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对接帮扶工作 甬黔帮扶廿四载

粤黔对接帮扶工作 甬黔帮扶廿四载(1)

宁波帮扶的长毛兔养殖场里,技术员正在组织长毛兔的养殖和剪毛技术培训。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配合做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主题宣传,结合6.9国际档案日“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宣传主题活动要求,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联合相关部门,开设“档眼看成就”专栏,从档案视角,讲述小康路上奋斗故事,记录社会发展变化过程,展现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凝心聚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对口帮扶黔西南的第24年。从最初的直接捐钱给物,到送项目、到开展人才交流、到推进产业合作,宁波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征程。

产业转移呈“梯”度 投资合作“龙头化”

(一)长毛兔成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一只兔,油盐醋;十只兔,新衣裤;百只兔,娶媳妇;千只兔,进城住”。2006 年“东兔西移”产业合作拉开序幕,我市镇海区在普安县试水了长毛兔试养殖取得成功,从最早6户试养251只,到如今724户、存栏数20.24万只、年产值超2000万元。小小长毛兔生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的理念,为对口帮扶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吹响从一产养殖向二产、三产全产业链跨越发展的号角,可谓黔“兔”无量。

(二)茶叶变成金银子

“白叶一号”感恩茶就是从贫困地区茶园基地里飞出来的金凤凰。茶叶种植通过龙头带动小微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区域。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普安县受赠浙江安吉的2000亩白茶苗茶园作为一号工程,按照“5533”模式建设,在黔西南大地开花结果,茶产业园成为了我市对口黔西南州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加快转型发展的示范区。2019年,黔西南州茶叶种植面积已在50万亩以上,茶叶产量1.7万吨、产值16.26亿元。小小的绿叶子摇身变成了金银子,黔西南州贫困山区的绿水青山变成了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三)激活动能,变“输血”到“造血”

我市国内投资与合作交流协会,秉承浙江精神、发扬新时代“甬商”精神,甬黔两地联合万洋集团共建规划用地1000亩、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慈溪·安龙万洋产业园”项目,走出了一条“三融四专五库”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径:通过产业融合、产教技融合、产城融合打造产业平台“综合体”;通过工作专班、专业公司、专项政策、专项机制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建立企业项目库、企业需求库、政策清单库、用工岗位信息库、绩效评价库做足服务保障“绣花功”。一年时间里园区引导入驻企业17个,实际投资2.92亿元,实现了资本、技术、管理、人才要素的聚集,成效显著,带动贫困人口5776人,创下了东西部产业合作的“宁波速度”。

甬城尚德重“广”度 社会帮扶“全员化”

(一)出政策,推动社会帮扶全民参与

印发《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的通知》,制定《宁波市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运用工作方案》,发布《关于社会组织助力宁波市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的倡议》,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扶贫。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裘东耀市长等市主要领导带头注册社会扶贫网、认领“微心愿”,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通过甬黔互动,目前我市注册社会扶贫网用户达181147人,认领各类求助事项91373次,捐助资金2391464元。

(二)搞活动,带动社会帮扶全民参与

以“10·17”全国扶贫日为载体,举办“甬黔延情·你我同行”主题的社会帮扶,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关爱扶贫挂职干部、扶贫日宣传周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帮扶,我市从爱心企业到爱心社会组织,从志愿者到爱心人士到港澳台海外宁波帮,形成市县联动资源整合。宁波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指挥(服务)中心、全国首个消费扶贫产业综合体、“自然的馈赠”共享稻田认领等多个“全国首创”集中亮相;“互联网 农业”农特产品销售、“金融扶贫”等助力精准脱贫,万人助学”“温暖午餐”“阳光早餐”等社会帮扶活动成为“甬黔模式”生动写照。24年来,我市社会各界累计捐出帮扶善款8.7亿元。

(三)联社团,激发社会帮扶全民参与

依托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和基金会等,条块结合,社会总动员,帮扶一起来。全市社会组织向黔西南捐赠物资达320万元。宁波市饭店业协会向黔西南州捐款21万元;宁波市医药行业协会组织中药材种植企业到黔西南州扶持50亩浙贝母种植;“支教奶奶”周秀芳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她的爱心驿站向黔西南捐赠物资150万元;钱海军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千户万灯”项目,已为50户贫困户如厕路点亮“宁波灯”;宁波市志愿者协会举行首届百名儿童乐器慈善演奏马拉松活动,现场义卖5万余元;宁波善园公益基金会运用网络发起结对帮扶黔西南州128名贫困学生活动。宁波群团组织依据条块优势,共向黔西南捐赠物资近2000万元。

资金投入下“力”度 项目实施“精准化”

24年来我市对口帮扶贵州累计投入援助资金25.2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346个,经历了三轮的发展阶段,在精准链接贫困户,深度绑定,挂钩机制和利益链接机制方面日益成熟,形成了“四逐四准”精准推动项目实施道路。

(一)有温度,真金白银送需求

为确保“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的实现,1996年起至2013年,我市累计在贵州完成帮扶项目3500余个,无偿帮扶资金与物资8.98亿元(政府财政资金4.67亿元,社会捐赠资金4.31亿元)。帮扶黔西南州项目1343个,金额3.68亿元。我市的帮扶资金,主要帮助黔西南建设了105个新农村示范点和39个扶贫示范村,扶持发展了15个较大规模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改善了1430多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100多所医院(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资助了6万多大中小学贫困学生。

(二)有力度,资金项目显成效

2014-2016年间,我市按照“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帮出亮点、做出示范”的思路,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根本,明确帮扶项目申报、审批、实施、检查验收和资金划拨、使用、监督管理程序和方式,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群众受益一个。3年共在黔西南州实施对口帮扶项目360个,到位帮扶资金1.79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卫生、教育项目帮扶、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市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不低于3000万的帮扶资金,其中市本级不低于1500万,余姚、慈溪、鄞州、北仑不低于200万,奉化、宁海、象山、海曙、江东、江北、镇海不低于100万,市级部门不低于前三年平均资金量。

(三)有高度,脉向清晰投矢准

2017年以来,我市按照对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重要指示精神,共投入帮扶资金14.51亿元,资金帮扶问题跃升,年年创新高。我市成立了东西部扶贫指挥中心,开展挂图作战,定期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阅、实地督查、审计、整改调项,确保了资金使用聚焦贫困县、乡镇、村。同时加大向深度贫困倾斜力度,近90%的资金主要用于县以下基层,用于易地搬迁安置点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配套项目建设以及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协助黔西南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