志愿服务大联盟”。将全民艺术普及与文化志愿服务相结合,首次把艺术培训机构、群众文艺社团、专业院校、专业院团纳入到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志愿服务中来。

新时代的群文工作责任重大,彰显群文人的使命担当。

对于群文服务,周固坚从来不缺思考和践行。雷厉风行的他组织单位6名舞蹈专干、1名摄影师录制自编自导的《抗疫健身操》,上传网络平台不到一个星期,学习的老百姓达到了几万人。看到有这么多的人跳他们编创的“抗疫健身操”心情大为好转,转念一想,何不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打造一个紧跟时代、时尚健康、年轻人喜欢的品牌活动。一道公式即刻在脑子里形成:网红=时尚,精准扶贫=时代号角,文化+网红+精准扶贫+传承创新+文旅融合=N。于是,“文旅乡村好韵味·网红带你逛潇湘”的策划方案应运而生!这是全国群文系统最早提出并实施的文旅网红大赛。活动通过吃喝玩乐行把湖南美丽乡村通过抖音平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首届网红大赛点击率1.9个亿,第二届网红大赛点击率达3个亿。短短几年的时间,成为“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力求打造成湖南线上的“欢乐潇湘”。

乡村行最美访谈(米莉诗和远方)(7)

首届“网红带你逛潇湘”总决赛。

群众文化朴实如万家烟火,袅袅中升腾起普通百姓幸福安康;群众文化伟大如济河之舟,汤汤中承载起千年华夏文明基因。周固坚倾尽热情,在群众文化的道路中不问星光躬耕前行,用45年的专一,深情书写了“老百姓的文化贴心人”,用他的话说:“我深爱这一方热土,能有所为,我很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