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之恶劝君莫作(少不如老劝君莫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出色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却不得不面对“少不如老”的现实如果子女没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或是达不到自己的“高度”,该怎么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毫之恶劝君莫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毫之恶劝君莫作(少不如老劝君莫躁)

一毫之恶劝君莫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出色。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却不得不面对“少不如老”的现实。如果子女没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或是达不到自己的“高度”,该怎么办?

倾诉:仨子女都不如自己

“我那3个子女永远达不到我的高度了!”近日,湖南长沙76岁的刘平(化名)打来电话,向记者倾诉自己的苦闷。

刘平说自己是退休干部,晚年无忧,但3个子女让他失望。刘平的大儿子是厨师,年轻时开过饭店,创业失败后在一家饭店上班,“工资除了家庭正常开销,有时连孩子学费都难保证”。二儿子在医疗器械公司上班,“参加工作20年了,至今仍是临时工”。老三是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和深圳工作过,前几年回到长沙,“人到中年找工作不容易,后来被一家私企招进去,如今一个月工资才3000多元……”刘平讲起子女的情况,颇为失落。

以前,每到年底家庭聚会,刘平都会试着鞭策子女,希望他们“更上一层楼”。然而,他的鞭策适得其反,“大儿子干脆过年都不来拜年,觉得我嫌弃他”。以后,刘平再也不敢提这个茬。这几年,刘平已“接受现实”。最近,偶然碰到老同事聊起各自子女,又让刘平心意难平:“同事两个子女,一个是副处级干部,一个是国企领导。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什么我的子女却一个个都不如我……”

感触:要能接受“少不如老”

“少不如老”,黑龙江齐齐哈尔78岁的张品茹也有这样的感受。退休前,张品茹是小学教师,老伴是机床厂职工。从子女小时候起,张品茹就很重视教育,但孩子们的成绩总上不去。两个子女都没考上大学,进了工厂,后来成了下岗职工。

因为不满子女的“不争气”,张品茹多次与他们发生争吵。后来,女儿和女婿去了苏州做家政,儿子去海南经商,多年不和自己往来。和子女“断绝”关系后,张品茹开始反省:“子女都已成家立业,过上自己的日子,我还要求什么呢?”于是,张品茹开始接受子女的“平常”。她去苏州看女儿,邀请儿子回家过年。得知儿子要开饺子馆,她支持10万元钱。自从接受“子女不如自己”的现实,张品茹发现和他们的裂缝变小了:女儿主动给她买礼物;儿子在海南买了房,邀请她去过冬。

江西省武宁县63岁的李惠文认为,学会接受子女不如自己,或许是父母的一场必要修行。大学毕业后,儿子放弃去大城市打拼,回到县城邮政部门做“临时工”。李惠文一度认为儿子不上进,但后来也慢慢接受。他出钱给儿子做买房首付,如今又帮着带孙。“儿子成就不高,但工作稳定,家庭和睦,并且近在身边,让我享受天伦,我很知足。”李惠文说。

建议:在子女面前收起优越感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钟云燕建议,要学会用平常心看待子女的成就,“很多父母对子女期待很高,很容易在制造焦虑的同时引发家庭矛盾。尝试用平常心看待,当你能接受子女最坏的预期时,怎么看子女都顺眼了”。

此外,钟云燕建议,面对子女不如自己,最好在子女面前收起自己的优越感,“退休金有多高,以往工作有多好,这些无需常在子女面前提及。在子女遭遇低谷时,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即可”。同时,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子女的优点也非常重要,这更有利于家人之间融洽相处。

对此,张品茹表示很赞同。如今,张品茹更关心子女的生活状况,享受子女的孝顺,与子女关系已彻底改善。

王宇(摘自《快乐老人报》)

来源: 今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